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嘉琪
【摘要】项目式学习改变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实践分析的过程,而不再只注重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发展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文章研究了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重要性,从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设置数学教学问题、创建实践探究活动、设计反馈评价环节四个角度探究了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成了目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在项目式学习的应用过程,教师能够有效提升教學质量,为学生营造活跃、有趣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中,推动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全面发展.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真正掌握数学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进一步针对数学问题展开数学思考,并养成深度学习的数学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
一、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重要性
学生能够在项目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效深入探究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并且通过多样的小学数学活动调动个人数学学习积极性,不断加强个人的自主研究和合作分析能力,最终培养个人良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式学习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状态,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主动获取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充分重视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数学关键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有效运用数学知识,启迪个人的数学学习思维.在项目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消化数学知识,思考数学学科的本质和个人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关注项目式学习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推动作用,导致学生难以在教师机械的知识传授中深层理解数学核心概念、打牢数学知识基础.另外,小学生年龄较小、数学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此,项目式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其积极投入项目式学习探究过程.此时,学生能够自主激活数学探究意识,自主地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借助项目式学习体会数学原理的应用、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可见,教师借助项目式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积极性,还能让学生通过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有效加强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数学学习情况,并且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项目式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有效规划个人的项目学习计划.为了顺利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个人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引起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数学现象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创设项目式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有效激活数学学习兴趣与数学应用意识,积极投入项目式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学生需要通过掌握新旧知识的转化规律,借助转化方法来推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被引导思考如何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转化为计算几何图形面积的问题.通过展示植物叶子等真实情境,学生将有机会应用转化方法,借助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种以真实情境为主题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观察和思考植物叶子的形状、结构以及植树节等相关信息,学生能够建立几何图形和面积计算之间的联系,并深入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此时,学生需要在规则图形面积的推导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图形的形状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方法解决问题.另外,教师可以细化项目式学习的情境,由“叶子的秘密”这一教学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多少面积的叶子能提供一个成人的氧气需要”这一驱动型问题思考中开展项目分工合作.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要先思考“一个成人每天需要多少氧气”“打算研究什么植物的叶子”“一盆植物有多少面积的叶子”,进一步研究这一任务背后的现实意义,并且有效推测不规则图形的计算方法.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初步设计项目方案,想一想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有的学生认为需要准备纸、笔、一盆植物,并且可以上网搜寻有关叶子的面积、一盆植物会有多少叶子等问题,借助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共同完成这一任务.在这一项目式学习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主动参与、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推动个人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分析和思考.项目式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构建知识体系,通过应用数学概念和技能来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这种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设置数学教学问题,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
多样化的数学问题有助于教师构建生成性和交互性为一体的小学数学课堂,从而改变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互动,唤醒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学生中心”教学理论强调将学生置于学习的核心位置,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生成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和学习的主人.学生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置层次性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分析能力.此时,教师能够借助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关注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思维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比例”这一课,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实验,初步感知体现反比例关系的杠杆原理,并体会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操作杠杆等工具,观察杠杆在不同长度、位置和负载条件下的平衡状态.通过实验,学生将体验到杠杆的反比例关系,即杠杆平衡条件下杠杆臂长和负载质量的乘积保持不变.这将有助于学生感知反比例关系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加深对反比例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让学生思考其背后的数学原理是什么.此时学生在这一问题的激发下引起了对杠杆这一工具的注意.教师可以引入“秤”这一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工具.在之前“克与千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各式各样的称重工具.因此,教师可以以“在这些秤里面,哪把秤有最悠久的历史”为引导问题,让学生探究杆秤的历史背景,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一定铺垫.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细化问题,让学生思考:“你了解多少杆秤的文化故事?你会用杆秤称物体的重量吗?你知道杆秤是用怎样的原理工作的吗?”在杆秤的文化背景了解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向长辈了解、上网查阅等多种方式了解杆秤的知识,进一步激活了项目式学习背景知识,甚至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使用杆秤进行了称重.那么此时教师可以以不同的实验探究问题为引领,先让学生簡单思考“杠杆左侧第4孔位挂2颗珠,右侧第2孔位应该挂几颗珠,杠杆才能保持平衡”这一问题,在合作中探究问题答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体会到杆秤的相关概念,这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在参与项目式学习时所表现出的动力和积极态度,积极性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反比例的知识.
(三)创建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应用分析能力
由于项目式学习具有一定开放性,教师只有关注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方式,才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为高效,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体会.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单一地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这一单向的学习过程中,无法深入思考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相关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不到发展.那么在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小学数学活动的推进,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进行思考,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学习意识,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经验,从而在实践探索中内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克与千克”这一课,学生将通过运用不同的质量单位(如克、千克和吨)进行称重计算,以及展开对质量单位的调查,从而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阅与质量单位有关的历史文化,比如秦统一度量衡,世界各国的质量单位,国际单位制,等等.有的学生收集了一些与质量相关的成语故事,比如半斤八两、千钧一发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效铺垫了质量单位的文化背景,为接下来项目式学习的开展进行铺垫.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量感,教师可以“哪些物体适合用克做单位、哪些物体适合用千克做单位”这一项目式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生活中寻找物体并进行归纳总结.有的学生用称一称、估一估的方式,收集了众多的答案.比如适合用克做单位的对象有铅笔、橡皮、头绳等,而适合用千克做单位的有羊、猪等.在学生明确克与千克适合的对象后,教师还可让学生结合个人体重了解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完成克与千克的调查报告,从而有效总结这一节课的项目式学习成果,发展个人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效深化数学学习思维.
(四)设计反馈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反思总结意识
基于目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背景,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学习过程,通过检测学生的数学认知思维和推理能力发展,关注学生是否具备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反馈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调整个人的学习姿态,明晰个人的数学学习水平.学生如果仅凭个人的自主探究或是小组合作开展项目式学习,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或是评价反馈的话,就难以借助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个人数学学习水平,也不利于个人深度数学学习的推进.可见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项目式学习过程,并且给予评价反馈,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提高反思总结的意识.
例如,在“确定位置”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绘制平面图的项目式学习实践,帮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以学校为对象,亲手绘制校园平面图.通过绘制平面图,学生将运用数学中关于位置、方向和比例的知识,包括使用比例尺、测量和标记位置等技能.这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将几何学习与实际生活场景相连接.首先,学生需要观察并认识平面图,明确平面图的基本特征.此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准备好测量工具,比如卷尺、A4纸、笔等.由于绘制平面图并不能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明确分工,确定绘制平面图的主要步骤.此时,有的小组并没有分工,那么教师需要及时地干预,先让学生做好分工准备工作,比如一个人去收集数据,另一个人检验数据,还有一个人绘制校园平面图.当学生完成校园平面图的绘制之后,教师需要及时地开展反馈评价活动,先从平面图的主要要素入手,让学生明确平面图的绘制要素.
总 结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项目式数学学习体验中提高个人的数学学习储备量,丰富个人的数学学习经验,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充分利用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解决个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数学问题,加强个人的数学学习体验,获得全面而持续的数学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梅,钱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案例研究———以六年级数学《跑道上的学问》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2(04):52-54.
[2]何静琨,林芮铭.基于STEM理念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校本课实物动画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2,39(Z1):82-83.
[3]徐旭辉,黄剑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STEM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制作橡皮筋动力车”项目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4):25-27,31.
[4]夏煜明,罗世洪.以项目式学习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22,44(0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