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体育的创新实践探索

2023-10-29 11:47:34卢雅倩
体育风尚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中体育模式核心素养

卢雅倩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其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特点的能力或品质,而这些能力或品质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得到提升。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对高中生核心素养进行培育,从而为其全面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坚实基础。体育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学科,目前在教学培养模式上存在一定问题。核心素养下對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提出新要求,需要从培养模式入手进行改革策略研究,构建科学有效的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教学创新教学模式,这样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有效。下面就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体育;方法;模式

我国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最近几年我国教育部门也推出了各种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战略。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有关《纲要》中对于核心素养构成做出了细致规定,该政策为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提供了支撑。核心素养由体育精神,实际锻炼,促进健康3个维度构成。伴随时代的快速进步,社会对于教育领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只应该让学生在教学当中把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在高中时期有一些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现在的身体素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高中生已成为一个具有判断力的成人,他们在唤醒自我意识的同时,还逐步认识到自身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并适应社会需求是当前中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教师更多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素质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能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其养成相对良好的学习方法与训练方法,强化其运动训练心理素质,缓解其训练学习心理压力。高中仅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学生最终还是要走上社会,当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得到提升之后,毕业以及步入社会之后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来帮助他们正视社会所带来的压力以及具有较强的锻炼意识来适应现在以及将来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进步而不被时代所淘汰。

1.2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高中体育是一个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同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科目,而核心素养要求高中体育不只要完成对知识的讲授,还需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给学生日后参与学习活动,创造更好的身体素质。老师应立足于核心素养来开展高中体育的教学,让体育知识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可以做到兼容,在知识及能力的授课当中,对学生现有的运动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增强。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加强学科核心素养建设对于提升体育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核心体育素养已经成为新时期高中生培养计划的重点内容之一。体育训练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1.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积淀。其起初面向全体国民,后逐步扩散到教育行业中,国内对于体育教育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核心素养作为体育教育开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目标,中国体育相关部门结合中国特有的国情,制定出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及相关方针,构建起相对完整的体育教培核心素养体系来促进教培改革。而随着当前体育教育改革日益深化,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能在运动中感受到不同的乐趣,还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投身体育运动环境的人,能通过这项活动暂时摆脱生活中的烦恼与苦闷,让压力得到释放,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调节人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此外,对于失败方来说,体育运动还能培养学生对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而对于体育游戏中的胜出者,他们能从中获得极大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与满足感。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能通过室外和室内活动的结合,促进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因此,教师在展开体育课堂教学时,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结合,促进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

2.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不明确

根据教育相关法规及体育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高中体育在长期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健全的机制。尽善尽美的教学目标却并没有被严格地贯彻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研究发现教学目标并没有太多改变,但是现实高中并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严格的细化,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细节教学训练改革未取得进展。

2.2教学模式滞后

课程标准不能正确实施,课程标准作为教学工作指导思想与体育训练课程性质及教学内容有着直接联系。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把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质量放在首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现阶段,一切体育教学活动均需围绕身体素质训练展开,但是就当前教学成果而言,存在教学方法较为滞后、教学改革力度不够、教学评价较为片面等问题。

2.3学生对体育的重视度不高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对于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多数高中生将学习重点集中在专业课方面,忽视体育课。但一个好的体质却是确保学习最重要的基础。长时间忽视体育课和缺少体育锻炼造成身体状况差、对待体育课态度消极态度、忽视体育教学改革意义。

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体育的创新策略

3.1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发展,各科教学都提出了尊重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高中体育教学作为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之前,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科学选择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参与,一般是集体慢跑、准备操等准备活动形式,但长期使用简单的两项准备活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烦,不能有效促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氛围。高中生由于科目较多,平时的课业任务较为繁重,所以教师在展开体育教学时,要合理融入游戏化教学内容,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教师在展开体育游戏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跑、爬、钻、平衡、投掷等行动,有效引导学生加强体能训练,并且体育游戏形式也要依次叠加难度。例如:学生在平衡木上进行行走时,刚开始教师导入这项游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胆量,但长时间学生就会自如地在平衡木上进行行走,后续平衡木行走可以选择材质较窄的平衡材料,大部分学生有可能不能一次性成功,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次实践,培养他们跌倒了要重新爬起来,勇于克服困难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勇于吃苦的精神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游戏教学合理融入德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3.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体育课堂中的实际教学内容以教学训练为主体,一般情况下,以教学训练为载体,并以此为基础,对该课程进行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训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质量直接影响到现有模式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也決定着体育课程教学能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对传统教培模式和渗透模式进行创新,实现教培模式改革的关键。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内容,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特点来确定体育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加强体育课堂教学训练,优化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需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开展体育训练,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训练模式,也能让学生在教学训练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激发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利用教学场地优势进行情景教学,将游戏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丰富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加深对体育训练内容的理解。情境教学与游戏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但两者都是以平等模式开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兴趣。将情境教学与游戏教学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师的教学成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说明教师将情境或者游戏的形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必须先利用体育训练中的技巧与知识。

3.3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求知的关键阶段,一部分学生由于在之前的学习阶段比较顺利,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抗压能力较弱。但由于高中阶段的课程较多、学习压力也较为繁重,家长与教师都对学生有着殷切的期待,一部分学生在这时,容易出现心理压力,失去学习自信心,导致自身陷入迷茫的生活与学习状态中。体育教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有效的教学课堂组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这是因为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能在运动中感受到不同的乐趣,还能通过这项活动暂时摆脱生活中的烦恼与苦闷,让压力得到释放,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调节人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此外,一部分学生在参加体育课之前,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害怕常规的800米、仰卧起坐等项目,这些运动项目作为体育课堂最常出现的锻炼活动,会引起学生对体育的抵触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没有主动参与的兴趣,而是要在班集体的影响下被动参加,所以很容易出现厌烦、抵触等情绪。如果要想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体育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锻炼,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锻炼的过程中,要做好示范作用,多鼓励与带动学生,使学生有具体的参与感,坚定学生锻炼和学习的信心。

3.4加强对体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培养效果受教师教学能力与核心素养等因素的直接影响,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进行教学与培养活动。但就现阶段来看,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深入推进,对高中生体育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中需要从整体上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情况,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进步,教育事业改革势在必行。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创新,尤其是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型教学方式,其中“翻转课堂”便是较为典型的一种。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而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同样如此,这不仅符合时代要求,而且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如心理学、急救等知识,同时还应该了解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高中对教师的选拔与培养也需本着这一宗旨积极提升教师的核心素质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4.结语

体育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帮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也能丰富体育课程。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引导,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等,因此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训练改革等方面入手。教师要融入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对体育课堂进行探索,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云.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6).

[2]尚力沛,程传银.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单元教学设计[J].体育学刊.2018,(1).

[3]张瑞格.浅谈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8,(34).

[4]刘永虎.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8).

[5]陈强,孟兰云.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体育风尚.2017,(2).101-1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著.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 [M].2018.

[7]方胜.县域高中体育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体育画报.2022,(16).

猜你喜欢
高中体育模式核心素养
高中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法的应用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23:36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规划及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永续债券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5:2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7:17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