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梅(贵州省毕节市实验学校)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提高语文能力,以促进语文与各个学科之间的正向迁移和发展,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考虑让学生如何快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这样的做法只会使课堂气氛变得压抑和枯燥,大大降低了课堂的开放性和有效性。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更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质量迫在眉睫。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素质教育已成为明确的教育目标。尽管新课程改革后已实施相关措施,但是一些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仍持保守态度,还在沿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很多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常常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课堂提问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大大影响了课堂提问的质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会在长篇大论的讲授中慢慢消减。当教师的教学模式背离了素质教育这个核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很不利的。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文学素养及思维能力也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在目前的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目标已不是简简单单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会”知识,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在注重教学成果的同时,将德育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使德育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语文本身是一门涉及广泛知识的学科,丰富的知识来源可以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出正确引导,在课外开展具有语文学科特色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设置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也能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语文课堂提问这个环节中,部分教师存在一些通病,比如提出的问题呈现出保守化、机械化、没有章法、不合理的特点,缺乏对学生的趣味性引导,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对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产生抵触情绪,害怕回答问题,提问以后学生也不会进行深入思考,破坏了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意识,最终不仅没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而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负担。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育观念,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和影响,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采取自己主讲的教学方式,在描述文章内容时语言过于生硬,缺乏生动性,致使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从而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无法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教师行业,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年轻化,但是教育培训却没有跟上,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因为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只有漂亮的学历但是却没有教育经验。这些年轻教师刚刚毕业,在还没有获取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学习系统的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就进入校园任教,仅仅靠自己掌握的书面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很容易将“教学”变成“讲学”,将“学生”变成“听众”。
新课改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学内容、教学节奏都由教师把控,学生失去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例如,部分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十分单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他们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也不重视教学内容的反馈。学生呆板地坐在狭窄的教室空间内,不进行其他任何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内容,仅仅负责听。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学习趣味也随之降低。同时,教师长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也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标准答案就是一切,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发散,也不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形成。
在课堂问题设置以及提问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解题思路,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就可以慢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让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度理解认识,大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但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么设置得过于简单,要么就过于复杂,这两种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的提问方式都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时,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也缺乏对学生的合理引导,往往是直接扔出问题,在短暂的时间停顿后,便要求学生作答。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尚未对语文学科有完整的认知,且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专注力不够,导致他们接受知识、运用知识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存在许多的短板,综合素质始终较难提升。在这种前提下,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好引导和启迪,为学生提供帮助。
在信息时代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离不开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合理运用和依托各种网络信息技术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当今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教学方式,但部分教师不敢也不愿去探索创新,害怕出错和担责,单一的教学模式成为他们的舒适圈,不愿跳脱出来,这样,就无法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收和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教师本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热情也会受到影响。虽然也有部分教师勇于创新,更新自身的理念,却因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彻底,理念学习不够系统,相关应用也不够深入,导致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衔接不够紧密,没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最大优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好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生要及时回馈教师,这才是理想的课堂教学环境。但在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还是采用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没有改变,还是“以我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主动讲,学生讲台下被动听”,看上去是遵循课程内容完成了知识讲授,但其实整个课堂缺少趣味性和探究性,加之语文学科本身阅读内容多,存在很多的教学难点,导致学生缺少学习语文学科的乐趣,难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当教师未能引导学生认清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人公身份和主体地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只会给他们带来与日俱增的厌倦感和抵触情绪,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欲望逐渐消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的引导作用对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尤为重要。首先,从内容上来讲,一方面要让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从实践方法上来讲,人文性是语文知识的一个特殊属性,它可以改进提问内容,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趣味,在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解决问题,而后再自发地去进行实践以及探索。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对语文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留给他们思考和实践的空间。课堂提问内容的改进对小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是有益处的,对其他科目课堂教学的开展同样具有引导性和借鉴性。这样能够将语文课堂提问的新模式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改善课堂提问的质量。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相对简单,没有出现多少实用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师选择的教学手段又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角度、实质和渠道。语文是一门具有实用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所以,在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现代高等教育科学技术来提升和优化教学方法。将多种媒体知识结合起来,如作品内容、照片、语音等,这些元素经过润色和加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多媒体技术图像和语音相互交织,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感染性,多媒体的展示效果是直观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中的内容进行想象,另外,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较高,这个年纪的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往往习惯于利用感性思维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一般会显得天真幼稚。在这些特性下,教师需要正确地去引导学生,并且要注意把握好分寸,避免过度指导降低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师自身的成长方面,教师应该运用空余时间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揣摩名师课堂教学方式,汲取和探索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水平。在课堂教学过后,应该多加反省,反思自己在以往的教学情景中出现的优点和缺点,通过积极总结,得出经验和心得,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氛围。教师也要经常学会与其他教育经验丰富的同事交流学习,以随时弥补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
除此之外,各校可以组织安排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大会,互相交流经验和学习。教师可以邀请优秀教师参与授课,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让青年教师认识新方法,学习新理论,从而提升专业水平。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创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并且与学生建立真诚而有意义的沟通方式,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充分的沟通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从而及时做出调整。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因生制宜,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情况,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要用心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情景,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用策略,力求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各科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整节课增添色彩。所以,小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趣味课堂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从而重视这一教学方式,持续深入地探究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功能和作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语文课堂学习不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练习,而应该是一个让学生充满活力和求知愿望的学习情境。
此外,为了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过程中适当设置几个有趣的小游戏。小学生思维跳跃,游戏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课堂活动形式。当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疲惫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让他们更加深刻地去理解语文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除了游戏以外,还可以组织很多有意思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猜字谜游戏、你画我猜以及成语接龙等。这些活动不只能考察他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还能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增进了解,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并且激发他们的主体性,这非常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此,教师应当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品质的重要性,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小学生自身的基本规律,制订科学合理的引导策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举措,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达到进一步提高授课品质和教学效果的目的和宗旨。通过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品质,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能够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还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答现实提问,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进一步提高语文课教学品质也是语文课教师应该重视的事项和现实目标。在此期间,语文教师不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用理论武装自己,高效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活动能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