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的方式,分析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情况,通过科学筛选一定范围的调查样本,总结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常见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实践策略。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从强化组织领导、设立专门机构、配强师资队伍等入手,探讨可行性实践对策。
[关 键 词] 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意识;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6-0021-04
一、调研背景
大学生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储备,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服务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不仅影响着民族复兴、社会发展,还影响着未来创新型国家建设。
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角度看,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与先进技术成果转化、知识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密切相关。在工业化4.0时代来临之际,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大数据在企业中的应用,都对人才的品质、能力、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未来社会发展、经济转型过程中,创新型人才成为主要力量。作为培养、输出人才的主阵地,高职院校把“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每个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服务能力、创新精神,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从学校建设角度看,扩大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提升教育实效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推动高等教育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促使师生形成创新品质、态度和意识,营造“学术创新”的学校氛围。大力完善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职业能力,有助于提升教育的全面性、整体性,为大学生持续学习和发展赋能。从大学生个人角度看,创新与创业是走出就业发展道路新步伐的重要渠道,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当前,我国就业以市场选择为导向,鼓励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就业,而就业竞争的核心在于素质和能力,创新创业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和就业意识,锻炼其主动社交、合作与创新能力,使更多学生认识到创新与创业的价值,并主动投身于社会服务和发展中,为地方、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从整体上看,目前的研究集中在政策解读、理论阐释层面,结合调查的实证研究有待增强。
为精准分析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状况,针对性地制订创新创业教育方案、采用合理教育方式,课题组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方式,调研本校“双创”教育发展现状。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对象
本次进行的调查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和一些从事创新创业的教师、工作者为调研对象,給1000名师生分发了问卷,回收986份,有效问卷912份,有效率达到92.49%,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调研方法
调研的主要方法为问卷调查法,通过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整合、统计与分析数据,了解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同时,采用师生座谈的方式开展调研,掌握本校“双创”教育的开展情况和案例,并结合文献研究法,梳理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的研究。
(三)调研内容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取质性调研方式,将座谈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重点对校园内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困难、创新精神、主要创业服务方向、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意识派”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一门培养人的创新创业意识的教育。二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也就是所谓的“能力派”人才。三是“综合派”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本文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另外,还有许多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五大类:一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即“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二是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常规”教学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重点针对二者的重要性以及课程设计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三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探讨,重点放在“上什么”“如何上”和“上到何种程度”三个方面。四是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四个层面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与保障机制进行研究,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与保障机制进行分析。五是对创新创业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主要表现为如何评定教育成效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学者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对此,我国高校教育更应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日常课程教学中来,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为国家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四、调研结果及现状分析
(一)创新创业课程普遍开设
为充分了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不足之处,笔者以本校为研究样本,重点围绕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开展课题调研,深入分析实际情况,打破固定教学思维。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访谈等活动,了解创业教育在学校实施的情况,教师在创业教育环节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征集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建议。在广西地区,诸多高职院校通过设置必修课或选修课,大力开展创业教育课程,也有学校将创业教育内容融入其他相关课程中,如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课等。其中,本校探索了符合高职生特点的创业教育模式,初步积累了经验。此外,也有一些学校将选修课、必修课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推进和推广创业教育,为学生走向创业道路提供了支持。
(二)机构设置与经费投入不足
廣西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时间不长,部分高职院校未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专门的创业教育结构。同时,根据调查发现,广西高职院校成立创新创业专项孵化基金的院校占比不高,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研室,与其他经济较为发达省市的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资金投入和重视程度均有一定差距。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难以保障教学实际效果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求其储备专门学科理论知识,还应拥有创业方面的经验。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广西高职院校缺乏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尤其是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师资。诸多创业指导教师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团委教师担任,专业化的教师占比较少。同时,这些教师不曾接受专门的创业指导实训、系统化的创业理论培训,未能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内容,再加上缺乏一线企业的工作经验、创业实战经验,很难提升教学效果。
(四)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系统学习需求
1.缺乏系统的课程设置体系,学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当前实际情况反映来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尽管是一门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实践性课程,却仍然没有形成健全的学科体系。结合座谈访谈了解,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理论性教育设置占比较大,结合项目开展的实践课程内容虽有一定占比,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能满足学生系统学习的需要。这说明广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领域始终面临着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导师库建设不完善等难题,与广东及其他邻近省份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2.课时量有待增加。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广西高职院校通常设置24个课时的创新创业课程,而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教育部门要求学校设置32个学时的创业类课程。由此看来,学校的创业课程课时尚不充足。
3.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创新创业基地发展滞后。由于广西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课时数量和教师数量严重缺乏,仍处于课堂教学阶段。在具体教学中多是关于创业概论、创业精神、创业者素质等理论方面的内容,很少有关于创业能力的教学,更不会涉及实际的创业经验和实践,因此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有创新创业基地,但是学生对创新创业基地不了解也不熟悉,其他高职院校没有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基地,这表明广西高职院校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进展迟缓,已有的“双创”基地功能未得到有效利用,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注不够,导致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增强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相应的能力。
(五)教材建设比较薄弱
目前,广西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还比较薄弱,大部分高职院校选择外购教材,有的使用教师讲义。这说明广西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没有适合高职院校的高品质课程体系,这必然会对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有一定的制约。
(六)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需提高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上,教师和学生都要更加重视。部分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积极性不高,认为学校已经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和举办相关的讲座、报告,就没有在课堂上融入更多的关于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内容。所以,学校积极组织创业设计大赛或创业讲座,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还是需要全体教师在授课课堂、第二课堂等多做宣传、教育和引导。同时也要让学生提升认识,明白在校期间积累更多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能帮助自己在毕业后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有创业意愿和想要创业的大学生,不仅引导他们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还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培训,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社会、进入行业企业,帮助他们更快地完成创业。
五、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好教育顶层设计
学校应打破传统学科观念、就业观念,从思想上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结合新时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加强顶层设计,确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总方向和总目标,并纳入学校的教育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校内多部门的支持,学校应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全面整合教育力量和资源。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学校应要求全体教职工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其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让更多教师、管理人员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由专门的党委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将大量教育资金向创新创业教育方向倾斜,并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保障机制,从人员、资金、管理等方面入手,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二)设立专门机构,提升指导服务水平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精神,学校应从实践教育、课程教育、竞赛培训方面入手,建立系统化、整体性的教育工作体系,并设置专门的教育机构,负责开展教研服务,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引导学生转变就业理念,培育创新型人才。一方面,学校应全面筹备人员、资金,从经费、场地、人员和机构方面入手,建立人员齐备、设施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组织教师制订课程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研究、修订课程标准,打造契合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另一方面,学校应建设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及时关注社会、区域、行业需求,精准搜集市场动态和行业动向信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其中,对于自主创新创业的学生,机构教师可持续提供一站式服务、全程指导,增强其创新创业体验,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
(三)配强师资队伍,保障创业教学效果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学校应从理论教育、实践经验入手,考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素养,组建一支兼具两种素养的优秀教师队伍。首先,学校应面向校内创新创业讲师制订培训计划,大力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双创”导师,并邀请具有行业资源、行业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创”教师队伍,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专题培训活动,设置创新创业专项课题,鼓励教师参与示范教学、讲师大赛活动,提升其理论研究能力、研究水平和教育能力,也可安排骨干教师进入企业挂职,帮助教师积累创新创业经验,弥补创新创业经验与实践经验上的缺失,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的实际指导能力,进而使其能够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完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创业需求
为加快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应构建基于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文化引领、指导帮扶的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首先,科学地设置课程。基于创造学理论,学校应坚持科学性、针对性原则,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充分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需求,并从国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汲取经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具有极强可操作性、先进性、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同时,合理调整教学课时。学校应将课时调整到32学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中得分较低的因素指标,如“组织管理能力”“知识学习能力”“机会识别把握能力”,要进行针对性完善和补充,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和素养。其次,学校应调动校内各部门的力量整合资源,建设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实训平台,为孵化创业项目提供保障。具体而言,根据校园资源和条件,学校可搭建校园互联网交易平台、大学生创业街,吸引更多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加入,使其能够拥有充足的实践机会。此外,要深入推进校政企协同育人,联合开发和实施项目。学校可与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实验室和专业,以及行业参与、企业参与的大学生校外“双创”基地,为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市场提供平台。
(五)强化教材建设,发挥教材育人作用
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材是实施创新创业教学的重要保证。鼓励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制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材,或将国外的高水平教材引入日常教学当中,从而强化教材建设,让教材发挥出育人作用。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库,打造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从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专业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教育教学水平能够得到切实提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
(六)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学生刚进入校园,就会配备一名专业的导师,在导师的引领下,以创新工作室、实训室等各种创新平台为基础,面对面讲、手把手教、一对一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开展设计、制作、调试等创新项目,每个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都要至少完成一项创新训练项目。每年参与院系及以上举办的一次创新创业竞赛。每个学生至少要加入一个创新创业社团,并且每个学期至少要参与五次及以上的活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有关创新创业的专题演讲;至少参与一次创业活动,参与仿真创业训练,取得仿真创业证书。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应注重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七)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和优秀创新创业项目
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榜样和创新创业杰出项目的评选和推荐工作,并对其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宣传,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灵感,增加创新创业的论坛和报告会,建立创新创业的交流平台,开展杰出的主题性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环境,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体会到创新创业的无穷魅力。让他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创新创业精神,并在深入了解中培养自己的才能。
(八)推进创业资金融资多样化
政校企要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创业资金体制。首先,政府要积极构建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金融保证体系,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资金,给予他们一些优惠。其次,政府可以与银行合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信贷支持,并在高校毕业生中设立个人信用记录,依据个人信用状况来确定对高校毕业生的贷款额度。最后,政府应积极引导风险投资,也就是引导社会资本所有者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中去。当然,政府也要加强对风险投资的监管,让其进入良好的市场环境中。高校应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拓新的筹资渠道,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通过打造多样化的创业资金融资体系,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创业氛围,进而有胆量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曹婷,王书君,刘江月,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2(14):133-135.
[2]李永莲,陈锋,庄映芬,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基于广东省15所高职院校的实证调查[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2,31(2):21-28.
[3]张春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養体系现状及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2022,6(2):65-68.
[4]赵睿,杨海波,李雨霏,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包装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数字印刷,2022(4):124-130.
[5]彭海雄.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困境与突围路径探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3):132-136.
[6]许震宇.西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教育指导现状调研[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2):81-85.
◎编辑 栗国花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院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广西高职院校创业型学历班人才模式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YJJ192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小池(1987—),女,汉族,广西北流人,本科,讲师,辅导员,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