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3-10-31 15:41:51陈海剑广东省中山市建斌职业技术学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3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核心文本

■ 陈海剑(广东省中山市建斌职业技术学校)

素养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道德修养水平,具体表现在某个人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以及个人能力的彰显。语文核心素养则主要指的是语文课程教育阶段中学生必须形成的语言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以及较强的知识感知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对阅读文字的主旨大意进行综合分析,注重学生的文字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潜能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道德素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因此,当前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指导学生通过文字叙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促使学生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紧抓课程的核心内容,让语言的魅力能够充分彰显出来;其次,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实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再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思维。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涉及真善美的思想,而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便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生活中所蕴藏的美;最后,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托经典的名著展开教学,注重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深入化阅读,为写作打下基础

1.注重阅读积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所谓写作就是就是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将自身的情感和想法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但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知识储备。如果学生缺乏丰富的语言知识就难以顺畅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便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切实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积累途径,这样学生便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积累丰富的知识,真正达到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目标。

在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教师便可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阅读任务,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去掌握多种字词的运用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落实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为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高质量的课外读物和阅读资源,这样学生在不断阅读文学作品中便能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赏析,让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写作脉络和主旨思想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从而真正感受到这篇文本内容的魅力,然后再为学生预留充足的阅读赏析时间,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阅读资料中传神的语言和细腻的语言。当学生在深入掌握了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真正感受到文章结构的严谨性后,再让学生将优美的字词和段落摘抄下来。此外,教师还可结合这篇课文向学生推荐朱自清的其他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来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真正认识到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不断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后续学生也能够更顺利地写作,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梳理文本脉络,掌握写作技巧

语文新《课标》中着重强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用精练的语言去描述事物、表达观点和抒发情感。因此,为了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则可强调读写联合训练,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写作技巧。掌握基本的写作手法能够为学生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语感。通常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关于文章的整体构思和语言的运用都是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所以通过指导学生对相关的文本和阅读素材进行分析,便能够让学生初步掌握文章写作的基本框架和写作思路,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同时,由于职业教学与普通教学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前者所需的是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在选取阅读素材和写作内容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与学生的专业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素材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让学生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相关的读写技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当故乡的导游,向同学们介绍一些自己故乡秋天的风景,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果在写“秋”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将不同地区的秋景进行对比,并让学生坚持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来进行构思。同时,还应该紧密结合课文的内容来思考文章是从什么角度来描述故都的秋天的,并合理运用写作手法和技巧,尝试着从多个方面来对故乡的秋天进行描述。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相关资料巧妙地融入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以此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都的秋,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切实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学生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还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整体的框架,从而在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情况下促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避免写作误区

当前学生在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尚未根据亲身经历的事件来进行写作,导致写作的内容缺乏真情实感;二是选用的素材陈旧,如救助老人等;三是学生的全文构思非常相似,缺乏创意性。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学会使用真实的语言来进行案例讲解,以细微之处去表达真实的情感,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创新阅读形式,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1.创新阅读形式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同源泉一样,文章就好比是溪水,当源泉丰盛而不枯竭的情况下,溪水则能够自然的流个不歇。”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阅读,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和生活阅读等等。同时,还需要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与文本内容的对话,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然后,再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目,鼓励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并让学生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一边思考,一边开展“创意写作”,即适时集体采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创作。

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通常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时候,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从而将学生的写作欲望充分调动起来,以此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紧密结合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再根据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此激发出学生的写作欲望。

例如,在《故都的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自己故乡的秋与文章所描述的故都的秋进行对比,并与学生对故乡的认知与回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再如,在《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特定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更加深入地感知文本内容,促使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父母的认知,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父母的爱。这样通过指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密切结合起来,便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写作语感。

3.注重阅读思考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学生在语文课堂的阅读过程中应该积极进行思考,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主动思考和勇于思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当学生有了思考的意识,才能够更好地将读写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凸显出以读促写的功效。例如,在教学《赤壁赋》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把握文言文中心,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有效锻炼,从而及时复述和撰写出具有水平的文字作品。

(三)立足于阅读,展开写作训练

1.加强读后感写作,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读后感就是让学生在深入阅读了文本内容后,能够对文本内容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再进行有感写作。为了有效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便能够在主动阅读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主旨句的大意,统筹分析文本的故事情节发展,从而让不同的人物形象在作者笔墨的渲染下呈现出千姿百态。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描写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指出文章的写作脉络和使用的写作技巧。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之后读后感的写作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写作能力的增强,切实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做好阅读内容重点辨析,强调写作文体迁移联结

主编张隆华在《语文教育学》中明确指出:“阅读就是从认知文字符号开始,从而在经过大脑分析的过程中深入领会文本的意义,深入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促使学生的课文阅读和练习技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或者是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时,教师便需要进行迁移,充分利用课堂辩论的形式来解决两难的问题。在辩论出现结果后,教师便可将阅读内容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将阅读迁移到写作的效果发挥出来。例如,在《雷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将教学目标定位为重点辨析人物形象来理解戏剧主题。首先,当学生在分析周朴园和侍萍、周萍、繁漪的时候,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分歧。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便可采取辩论的形式来组织学生讨论:“一是侍萍在与周朴园的感情是真挚的;二是侍萍在与周朴园的是不被接受的、被鄙夷的。”学生们在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便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造成人物变化的社会根源,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戏剧中的人物情感、人物性格,以及各个人物对自由的追求和冲破封建罗网的心情。这样便能够将戏剧阅读引入到作文的写作上,真正实现阅读与写作的顺利转化,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最大限度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强化课文续写训练,以写作促进阅读理解

在当前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截取的文学作品的特定片段,而部分关于人物描写、环境、背景烘托都是一笔带过。因此,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文章内容,让学生能够从文本的细节描写中真正认识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学生便能够在创设的语境中去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状态,以此达到锻炼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目的。同时,这样的授课方式也为学生补写课文创造了宝贵的机会,让学生可结合文本内容展开想象,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理解来深入感知文本的主旨大意。通过指导学生以阅读来促进写作能力提升,以写作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由于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基础的叙事框架,这样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则不会面临无中生有的困难。同时,由于文章内容在情节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惯性,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对文本内容结构营造的难度。以课文续写训练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避免学生在写作中因表述不清楚或者是描写手段生硬而无法将真情实感表述出来。

4.注重单元主题阅读,强调主题内容写作

通过指导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根据单元主题阅读进行写作,例如,在学习《哦,香雪》《项链》《荷花淀》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准确把握人物的描写手法,并在教学之后强化写作技能训练,促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人物描写的技能。当学习了《故都的秋》《离太阳最近的树》后,教师则可指导学生进行景物写作,促使学生利用文本描写的技巧来建构起知识体系,逐步学会描写景物的技巧,这样便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写作和阅读两个大旗,优化读写训练,这样才能够让语文课堂教学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和互相促进的目标。采取读写结合的训练策略才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语文新课程深化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核心文本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英语学科读写能力培养与思辨能力测评衔接研究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5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