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步,幼儿时期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非常大。近年来,國家和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对幼儿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幼儿课程游戏化活动。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综合发展的意义
从幼儿的发展来看,在3-6岁期间,幼儿处于身体、认知和社会性三个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阶段,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渴望接触各种新鲜事物,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和经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兴趣爱好更加广泛,需要的活动也越来越多。所以,游戏已经成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程游戏化则是游戏与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课程游戏化活动,教师可以挖掘幼儿的学习潜能、丰富课程内容、拓展教育空间、优化课程实施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培养幼儿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意义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互动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并形成合作、分享和谦让等良好品质。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多种途径学习交往,如游戏中的角色互换、轮流当“小老师”、轮流当“小裁判”等,这些交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通过协商与合作来进行的,需要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能。通过轮流当“小老师”进行角色互换,让幼儿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与同伴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三)提高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意义
在幼儿园,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游戏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可以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建立自信。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幼儿学会思考,提高能力。
(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性的意义
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关注每一个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地支持、鼓励和帮助幼儿,使他们能够大胆地尝试和探索,逐渐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和分享。同时,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表现自己。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学会了许多本领,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增强了自信心。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现状
(一)师资团队实力欠缺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必须拥有一支热爱幼儿教育、勇于探索创新的师资团队。师资队伍是开展课程游戏化工作的主体,要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师资队伍是关键。在“互联网+”时代,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首先,要从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入手。幼儿园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特别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实施课程游戏化的能力。其次,建立健全各项考核评价机制,增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最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师德师风为抓手,引导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课程观。
(二)游戏化教学资源不足
一方面,物质资源不足,部分幼儿园面积较小,无法提供充足的场地和设施,导致游戏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师资不足,部分幼儿园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导致课程游戏化无法有效实施,难以满足课程游戏化的需求。
(三)课程游戏化切入点不够合理
在课程活动中,教师只关注活动内容的组织,忽视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没有把握好课程游戏化的切入点,因此,幼儿在课程中表现出兴趣不高、无主动性、无创造性等特点。同时,教师在课程游戏化切入点的选择上往往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也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幼儿学习与发展需要的差异,导致课程游戏化切入点的选择不够合理。
(四)评估体系不完善
评估体系不完善会导致课程游戏化进程中的形式化现象。幼儿园实践中存在着只看成果,不看过程和成效的现象。同时,评估指标不完善,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自评为主,很少有家长参与评估;评估形式也不够丰富,以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和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为主要考核指标;评价方法不够完善,仅以幼儿游戏行为表现和活动状态为评价指标。缺乏对游戏过程的监控和对课程游戏化进程的监控,教师在实施课程游戏化时缺乏有效指导和支持,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五)教师角色转变困难
一方面,幼儿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缺乏深入理解和把握,容易出现“重教轻玩”的现象;幼儿教师缺乏游戏精神和游戏思维,没有将游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对待。另一方面,课程游戏化目标模糊、实施不当。目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目标比较模糊,一些幼儿园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明确目标定位,如课程目标设定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课程目标内容设置不能全面体现教育要求;课程目标缺乏综合性与层次性;教学活动缺乏层次性和连续性;课程实施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策略
(一)合理选择游戏内容,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在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时,教师必须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适合幼儿的游戏内容,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使幼儿参与其中,激发其游戏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书或绘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其中,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帮助其理解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数游戏、拼图游戏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学习数学概念和操作技能,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再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验活动,如制作简单的火箭、种植小花等,让幼儿亲身参与,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其科学探索意识和观察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一些创意艺术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通过自由创作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其对艺术的兴趣。
在选择游戏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课程目标,确保游戏内容与幼儿的发展需求相匹配。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饋和观察及时调整游戏内容,使其更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合理使用教具,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核心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应合理使用教具,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幼儿园的数学课上,教师使用了一种名为“数字拼图”的教具,这一教具由一组数字卡片组成,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数字和相应的图案。教师将卡片放在桌上,向幼儿介绍规则: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和图案,将卡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拼图。
这一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积极观察、比较和思考,试图找到正确的拼图顺序,在交流与合作中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习了数字和图案的概念,还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合理使用教具,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具可以提供直观的视觉信息,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教具可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深入理解知识。
(三)结合实际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
幼儿教育是一种面向所有幼儿的教育,要想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课程游戏化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特点,并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体验。
例如,某幼儿教师在开展数学课程时选择了一个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购物小达人”。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个小商店角色扮演区域,摆放各种商品,如水果、蔬菜、零食等,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购物小达人”,其他幼儿则扮演顾客,每位顾客手里有一定数量的“购物券”,他们要根据购物券的面值去商店购买商品。
游戏开始前,教师给幼儿介绍不同商品的价格,并引导其熟悉购物券的面值和数量。然后幼儿开始角色扮演,“购物小达人”负责接待顾客,并根据顾客手里的购物券帮助他们选择商品。顾客要计算商品的价格,确定购物券的面值是否足够。通过这一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幼儿不仅学习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数字、数量、加减法等,而且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同时,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购物的过程,学习了货币的使用。这一游戏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兴趣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尊重幼儿兴趣,开展有意义的游戏活动
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使游戏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如开展“娃娃家”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家里当一回“小家长”,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开展“小医生”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当一回“小医生”。当幼儿完成这些活动时,不仅能够提升动手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合作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
(五)将游戏活动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教师要注重游戏与幼儿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幼儿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认识一些动物,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加深幼儿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其对生活的认知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快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总之,将游戏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
(六)划分游戏活动区域,因材施教
游戏是幼儿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得到身心全面发展。为了提高游戏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幼儿园进行合理划分,让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游戏活动区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这样既能够保证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性,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如幼儿园中班有三个班级,每个班级有20名幼儿,为了提高游戏教学质量,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划分幼儿园游戏活动区域。
1.角色扮演区。这一区域可以设置为一个小型的房间或者角落,提供不同的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角色扮演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角色,如医生、消防员、老师等。
2.科学实验区。这一区域可以设置为一个实验室或者实验桌,提供各种科学实验材料和工具。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科学实验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科学实验活动,如水的性质、植物的生长等。
3.艺术创作区。这一区域可以设置为一个绘画室或者创意角落,提供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艺术创作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等。
4.运动游戏区。这一区域可以设置为一个室外或者室内的运动场地,提供各种运动器材和游戏道具。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运动游戏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运动游戏活动,如跳绳、投掷球、游戏竞赛等。
通过合理划分幼儿园游戏活动区域,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体验,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仅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巧,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幼儿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