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随着新文科建设在高职院校全面推进,如何将新文科理念和数字教育新技术融入公共英语课程中,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与技能的英语人成为新文科建设的重点之一。探索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现状、学科交叉融合以及数字化教育手段对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影响,并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多元化考核四个方面构建高职公共英语与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建设与实施。
[关 键 词] 新文科;学科交叉融合;公共英语;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6-0081-04
在新文科背景下,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现状,探索学科交叉融合以及数字化教育手段对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影响,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多元化考核四个方面构建高职公共英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旨在帮助公共英语课程建设落实学科交叉融合,达到公共英语课程服务于职业发展教育的目标,培养符合新文科数字工匠型人才。
一、新文科理念为公共英语课程建设指明方向
美国希拉姆学院(Hiram College)在2017年率先提出“新文科”这一概念,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将信息化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实现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1]这一概念推动了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2019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并推出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这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指明了方向。[2]所谓新文科有两方面的内涵,首先需要根据时代需求开设新兴专业,其次对于传统文科专业来说需要革新其教学范式。[3]新文科强调学科交叉融合,这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指明了方向。
(一)人文素养培养
新文科理念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类经验、文化、社会和心理等多元领域的研究。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应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的培养。
(二)学科交叉融合
新文科倡导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本文在公共英语课程建设中,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邀请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康复治疗、中药材生产与加工、计算机应用技术(医学大数据方向)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参与公共英语课程设计,以提高课程的多样性,进行学科交叉融合的英语教学。
(三)职业实践导向
新文科的理念强调职业实践性,注重将理论知识与职业实际应用相结合。在公共英语课程建设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通过与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性活动和项目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数字化开放创新
在公共英语课程建设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化教学、互动式教学、数字化在线学习等多样化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交叉融合英语能力。
二、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复合型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医药卫生类复合型师资力量不足是当前医药卫生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1)专业背景不同。医药卫生类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还需要具备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康复治疗、中药材生产与加工、康复治疗技术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背景,这使招聘和培养复合型师资变得困难。(2)高职学科交叉融合交流少。目前,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仍然以传统的学科分类为主,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够频繁,难以形成复合型师资团队。(3)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不明晰。一些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深入研究和发展得心应手,从事学科交叉融合英语却困难重重,这也会影响复合型师资力量的形成。
(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4]《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为公共英语课程目标提供了纲领思路,但落实到具体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依然不明确。(1)目前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缺乏适合同类院校的统一教学标准和规范,导致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参差不齐。(2)医药卫生行业的职业市场需求变化非常快,一些职业院校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不够重视,也难以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教学目标模糊。
(三)教学内容与职业教育需求不匹配
在一些公共英语教学机构中,可能存在一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够贴近实际医药卫生类职业需求的问题,导致毕业生缺乏必要的英语语言和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知识能力。(1)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更加注重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医学专业术语、医疗流程、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康复治疗、中药材生产与加工、康复治疗技术等不同学科领域专业知识的融入。(2)教师缺乏对医药卫生类职业特点和需求的深入了解,难以根据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3)公共英语教学内容通常比较理论化,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应用,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医药卫生类职业注重实践能力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冲突。
(四)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情况。(1)评价指标不全面。公共英语教学涉及以项目为模块的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公共英语评价指标重点关注阅读与写作,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准确。(2)评价标准不科学。目前,公共英语评价标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终结性评价过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等,难以客观评估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情况。(3)评价方法单一和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公共英语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评价手段过于单一,无法通过过程性评价来检测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无法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激励学生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学习。
三、学科交叉融合及数字化手段对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影响
基于以上提及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需要使用学科交叉融合和数字教育手段建设公共英语课程,以便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与英语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数字教育手段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英语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满足个性化需求
数字教育手段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计划。同时,学科交叉融合可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字教育手段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科交叉融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实践体验。
四、学科交叉融合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与实施
《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2022)》指出,智慧教育是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智慧教育将融合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创新教育教学场景,促进人技融合,培育跨年级、跨班级、跨学科、跨时空的学习共同体,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5]新文科理念下的跨学科综合性和职业实践性的智慧数字化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必要进行学科交叉融合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本文拟通过构建“一组二模块三平台四维度”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与实施(见图1),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英语水平。“一组二模块三平台四维度”指的是:一个虚拟教研组;两个公共英语模块:核心项目模块与拓展项目模块;三个英语教学学习考试平台:超星学习通、iTEST英语考试平台、学银在线平台;四个维度的课程评价:教师评价、AI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一)建立虚拟教研组,形成“英语+学科知识”复合型师资
建立公共英语虚拟教研组,形成“英语+学科知识”复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師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1)确立公共英语虚拟教研组目标:通过促进教师的协同交流、培养教师“英语+学科知识”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水平,为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发展铺路。(2)公共英语虚拟教研组实施方法:邀请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康复治疗、中药材生产与加工、计算机应用技术(医学大数据方向)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教师加入虚拟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组线上线下联动会议、教研工作坊和其他培训活动,进行教学研讨和职业实操实践经验分享,和公共英语课程教师协同做好“英语+学科知识”教师团队发展工作,协同制订融合学科交叉知识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定期对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公共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培育数字工匠职业人才铺路。
(二)构建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内容:核心模块与拓展模块
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公共英语课程资源,形成公共英语课程核心项目模块与拓展项目模块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其中,核心模块是以护理、药学、中药学这三个学科知识素材组成的公共英语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内容。拓展模块指的是以中医康复治疗、中药材生产与加工、计算机应用技术(医学大数据方向)等学科知识素材组成的公共英语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内容。
公共英语课程对接英语AB级、技能大赛口语比赛相关要求及高职院校医药类行业职业要求,以项目模块为导向,“英语+学科知识”为素材,职场实践任务为驱动来建设。课程划分为两大模块。
模块一 核心模块篇 32学时(项目一至三:以护理、药学、中药学学科知识为素材的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内容)。
模块二 拓展模块篇 32学时(项目四至六:以中医康复治疗、中药材生产与加工、计算机应用技术〈医学大数据方向〉学科知识为素材的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内容)。
英语教学应以课程为载体,将英语综合能力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外语人才。[6]所以本课程不仅进行学科知识素材与英语知识的有机结合,还从核心素养、职业素养、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四个方面融入思政元素(见图2)。
(三)开展学科交叉融合公共英语“3—5—2”教学模式
通过超星学习通、习传阅读、iTEST云测评三个平台共建,开展线上线下学科交叉融合的公共英语数字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科交叉融合的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课前使用超星学习通预习、课中使用超星学习通管理课堂与现场实践教学、课后使用习传阅读平台、期中和期末使用iTEST云测评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教学与测评的一体化结合,构建适应不同学习需求的数字化教学模式。
1.课前布置3个项目
公共英语课程拟在超星学习通上传英语语音语法知识文档、PPT、微视频和微练习、学科素材知识视频等网络资源。每次课前学生需要在学习通上提前完成一小节语音或语法知识微视频观看、一小节学科素材知识视频导入以及一小节微练习。
2.课中实施5个流程
(1)课堂签到:线下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签到。(2)前景回顾与情景导入: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以及讲解上一节课课后任务要点,并进行情景导入,通过设立主题提问学生、学生讨论分享等翻转课堂模式导入学科交叉融合英语知识、传统文化、思政元素等的项目情景。(3)内容讲授:教师讲授融合学科知识素材的英语课程内容,利用超星学习通中的课堂互动投票、主题讨论、抢答等活动进行内容讲解与学生平时分管理。(4)职业场景实践模拟:教师使用行知医学英语等App中的AR场景讲解完学科知识素材内容后,邀请学生分组进行护理、药学、中医药等职业英语场景的实践模拟。(5)师生课堂总结。通过超星学习通发起讨论,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教师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并结合思政内容升华主题。
3.课后完成2个任务
(1)课后使用习传阅读平台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阅读技能训练、文化赏析、百科讲堂等内容的个性化学习。(2)使用iTEST云测评平台布置AB级考证试题任务,帮助学生通过平台进行模拟试题训练,顺利考取英语AB级证书。
学科交叉融合公共英语课程课前、课中、课后的“3—5—2”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并促进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采用学科交叉融合的公共英语多元化考核方式,实施四维度评价
采用学科交叉融合的公共英语多元化考核方式,让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知识”素养,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学科知识素养。公共英语多元化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范围是课堂签到、超星学习通语法与学科知识视频微练习、习传阅读平台AB级考证习题与各类阅读、课堂职业场景实践模拟,终结性评价范围是iTEST云测评期末成绩,见文末表1。
五、结束语
公共英语作为重要的基础通识课程,能够带动传统英语知识教育向应用为主的职业教育转型,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本文通过对新文科理念下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公共英课程建设与实施进行探索,提升英語课程的职业实用性,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公共英语+学科知识”的公共英语课程,为同类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价值,也为建设数字工匠人才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黄启兵,田晓明.“新文科”的来源、特性及建设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75-83.
[2]教育部发力本科建设 打造“金专”“金课”[EB/OL].(2019-04-30)[2023-02-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9n/2019_zt4/tjx/mtjj/201904/t20190430_380244.html.
[3]刘亭亭.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策略及实施途径[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4):44-46.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版)的通知[EB/OL].(2021-04-01)[2023-02-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2104/t20210409_525482.html.
[5]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2022)[M].北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3.
[6]金琳.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框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23):117-120.
◎编辑 郑晓燕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基于新文科理念探研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路径与策略”(立项编号:2022WQNCX306);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青年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研究”(立项编号:22GQN82);广东省高职院校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立项编号:2022LX095)。
作者简介:董秋萍(1989—),女,汉族,广东茂名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