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晓芹(泉州第一中学/福建省泉州市)
部编版语文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温儒敏先生指出的语文病的问题,学生不爱读书、读好书少是语文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想要根除语文病、提高教学效能,教师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开发,应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知识积累、语感培养、情感体验等多方面的要求,在推进名著导读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应提高学生对好书的辨别能力,促使学生成为好读书、读好书的“读书人”。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著导读对于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一方面,名著导读教学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类型的阅读资源强化自身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名著导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名著体会人文精神、了解传统文化内涵,从而为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重要的保障。鉴于名著导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因而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高度关注。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较于其他体裁的阅读资源,名著具有篇幅长、内容复杂等特点,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阅读与理解难度。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做好名著导读教学的准备工作,切实解决“如何导”“导什么”“何时导”等相关问题,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名著导读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部分教师并未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意义,一些教师未能全面掌握名著的阅读内容和本质内涵,因此在导读教学过程当中就会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案,这对提高名著导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极为不利的。此外,由于备课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这也正是“一刀切”教学模式难以实现转变的原因之一。
如上述内容中提到,名著本身就具有篇幅长、内容复杂等特点,所以在阅读名著时初中生很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如果此时教师无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就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最终将阻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而从目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许多教师仍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即向学生粗略地介绍名著概要,然后任由学生“自由阅读”,在这过程中并未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完成课堂阅读任务,很难产生阅读名著的自主意识,而这对学生终身阅读意识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重在一个“导”字,对于广大语文教师来说,既要引导学生对名著产生阅读兴趣,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名著阅读方法,这样才能强化名著导读教学的实效性。然而,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毫无章法可言,不仅缺乏系统的指导方案,还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传授,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地阅读,难以通过多样性的阅读方法体会名著的文化内涵,最终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与此同时,在缺乏正确阅读方法的情况下,学生的成就体验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此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情感需要,而且还会阻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名著导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体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落实程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整体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一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名著导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鉴于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正视实际问题的存在,并采取针对性、有效性的解决对策,争取在优化初中语文著导读教学体系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笔者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入手,着重阐述了改善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现状的有效对策。
对于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要想不断提高名著导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好备课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名著导读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必须要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活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名著简介
为深化学生对所读名著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准确掌握名著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名著内容等信息,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分享给学生,比如微课、微信等形式,由此让学生快速了解名著的概要及背景,从而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
2.阅读指导
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学生兴趣推荐适合的名著。同时,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材施教,深化学生对所读名著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在名著中学到知识,对名著中的思想加以思考,使所学能有所用。
3.专题活动
教师从名著中选取精彩的篇章,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如组别阅读分享交流等,以加深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4.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思考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是提供建议而不过分介入。由于学生的阅读面相对较窄,教师可依据自身经验及中学生阅读推荐书目选取名著,进而布置阅读任务以供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在名著导读的过程中,为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够高效进行,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指导应以泛读、略读、精读为主,同时教师也应结合自身经验,开发出更适合学生的、更具创造性和有效性的阅读方法。名著导读的推进不仅要求学生提高阅读水平,也要求教师自身做到充分阅读。通过丰富的阅读,教师可以根据所选名著及选读学生的特点,创造出更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比如阅读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采取跳读细读结合的方法——通过跳读的方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喜欢的章节再进行细读,由此节省阅读的时间并增加阅读的广度。而对于思维发散的学生,就可以采取情节梳理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开创属于学生自己的阅读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深度。对于名著的选取,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分别推荐名著书目,也可设置阅读序列推荐同类型的多个书目、同书目的多个版本以及同作者的相关文集,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方案,让学生能够有比较地进行阅读,从而深刻且系统地了解名著的思想背景。
从目前来看,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不高,内在动力严重不足,导致名著导读教学的实效性难以提升。鉴于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争取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名著阅读活动当中。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与名著导读教学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打造动态性的语文课堂,还能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而这对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是十分有利的。
1.创设以影视资源为核心的名著导读教学情境
名著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巨大,为了将其有效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许多艺术工作者都将名著改编为影视剧,旨在通过艺术表现形式扩大名著的文学效应,从而充分体现其价值引领优势。其中影视作品深受初中生的喜爱,因此语文教师可以从影视资源入手,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导读教学情境,争取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也降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难度,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红楼梦》前,教师需要对《红楼梦》的背景及内容加以介绍。为此,教师可为学生播放相关影视作品,让学生在观看后再进行阅读和讲解,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其更直观地感受到彼时生活的贫富差距。在阅读中,如果遇到难懂的字句片段,教师也可借助影视片段对其进行解释,如此不仅能够方便学生理解,还能拉近学生与名著之间的距离,对于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2.创设以问题和悬念为核心的名著导读教学情境
作为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从初中生的实际发展特点来看,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于有效问题有着与生俱来的解决欲望。因此,语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发展规律入手,为学生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或悬念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强化学生的内在动力。例如,在教学《红楼梦》时,对于这种长篇古典名著,学生在阅读之前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而且读完就忘。鉴于此,教师可以在阅读之前设置一些有效问题,如:贾府如何从鼎盛走向衰落等等。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就会自发地进行阅读,随着问题的解决自然而然地完成名著的阅读,达到沉浸阅读、强化记忆的效果。有的学生在阅读前期兴致勃勃,但随着阅读进度的推进,遇到问题就会产生读不下去、读不懂的厌烦情绪。在面对这类学生时,教师应设置阅读分级任务,分阶段进行引导,顺序渐进地推动学生的阅读,同时要主动沟通以了解学生的问题,作出相应的指导和鼓励。
3.传授丰富的阅读方法,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广泛阅读为主旨,对学生的阅读量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应具备自主制定阅读计划的能力,在计划下完成每年阅读两部以上名著且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阅读要求。按照这个标准,学生不仅应在教师引导下理解名著,也应掌握包括泛读、略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以完成课外阅读的要求。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向学生传授丰富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合理的阅读方法体会名著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泛读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通过泛读,学生可以快速地了解阅读内容,但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泛读后达到可以说明文章重点、概括文章内容的水准,避免学生为求速度而放弃内容,由此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一般来说,学生在刚接触名著时可以采用泛读的方法,通过泛读了解名著概要,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略读和精读,以便更好地体会名著的文化内涵。
略读相较于泛读要求更高,是一种需要大量阅读积累的技巧。略读虽仅要求学生了解大致内容,但略读之后仍要掌握作者的写作目的才算完成阅读。为掌握略读,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基础练习,由此培养出快速提取重点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此才能准确地从前言后记以及目录中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内容。在进行略读时,学生不仅需要迅速、简要地阅读,还需要对文章的标题等进行记忆,必要时也可对重要部分进行圈点,由此避免重读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虽强调阅读面、阅读量的扩展,但名著的阅读还是建议通过精读的方法来完成。常见的精读方式有圈点批注、人物分析、读书笔记等,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完成精读的学习。圈点批注指在书上圈点出理解困难的部分,在理解后再作出注释,或在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思考感悟,便于日后翻阅理解记忆。也可对看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进行标注,日后在自己的文章中加以引用。人物分析指的是结合故事情节解析人物,分析人物的行为方式,掌握人物形象从而理解故事发展的合理性。读书笔记则是对文章进行单独的归纳整理,内容包括简介、摘抄、心得感悟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读书笔记总结的方式可以加强语感、精炼语言能力,在摘抄的过程中完成丰富的积累,通过心得感悟加深情感上的体验。
综上所述,高效的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得到语感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显著提升,而名著阅读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心智成长,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应重视名著导读,以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获趣、获益,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