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兴凯(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第一初级中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好,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得阅读与写作教学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可以为其今后的学习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当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为语文教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与写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讲授,可以使得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实现显著提升,进而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感。
相较于以往独立展开的教学形式,读写结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期间,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促进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而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就是要提升其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和技巧、语言理解能力。此外,要想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要让初中生能够灵活使用多样化的阅读技巧。教师应当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容中的语文知识以及修辞手法,进而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增强其写作能力。通过阅读优秀文章,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写作思路,加强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从而为其进行自主创作打开新的思路,达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的。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探索兴趣,使得其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应当在开展日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不断进行阅读与积累的同时,可以获得丰富的文学体验,进而提高自身对文章的感知力,由此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升。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可以获得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记叙、说明的方式来进行文本的书写。这类文章需要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写作功底以及知识储备,并能将真情实感注入文章中,由此才能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时,对文章中优秀的语句以及内容进行摘抄与仿写,由此逐渐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当为学生筛选优质的书籍,并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读书活动,进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可以实现文学素养的提高。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的阅读途径不再停留于对纸质书本的阅读,网络阅读的形式反而更加受到初中生的青睐。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设计个性化阅读模式,吸引学生自主参与阅读。相较于传统的纸质阅读,网络阅读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新奇的体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进行关键词的筛选,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开拓自身的文化视野。需要注意的是,网络阅读中会存在许多不良内容,对此教师应当为其进行筛选,并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在开展个性化阅读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精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确保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得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伟大的悲剧》为例,本文主要是对两位南极探险家的探索过程进行讲述,向读者传递了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成语以及语句的积累,为开展自主创作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参与到个性化阅读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有关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相关书籍,使其开阔眼界,获得素质的全面提升。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推荐、网络推荐的方式进行个性化阅读,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性的特征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由此使得学生可以对未来世界充满畅想,激发其自主写作的动力,实现自身语文素质的有效提升。
在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在完成文章阅读引导后,应当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写作任务,使学生可以掌握新的写作手法以及描写手法,并对优质文章中的内容进行仿写,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其可以对于语文知识架构产生深刻的认识。教师应当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针对文章中具体的修辞手法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写作专业程度。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作者以及文章结构进行分析,由此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主旨,并获得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学生在对阅读文章中的写作技巧有所把握后,需要尽快投入到实践应用中,由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写作参与感受。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文文章进行细致的点评,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为例,文章通过优美的语句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重对优美语句的积累,应深入分析文章中的语言技巧以及表现手法,为开展写作训练奠定基础。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可以积累较多赞美春天的写作素材,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村田的脚步近了。”学生可以从《春》这篇文章中学到较多的写作技巧,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奋发向上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春》的阅读后,以“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题,开展自主文章的写作。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通常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拆分讲授,并未将语文教学一体化的理念进行贯彻落实。这会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降低,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重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运用理解的方式阅读文章,并将文章中的写作手法以及表达形式进行有效整合,落实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注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思考,进而获得情感共鸣,激发学生良好的理解能力以及感知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所传递的情感,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在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自身经历进行回忆与联想,由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理解文章的方式把握写作技巧,实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秋天的怀念》为例,文章以“亲情”作为主要的叙述话题。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可以对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抓住文章中对人物的动作、神情以及语言描写,帮助学生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会接触到较多的写作知识,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引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中掌握的知识进行应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应确保学生在完成《秋天的怀念》这篇阅读后可以学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表达能力。
在基于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开展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教授学生知识,应该侧重培养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要调动起初中生在课上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积累。但实际上,许多学生都无法将写作素材与写作融合,导致其整体写作水平较低。对此,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带领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练笔,应充分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并对学生掌握不扎实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学习技巧,使其可以逐渐获得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为例,学生需要在课程开始前,围绕邓稼先的相关人物性格以及伟大功绩进行资料搜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邓稼先》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大意的概括,并让学生对文章中对邓稼先性格的描写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为更好理解文章思想情感奠定基础。教师还应当在学生完成本节课程学习后,组织学生进行《邓稼先》读后感的讨论,让学生可以相互了解学习经验以及阅读心得,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探索能力,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写作训练中。通过参与本节阅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对此,教师需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开展以“写出人物的精神”为主题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将自己在《邓稼先》这节课上学习的人物描写技巧进行有效应用,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写作感受。
信息技术的兴起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因此教师应当在开展读写结合教育的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多元化教学情境,使其可以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读写教学主题进行教学气氛的烘托,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并获得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将阅读文章中所描写的意境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依据,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选择适当的视频资源、图片资源以及背景音乐进行教学情境构建,让学生身临其境,由此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济南的冬天》为例,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图片展示的方式为学生播放济南冬天的景象,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阅读文本的描述中,增强自身的真实体验感。教师还可以运用音频播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环境,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这种丰富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可以获得情感元素的积累,从而使得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写景文章中都会蕴含作者的情感,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透过“济南的冬天”的表象描写探究其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由此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情感体验,使其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学习获得文学素养的显著提升。
教学评价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读写结合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深入探究并掌握学生的读写情况,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读写过程进行教学评价,让学生可以清晰感受到自己对阅读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其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与升级,构建出具有趣味性、针对性的读写评价体系,让学生可以对自身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形成正确的认知,促使其自主阅读意识增强。教师应当在开展教学评价中注重学生的优点,结合学生的读写过程中开展综合评价,由此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高质量教学课堂的形成与发展。教师需要将每一次的评价进行记录,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其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孔乙己》为例,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孔乙己”进行细致的分析,并结合其一生悲惨的遭遇展开思考,增强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以及情感感知能力。在完成本节课程讲授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来思考孔乙己的结局,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把握其能力水平,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可以在读写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通过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开新的大门。教师在制定具体教学内容时,应当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指明前进方向,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还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的读写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写作能力。同时,通过开展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初中生开阔视野,使其逐渐掌握丰富的语言表达以及文章创作能力,为日后开展进阶性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