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丹凤 夏祥慧
摘 要:家国情怀是当今历史学科必须具备的五项基本素质,而这五项素质的培养,既是当代历史教育的价值,也是当代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在高校历史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课本和当地的资源,来挖掘他们的家国情怀,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国情怀,也可以通过历史对比的方法,凸显出在历史文化当中蕴含的家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一种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本文着重论述了高校历史教学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85
21世纪,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多样化,世界各国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英、美等西方發达国家,都将培养国民核心素养视为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的重要问题,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设。当今中国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对人才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在基础教育中实施家国情怀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爱,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是一种国家认同、归属感、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密码。研究历史应该是一种价值的关怀,应该是一种充满人文情怀、关心现实问题的教育,它的任务是为国家的强盛、民族自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服务。因此,在高校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战略,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在此,笔者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
1 围绕家国情怀,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笔者发现:课堂教学是实现“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手段。要在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知识吸收过程转变为内在的素质,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资源开发等几个层面来促进“家国情怀”培养进行。
1.1 明确家国情怀与教学目标关系
教学目标是一种对“历史”教育的理想主义追求,也是历史教师借助历史教育对历史的一种期待。在课堂上,以教学目的为中心;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过程的优化、教育资源的拓展、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从教学目的出发,进而推动教学目的的实现。教育目的既是对老师的教育,也是对学生的教育。“家国情怀”是知识、能力、情感等三个要素的集合,是学校历史教学的基本要义。特别是在当前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的时代,要从发展民族文化的视角来规划教育的目标,以培育民族国家意识为切入点。
1.2 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功与失败。在制定了教学目的之后,要对其进行评价,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否准确,是否覆盖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是否具有操作性,也就是概括的对象是否具体、细致。
三要不要全面性,是指培养对象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发展需求相适应。
这些方面是否能实现,就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否突出。
案例1:这门课程重点是林则徐、魏源、孙中山等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人,他们把目光投向全球,寻找中国未来的方向。在他们的追寻中,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感。
[能力目标]
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剖析,对其形成的缘由和对中国的发展进程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情感目标]
能初步认识到一个新的想法被人们所接纳并不容易。同时,也可以从优秀的英雄身上,了解他们对祖国、对民族的认同与使命感。21世纪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是对大学生进行核心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应一味地强调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情绪感受。第一阶段的课程目标设置太过虚无缥缈,没有实践可用性,更不用说去引导和达到教育的目的。本文从我国民族文化素质教育的需求出发,结合自身的历史课教学实际,对我国高校历史课程设置的课程设置作了一些调整。
[知识目标]
(1)对“师夷长技”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认识与把握。
(2)理解和把握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主要政治实践及其成果,并充分认识其对现代中国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
(1)以教学方法,向同学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阶级、不同派别的代表的观点,强调他们的先进性,使他们能够对历史进行辩证的评判。
(2)“情景—经验—探索—感知”的教育方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通过导入新教材,创造新的情景,使同学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考,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真正地在课堂中扮演好主体性角色。
[情感目标]
(1)体会现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勇于突破桎梏,放眼全球,探索救亡图存之路,勇于创新,培育出为中华复兴而努力的远大抱负,加强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与使命。
(2)认识到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没有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能靠封闭而变得更强,必须主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更多的开放性思维和世界观。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从中发现,不管课程的目的是什么,都会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由于这种教学目的的存在,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学习任务更加清晰,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在对基本历史事实的掌握上,经过从认识到理解,到剖析和对比,从浅到深,最终构成较为完备的知识库。在此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种正面的感情经验,体会到了现代知识阶层勇于突破束缚,放眼全球,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开拓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家国情怀的意识。布鲁姆曾经说过:要达到目的,首先要做好的功课。所以,要真正实现民族文化素质,必须从制定有效的教育目的入手。把教育目的的有效性定位于指导历史课,是实现我国民族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2 解析名人事迹,感悟家国情怀
高校历史教科书收录了很多历史人物和人物的故事,老师可以根据民族精神教育的教育目的,精选材料,精练思想,将其融入课堂,通过对历史名人的境遇与抉择,感悟他们厚重的家国情怀,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修养。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经典和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讲解,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多媒体形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名人的个人风采,了解他们的家国情怀,了解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崇高品格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品格,践行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树立起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的远大抱负。比如,在“辛亥革命”的有关内容上,老师可以指导同学们结合教科书,参考有关的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上著名人物孙中山的故事;从孙忠创办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成立同盟会等革命运动及其三民主义的内涵,对其进行“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强烈的历史观;透过研究孙中山为保卫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第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历史事实,了解到孙中山在拯救国家存亡、百折不回的革命精神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纵观孙中山的生平,从救死扶伤到救国,从改良到革命,从揖美到反俄“三次转身”,都是为了争取、为民主革命而奋斗。通过对史实的考察,了解孙中山的时代、勇于改革、勇于实践的爱国主义理想、深刻理解他贯穿一生的深厚家国情怀。情景重现了孙中山为了宣扬国民大革命服兵北上,临终时用极为虚弱的语调,断断续续地讲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的情景,了解他“天下为公”的高洁品格,体会他为了祖国的存亡,为了民族利益,鞠躬献身的高尚情怀。
3 依托乡土史资源,激发家国情怀
我国很多地区,都有一些著名的历史建筑,比如博物馆,纪念馆,都是当地的文化,如果老师在教授的时候,可以将课本里的知识和当地的文化知识相融合,从而培养出一种爱国的精神。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历史资料,选取历史上的事件,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入新的课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配上图片,让学员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相应的解释,这样既可以缩短他们与历史的联系,又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复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从不同的文献中挑选出一些材料,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加深对这段时间的记忆,然后在课外的时候,老师会将这些材料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己来学习,然后再由他们自己来完成。
4 以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将课堂内外相结合,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融入“家国情怀”的建设之中。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把课堂教学和教学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过去,从而提高他们的爱国意识。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可以利用这一话题进行专题教学。通过演讲比赛、制作历史手抄报、观看党史影片、聆听党史讲座等形式,让同学们认识共产党的历史和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历经数10年艰苦的摸索,终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既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也更体会到创业者的艰辛,更能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深植于民族文化血液中的家国情怀,可以更好地把我们的爱国之心融入我们的骨子里。只要教师能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教学流程,以创设教学环境、以史料研读等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1]Fontanges P A,Houeijeh A,Delarue A,et al.Clinical hypnosis associated with local anesthesia for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in paediatric population[J].Archiv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pplements,2022,14(34).
[2]Pilia Eros,Sirigu Danilo,Mereu Roberto,et al.A clinical operative sequence for hypnosis implementation to general anesthesia during major surgery fo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J].Annals of Medicine and Surgery,2022,(80).
[3]林金菊.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高考,2021,(27):147148.
[4]康丽园.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23):3435.
[5]刘玉霞.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5):157158.
[6]曾武赐.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33):6162.
[7]王起义.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8.
[8]周刘波.家国情怀:教学意蕴与生成路径[J].歷史教学,2018,(7).
[9]李广耀.以教学重构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