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思维之门,开审美之路
——促进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的《三峡》教学策略

2023-10-29 06:15苏阳冯铁山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景色写景三峡

苏阳 冯铁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定位为语文核心素养,且划分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维度。尽管这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采取以“审美创造”这个点带动核心素养整体发展的面,不失为一种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价值的探索策略。文质兼美的文言写景散文,因其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多方面地展现出自然之美、人生之美、思辨之美,成为中学语文课堂构建学生情感、精神、人格的绝佳载体。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文学阅读离不开思维的运用。文言写景散文教学能够在思维能力上给学生以启迪,在感情上给学生以熏陶,在审美情趣上给学生以愉悦。本文以文言写景散文《三峡》为例,利用文言写景散文实用、求简、性散、法古的特点,将“思维能力”作为培养的切入点,分块逐一构建落实学生审美的教学策略。

一、实用造形象,积累审美经验

古代散文起源于社会交流的实际需要,具有实用性。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美的文辞可以达到更佳的社会效果,于是逐渐讲究并追求审美。[1]《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引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水经注》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可见郦道元在写作时其目的性非常明确,希望借此文将三峡介绍给更多的人。那么如何让世人牢记呢?那便是在写景时格外注重画面的美感,利用“美”让世人印象深刻,从而起到科普介绍的作用。

(一)感知文章,启动直觉思维

人的思维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便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件事物、问题未经深入细致地分析,仅依靠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在初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基于语言文字的朗读,脑海中会对三峡全貌产生模糊的全景。通过“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学生联想三峡是否是如同泰山一般高耸连绵;通过“隐天蔽日”,学生联想三峡是否终日昏暗,令人毛骨悚然。这样的全景意识,是直觉思维调动下,基于生活经验所创造出来的,对景色整体基调的确定,具有极大的多变性与灵活性。

在不同情境下,学生所产生的直觉思维会根据时间、地点、任务的改变而变动。因而创设怎样的情境,是该环节教师思考的关键所在。通过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不难发现,整个单元围绕自然山水展开,且均为古代散文中的文言写景散文(除第十三课《古诗五首》),鼓励学生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同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程内容要以学习任务群进行组织与呈现,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应当具有长远性。基于文言写景散文的实用性,教师可以创设实用的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景色,增强课堂与文章的关联性,譬如“为好友介绍景色”、“你是一个小导游”等主题进行授课。

(二)欣赏图景,激发审美需求

文言写景散文,重在写景。对人、事、物、景感悟与解读,离不开直觉体验与形象思维。在经典美文的影响下,会激发学生对审美的需求,调动美的经验力图将其形象进行美的描绘。新课标指出,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2]。文学阅读教学只有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学生才能感受真切,才能入情,才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受到作品中情感的浸染。[3]通过阅读,学生会利用自己的想象或联想等方式,调动自己的形象思维,塑造属于自己的三峡形象。

《三峡》利用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面为读者拼凑出三峡绮丽的山水、神奇的地貌。三峡美在雄奇高山图中,美在汹涌夏水图中,美在清幽春冬图,也美在肃静秋水图,更美在悲寂渔者图中。首先在授课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厘清文意后,利用“这是的三峡”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进行交流。其次,自由交流从文章中看到的画面,分镜头式欣赏三峡形象,并利用已有的三峡图片,帮助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梳理文章画面。在自由交流文中画面的同时,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对古文进行白话翻译,也是对学生转述美的能力的一种训练。最后,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随画面对重点字词句进行讲解,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逐字逐句翻译式的模式。学生通过形象思维的运用,对文言写景散文中描绘的景色进行创意建构,从而塑造属于自己的三峡图景与形象,走进三峡,进而积累对山、水的审美经验。

二、求简练逻辑,提高审美能力

在语言运用上求简,力图用最少的文字达致最大的艺术密度,这是文言写景散文的第二个特点。文言写景散文特别讲究字法、句法,主要不是从语法着眼,而是为了加强艺术感染力。艺术的感染力是作者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完美圆融。用字选词要求最准确、最具有感情色彩和思想密度;描绘刻画要求最凝练、最具有观赏性和艺术高度。对于篇幅短小的文言写景散文而言,对景色特点的高度凝练、景色布局的取舍是对作者逻辑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考验。

(一)聚焦字词,体会景色凝练

遣词造句,是文言文学习重点之一。对于字、词的解读、品味一直是文言文课堂的中心,通常教师习惯逐字逐句进行讲解翻译,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地,字词句的讲解应当放在值得讲解、应当讲解的凝练、精彩的重点字词上。利用重点字词的讲解与品析,带动学生调动思维,进行深入阅读、走进文本,回归文本之真。通过对凝练的字、词的解读,让学生初步体会抓住关键特点进行概括用词的妙处,对学生的感性思维进行重构,帮助其迈向理性思维。

《三峡》写景,极善突出景物特点,既有整体概貌,又有四时特征,景物鲜明,历历如绘,主要得益于语言的精确凝练。“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略”写出山多而连绵,“襄”“飞漱”展示水的动态特征,给人奔涌流动的美感;“素”“绿”“清”“影”描绘了春冬水的清澈澄净;“寒”“肃”“凄”“哀”写出了秋的神韵;“哀转久绝”中的“哀”不仅体现了猿声的特点,而且给人一种伤怀断肠之感;“清荣峻茂”具有一字一景的特点[4]。在学习《三峡》的过程中,学生不难抓住这些字词,那么教师要做的则是利用换字、加字、添字等课堂活动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将“清荣峻茂”改为“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将“素湍”改为“水湍”,将“哀转久绝”改为“鸣叫久绝”等,让学生掌握怎样在写景的同时抓住关键特点精炼地进行描绘,而非大费周折地用废话堆砌习作。

(二)关注布局,明晰景色取舍

在学生的习作中会容易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对景色的描绘笼统不精;二是描绘的景色全是废话堆砌,尽显枯燥。学生难以把握对景色的取舍,也难以对景色进行布局构造,这是由于在学生的脑海中对自己将要描绘的景色没有一个全景意识以及分镜意识。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通过训练逻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形象转化为抽象的能力,从而对景色进行取舍与布局。

《三峡》以水为中心,用由盛而衰的顺序描绘了江水四季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景象。夏水急,急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急在“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没有直接利用辞藻直白描绘夏水的湍急,而是利用两个画面对比突出强调;春冬之水的澄澈,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澄澈,更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清荣峻茂,利用两个画面刻画出了春冬之水的美,一动一静,相得益彰;秋水清幽,清幽于林寒,清幽于高山悲猿鸣叫,更清幽寂寥于渔者歌唱,三个画面层层递进,蓄势造境。通过对文章写景顺序以及聚焦写景内容进行探讨,教师请学生说出对这篇文章写景顺序或写景布局方面疑惑的地方,师生共同分析疑难。学生不难提出“作者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为什么夏水放在第一个写”、“为什么春冬合并一起写”、“为什么秋水要写高猿鸣叫”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问题深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分析短文中作者对于写景布局的巧思,从而掌握对景色布局与取舍的审美能力。

三、形散品辩证,培养审美意识

散文最根本的特征在于“散”,即自由活泼,没有严格的文体规则。散文不同于小说必须要有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跌宕,也不同于诗歌的句式工整、平仄押韵,多是作者随性、随情而发。只要心之所思,口之所言,即可笔之于文。可以说散文是作者个人的灵魂之歌,文言写景散文则是作者基于美景的感染下的个人情感的灵魂之歌,是一种对内在心灵的发现与开掘的艺术。所谓“形散神不散”,是作者行文手法、结构布局的“散”,是作者情感流露的“不散”。

(一)分析手法,了解内里

散文的形式不是杂乱无序的。古人写文章讲究章法,即结构布局。不论应用文体还是自由文体都有章可循,如开门见山,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前呼后应,起承转合,正反对比,疏密相间,铺垫蓄势,曲折开合,腾挪跌宕,摇曳多姿,一唱三叹,自设问答……[5]在《三峡》中,郦道元多次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例如写春冬之水时既写“回清倒影”的静,也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同时他正面点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再利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烘托夏水之湍急,正侧面描写穿插其间;最后刻画秋水时,更是以景托情,启动视觉、听觉,情景交融,升华情感。《三峡》灵活运用多种章法,多角度描绘三峡美景,在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夸张、对比、引用等一系列章法下,学生调动自己的辩证思维,思考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体会章法的巧妙之处,增强审美意识。

一课一得,多种写作手法并不适合在一节40 分钟的课堂全部灌输给学生。教师应当同样学会取舍,做到详略得当。教师抓住一种写作章法,让学生在体会作者对景色的巧妙布局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辩证思维深入思考,做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同时也为写作练习打下基础。例如,在课文第2 段写夏水时,作者没有直接描写夏水的急,而是利用其他事物来进行衬托与对比。以衬托或对比为训练点,利用言语实践进行训练,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以激发其写作兴趣。

(二)辨析情感,视域融合

部编版教材中的文言写景散文在文章最后或抒发个人情感或阐述人生哲思,可见作者“遇景——赏景——抒景”的心路历程。由景到情,是归真、至美最后归于圆融的人生诗意,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审美意识,是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能动反映。在辩证阅读文言写景散文中作者的情与思时,正是学生与作者视域融合的过程,是学生接受并辩证地构建审美意识的过程。此中的情与思,是需要学生运用辩证思维,从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文章、作者乃至自我。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转变到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利用文言写景散文中的情感进行熏陶,有助于学生辩证思考人生,培养高雅的审美意识。

郦道元在描绘三峡山高水长的同时体现出了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更在描绘景色中引用渔者的歌声流露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抓住景的特点,深入思考情的流露。通过对三峡美的描绘,学生不难说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热爱之情,此为浅层情感;通过文章第4 段的“林寒涧肃”蓄势造境,加以猿鸣烘托,将学生的视域带入当时的空间中,利用背景资料等将学生的视域带入当时的时间。空间加时间的双重带入,让学生体会作者最后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表达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作者完成视域融合。可见,郦道元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在掌握作者情感之后,深入挖掘、分析作者在该景色中产生情感的原因,调动学生的辩证思维进行思维碰撞,进而从意识层面领会文言写景散文的审美艺术。

四、法古出创造,健全审美观念

通过文言写景散文对景的描绘积累、景的特点概括、景的布局取舍、情的深切流露、情景的结构布置,学生积累了审美经验,训练了审美能力,培养了审美意识。一节好的语文课堂应当集听说读写于一体,文言写景散文的教学也不例外。所谓古代散文的法古特点,就是以前人所作的优秀文章为例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图创新。创新,就意味着学生需要调动先前所学,将思维进行整合,利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写作。这是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检验方式,也是落实审美创造目标的有效检验方式。

(一)法前人之文,综合所学知识

叶圣陶、夏丐尊强调写作训练的目标是培养一副明彻的眼光和一副熟练的手腕。所谓“明彻的眼光”,首先就要看透别人是怎么写的;而“熟练的手腕”则需要在看的基础上不断练习才可以完成。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自觉地仿效先进的榜样,可以吸收别人经验,扩大自己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

新课标指出,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对《三峡》写景画面、写景布局取舍、写景技巧、情感抒发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描绘景色应该掌握的具体特点。同时掌握了一种或多种写作手法,在先前口述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利用书面语言润色自己对文章的白话翻译。同时在课堂情境的创设下,加入在特定情境下特有的一些词汇,例如“各位旅客,你们请看”“接下来我们往这边看”等一些导游用语。在翻译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东西,进行创编演绎,循序渐进,既不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也不会让学生感到翻译课文的枯燥。

(二)创今人之新,圆融自我审美

所谓“审美”,是指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所谓“创造”,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二者同属语言实践活动,前者侧重于阅读与鉴赏,后者则侧重于表达与交流。学生对如何描绘景色有了一定的知识,教师就应该积极鼓励和训练学生写作,将学生的视线从课文引入生活,向自然、社会、自我延伸,不断提高其内在审美观念。

新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微写作,例如微信公众号、小报、导游手册的方式,综合考评学生的图文审美能力,健全并完善个体的审美观念。并且将学生的视角从三峡引到自己身边的景色,例如杭州富阳的学生可以写作“冬日富阳”,宁波鄞州学生可以创作“最美东钱湖”,台州椒江的学生可以创造“奇妙神仙居”等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进而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语文阅读课堂本就是以语言文字作品为对象开展的审美化活动,在语言运用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落实审美目标是语文课堂的内在要求。以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为课堂教学训练抓手,符合初中生思维能力转化的过程。在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进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审美经验,训练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健全审美观念,在核心素养四方面的相辅相成中,启思维之门,开审美之路。

猜你喜欢
景色写景三峡
《海那边的景色》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咦,春天!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春到三峡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