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学是高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促进其综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下,教师应建构“素养为本”教学模式,落实高中化学学法设计,从而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与质量,为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动力。文章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进行分析,提出落实高中化学学法设计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素养为本”;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金昌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构建‘素养为本教学模式落实高中化学学法设计的策略与实践思考”(课题编号:JCJYKXGHKTLX[2022]61)总结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韩永霞(1981—),女,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为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这些观点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指导,体现了新时代课堂教学“素养为本”的基本特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除了教学理论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效落实化学学法设计,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师通过促使学生理解化学概念,让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强化自身知识体系,可进一步实现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目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转换教学理念,建构“素养为本”教学模式,落实化学学法设计,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提升学科素养和发展科学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一、高中化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关键作用,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合理渗透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1]。高中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进行学法设计,落实生本教学,为学生建构“素养为本”教学模式十分有必要。化学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为学生讲解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形成化学观念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知识,意识到化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化学观念之后,能够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化学知识,促进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素养为本”教学模式的落实策略
(一)优化教学模式,完善化学学法设计
在“素养为本”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教师不仅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各项要求,还应根据教材内容落实化学学法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体会化学物质的变化性与多样性,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构建高效化学课堂。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并学习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使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有序开展[2]。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教师可以从化学知识的多个层次(元素、分子、原子等)开展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落实“素养为本”教学模式,优化化学学法设计,促使学生站在微观与宏观的角度探究化学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在“素养为本”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还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习并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时,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含氯化合物的性质特点,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含氯化合物在不同情况下的颜色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当讲解氯气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创建教学情境,引入生活中的案例。
师:同学们,在日常的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氯气常用于消毒。在消毒的过程中,氯气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生:当氯气与水发生反应时,所产生的物质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
师:答对了。氯气溶于水后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对水进行消毒。
这样的化学学法设计,能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相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利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化学学科素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重视学法设计,帮助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联合实验教学,丰富化学学法设计
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化学实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联合实验教学的“素养为本”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这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但是,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只能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实验过程,或者单纯地用语言对实验过程进行描述。虽然这些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实验过程,但是由于缺少實践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在“素养为本”教学模式下,为进一步落实化学学法设计,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化学现象,联系化学理论知识,思考实验结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化学学科素养。
例如,当讲解有关金属化合物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联合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着重介绍碳酸钠和浓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针对这一知识进行实验设计以及实验操作,最后得出实验结果。若学生在选择实验装置的时候选择了广口瓶,未考虑到浓盐酸的挥发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教师这时应给予学生正确指导。
师:同学们,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在选择实验装置的时候,可以用Y型管来代替广口瓶。
生:老师,用广口瓶也可以完成实验,为什么要用Y型管呢?
师:因为利用这一装置不但能够减少浓盐酸的挥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还能够进一步降低实验操作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实验。
教师通过联合实验教学,丰富化学学法设计,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全面地考虑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能完善学生的科学思维[4]。
(三)结合实际生活,拓展化学学法设计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素养为本”教学模式为基础,落实化学学法设计,通过结合实际生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行完善,并针对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与指导,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社会责任感,在主动探究与积极思考下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解氧化物的相关知识时,由于部分氧化物与环境质量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不同化学物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硫和氮这两种元素,你知道硫和氮的氧化物会对环境造成哪些污染吗?
生:二氧化氮溶解于水中时会形成硝酸,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环境会造成较大破坏。
通过这一学法设计,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可使学生通过深入分析氧化物的性质而得出结论,树立积极思考的意识,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科学运用微课,创新化学学法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用上了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设备,这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来落实化学学法设计[5]。其中,微课不但能够帮助教师简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流程,还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借助微课的优势,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化学知识,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够掌握化学原理、了解化学知识,还能够提升化学学科素养。
例如,当学生学习有关化学物质变化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学习有关知识的,因此往往较难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化学理论知识,在相应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方面也存在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引入微课为学生展示物质变化的整个过程,通过动画模拟,促使学生掌握化学物质的反应过程,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思路,并在微课的帮助下,对本课涉及的化学知识进行学习。这样不但可以为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还能够让教师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将微课上传到微课平台中,也有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部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能会忽视对旧知识的复习,为确保学生能够完整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观看微课的方式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教师通过微课创新化学学法设计,可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可以利用微课随时学习知识,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高中化学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素养为本”教学模式,落实化学学法设计十分重要。教师可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完善化学学法设计;联合实验教学,丰富化学学法设计;结合实际生活,拓展化学学法设计;科学运用微课,创新化学学法设计。这样可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化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羅志祥.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32):110-112.
高志荣.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2(29):81-83.
孙汝恒.高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J].新课程,2022(36):64-65.
于琛.依托“导学案”教学模式落实化学核心素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2):25-26.
商桂苹.观念建构为本,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