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留龙
秋冬季节,天气渐凉,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祛湿排毒,顾护卫表,减少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运动方式有慢跑、跳绳、瑜伽等。这里推荐中医的八段锦为秋冬季节的日常运动。八段锦起源于宋代,较为舒缓,适合中老年等各个群体。总共有八个动作,可使全身各个部位得到锻炼,尤其对大病初愈、体质瘦弱者及慢性病患者可起到良好的锻炼作用。长期锻炼不仅可以祛除身体里的湿气,改善湿气引发的乏力、感冒等情况,还可以改善平衡和身体协调性,有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等功效。
但秋冬季节不建议运动时间过久,不建议剧烈运动及空腹运动;避免过多汗出,以微微冒汗为宜;锻炼宜迟不宜早。这样既可以起到锻炼作用,又可避免运动后汗出引发感冒。
痰湿体质的病人最怕冷,尤其是深冬季节,如感冒、腹泻、腰腿痛、痛风等疾病易发,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保暖驱寒?下面是我的一些小建议。
1.注意胸腹腰背及关节等部位的保护,避免上述部位的暴露。骑车注意佩戴护膝及耳暖,避免冻疮等发生。不吃生冷食物。休息時可适当按摩腹部,促进气血循环。
2.饮食应避寒就温,但不建议吃牛羊肉等产湿生痰之品。可以适当增加牛奶、鸡蛋等蛋白摄入,增加热量,提高机体御寒能力。
3.每天坚持用艾叶水泡脚。艾叶可温经通络、祛寒止痛,长期使用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感冒及冻疮,而且经济实惠、简便快捷。
4.每天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促进肠道循环,排毒祛湿,同时也可以增强抵抗力。
5.适当体育锻炼,增加自身热量。可以尝试前面推荐的运动如八段锦,不建议爬山等损伤关节运动。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上述措施可有效防寒祛湿,提高抵抗力。
按摩祛湿有几个常见的穴位,大家平常可以试着按摩一下。建议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三阴交 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化湿、调经止带的功效。临床上可以治疗腹痛、腹胀、月经不调、痛经等证。定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一般四指并拢的宽度为3寸,胫骨后缘内踝上即为三阴交。用拇指的指尖或者指腹对三阴交穴进行环状按揉,每次3~5分钟。
2.地机穴 属足太阴脾经的郄穴。脾为统血之脏,是治疗出血性疾病的要穴。另外郄穴可治疗各种痛证,如痛经、腹痛、腰痛、胸胁痛等;且脾胃主运化水谷,故可治疗脾失健运之中焦诸症,如腹泻、水肿、腹胀腹痛等。定位:地机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用拇指按揉地机穴每天100~200次。
3.阴陵泉 属足太阴脾经,具有健脾渗湿、通经活络的作用,可以运中焦、化湿滞、利小便。定位: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用拇指的指腹对阴陵泉穴进行环状按揉,每次2~3分钟。
4.水分穴 属于任脉,具有健脾利水、调理肠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腹胀等症状。定位:水分穴在腹中线上脐上1寸处,患者可取仰卧位,一般于胸前联合至脐中连线的下八分之一与上八分之七的交点处取穴。指腹按揉穴位3~5分钟,每天2次。
5.丰隆穴 属于足阳明胃经,既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具有化痰开窍、理气和胃、除烦安神等功效。此穴是治疗痰疾的要穴,既可治疗各种由痰湿引起的病症,如胸闷、癫狂、失眠多梦、更年期综合征、肥胖等;又因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有联络脾胃两经的作用,还可用于胃痛胃胀、恶心呕吐、呃逆、慢性胃肠炎等疾病的治疗。定位: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穴旁开1寸。用拇指的指腹按揉穴位3~5分钟,以局部出现酸痛感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