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谢俊敏
中学阶段的学习强度和学习氛围与小学相比有很大差异,由于升学压力的加大,学生容易在心理上受到影响。在班级管理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德育进行有效整合,能够帮助学生端正态度,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对此,本文针对中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进行探究。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必要性
受繁重学业以及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中学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只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成绩开展相应的教育引导,有的教师只是依照学校的相关规章管理条例来对学生进行管束,这样的教育局限,学生心理问题、教育问题就比较多发。
(一)中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中学阶段,学生在身体素质上有所提升,但是在心理及道德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很多中学教师在开展管理工作中,很容易将这些问题忽略。例如,学生在教学中受学业压力的影响,很容易衍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学生在繁重的学业等因素的影响下,压力日益加大。有些学生会因为学习成绩落后而产生消极和急躁的情绪,有些学生不能够积极融入中学学习环境,有些学生过度沉迷网络,在道德和价值观念上出现偏差,在课堂上的学习参与度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教师在开展学生德育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些教师仍然在采用以往相对强硬的策略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对学生一味地批评,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热情;有些教师甚至很少开展相应的德育工作,将时间都用在学科教学上,这样会让学生的中学生活变得更加的枯燥;有些教师并没有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一旦在校园出现过错,就采用相对粗暴的方式来惩罚学生,并没有根据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沟通;还有一些教师,以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没有注重学生自我意识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缺少思考能力,对未来的发展不能合理规划。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在班级管理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进行有效的整合。首先,教师应以学生为核心,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以往相对强硬的管理方式,通过沟通和疏导来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效融合来提升整个班级的活力,讓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中得以彰显。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在中学阶段班级就是一个团队,如果始终得不到重视,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那么学生很容易失去自我的价值判断。在管理工作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社交能力、意志力以及人生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选择。与此同时,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有针对性的分析,这样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与自我规划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提升道德修养。最后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完全由教师一个人管理,可能顾及不到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与学生共同管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融会贯通。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策略
(一)通过管理激励学生自治
在中学阶段,由于课程进度紧,学生人数多,要想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不能完全依靠教师,更不能靠学生的自觉性,应该设立学生个人、小组、班级等三种管理模式。教师与学生要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通过完善的制度、严格的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应的班级管理工作,这样能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现组内监督和激励。在德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让学生提高对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的认可度。在实践中,要让学生积极遵守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的相关规章管理条例,并适当融入一些德育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开展班级管理时要形成制度化,教师积极给班级营造一种相对和谐、温馨的氛围。对于班级管理中的各项规章管理条例,教师与学生都要认真地履行。以往在开展班级管理中,前期大家都能够增强意识,自觉遵守,但是在后期,所制定的规章管理制度有时没有约束力,因此,教师一定要一以贯之,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以遵守时间观念为例,如果教师上课迟到也要和学生一样,按照班级管理条例给予相应的处罚。例如可以跟学生一同进行值日,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管理工作的重视,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关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可能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更加理性和认真地处理问题。
(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内化学生思想认知
在制度上,不仅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有规范的监管,在学生自治的过程中还要在思想层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在心理上,教师要对学生自身的性格、情感以及学习的状态等加以关注,适时疏导,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例如,有些学生在考试之前时常会出现焦虑、紧张的状态,教师可以用表演喜剧的方式引导学生正视压力,缓解压力,并将压力转换为动力。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班风,让学生正确看待每一次考试,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三)通过个性化指导提升管理效果
和学生共同开展班级管理的目的是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和德育。在管理中,不仅需要集体性的辅导,个性化的辅导也极为关键。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每个学生自身的经历不同,因此有些时候开展集体辅导不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辅导,要全方位关注、了解班级内部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详细分析学生在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损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与学生及时沟通。通过开展个性化的辅导,能够全方位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敏感度,善于发现学生在心理及品德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及时鼓励,让学生能够愉快、充实地度过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也不要一味地顺从学生的意愿,这样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效果的提高,并且有些时候还会引发师生矛盾,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发展。要让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德育工作齐头并进,这是判断班级管理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