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路径研究

2023-10-28 17:41阴祥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9期
关键词:转型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阴祥

摘  要: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辩证认识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效推动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融,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整合、渠道优化、理念更新;应始终把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目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仍面临错误思潮蔓延、信息技术融合不充分、泛娱乐主义渗透等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聚焦时代特征,探索转型路径,强化新媒体平台总体布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力推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7-0015-04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技术逐渐渗透进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如何运用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并发挥正向作用,早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和前沿阵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必要性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影响

随着5G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更加便捷,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2]。“00后”大学生已成为互联网“原住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就是要拥抱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自由、便捷地获取海量信息,将有助于打破“教”和“学”之间的二元对立。然而,新媒体平台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地夹杂着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小挑战。由于新媒体泛娱乐化导向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层面的偏差,其中,网红文化坚持“流量就是金钱、眼球就是效益”的思想观念,低级趣味、随意恶搞充斥着新媒体平台,极易误导大学生价值观。此外,大学生也会因辨别能力不足,随意转发一些不当言论,可能成为煽动性言论的助推手,势必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威胁。新媒体是互联网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就要求高校应因势利导,既为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谋划更多创新思路,也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尽最大可能发挥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虚拟网络空间为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资讯提供了有效平台,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模式向网络模式转变,“网络的开放性、快捷性与跨时空性正好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完美对接”[3]。这一转变打破了教育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位置。由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多元化、多渠道,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逐渐式微,教育主体如何引导启发大学生领悟人生哲理、塑造人格魅力将成为主要趋势。同时,这一转变也打破了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空间模式,以“慕课”为主的在线学习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更为便捷地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开阔视野。例如,作为新型学习环境的虚拟红色文化现实体验馆,融合了虚拟现实技术与场馆学习理论,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身临其境实现虚拟参观,进而获得知识与情感的提升[4]。总的来说,一方面,这是基于当前“00后”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特征,其学习生活与网络具有无法割裂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信息技术重塑了教育环境,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因此,在信息时代,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上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发挥信息技术的虚拟优势,在网络空间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更新、内容整合和渠道优化。

(三)新媒体时代要把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更多载体。网络空间具有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取更全、更新的事物。但由于网络空间大而复杂的结构,承载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资讯,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非主流信息通过新媒体渠道自由转播,挤占了主流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5]。同时,由于网络社交的泛娱乐化和去价值化特征,一些组织和个体为博取眼球在网络上传播谣言,更有甚者诋毁英雄人物、歪曲历史,导致价值观导向出现偏差。进入新媒体时代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面临非主流价值和负面信息冲击的境遇下,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唱响主流价值观的声音,始终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同时,高校还应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通过正确观念的引导,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上的各种负面和虚假信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唱响主流价值观上永不变色、永不变味。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助长错误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比较重视微观视野的课程体系设计,而比较容易忽视宏观视野的价值观念塑造。新媒体时代,各种不良信息充斥网络,或多或少会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小的挑战。其一,“去英雄化”思潮的蔓延。一些不良分子为博取眼球,故意诋毁历史英雄人物,各种戏说历史、随意评论英雄人物的文字、图像及短视频等在新媒体平台传播,这些行为扰乱了大学生对英雄人物、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其二,“去传统文化化”思潮的蔓延。过度崇拜西方文化、贬低中华優秀传统文化的负面信息在新媒体平台传播,在大学生群体中容易滋生崇洋媚外的错误观念,使得一些大学生热衷于过洋节而忽视中国传统节日。其三,“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蔓延。一些境外势力将反华意识形态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借助新媒体平台鼓吹新自由主义,意图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容易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因此,如果缺乏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很容易造成错误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将大打折扣,进而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引导产生不利影响。

(二)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充分

实现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的提升,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转型。但当前的现实情况是二者融合仍然不够充分,有些高校仍保持传统的惯性思维,未能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不足。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不足。在信息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体现出更强的时代感。但实际情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时代气息不浓,已远远落后于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不够理想。信息技术孕育出的新媒体有助于打破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二元对立,意味着传统教学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提升教学效果。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秉持的就是德育为先,“如果不紧跟时事热点、不紧抓身边事,就很难把教育客体的需求落到实处”[6]。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引导不足。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着眼,从而持续提升大学生学网、懂网、用网的能力水平。但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重视还不够、关注相对较少,尤其是引导大学生发表正确言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泛娱乐化导向削弱教育主体的话语认同

新媒体平台因门槛低而具有全民参与性的特点,人们在新媒体平台上尽情地展示自我、释放自我,在“流量就是金钱,眼球就是效益”的错误思想驱动下,以B站、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呈现出泛娱乐化导向,以短视频的方式传播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进而影响社会大众的价值选择和情感认同,活跃在网络空间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娱乐至上逐渐演变为一种话语常态,衍生出“泛娱乐化”的传播生态,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接受度和认同度。一方面,泛娱乐主义的强力渗透。网红文化是泛娱乐化的典型代表,注重追求高流量、高热度,很多网红为获得流量通过演绎庸俗场景、制造欺骗恶搞等方式,在新媒体平台赚取热度。泛娱乐主义思潮不断侵蚀大学生,导致不少大学生沉溺其中,不可自拔。同时,泛娱乐主义开始侵入文化生活领域,对文化生活的各方面进行娱乐化处理,过分夸大文化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娱乐属性,在衡量文化价值时抽离理想、政治、道德、信仰的厚重“内芯”。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泛娱乐主义正在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影响力。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不够顺畅。传统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较强的标准性和逻辑性,并且传播渠道相对单一,这与生动直观的短视频相比则显得相形见绌。反观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相对滞后,音画结合的传播生态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势,容易造成泛娱乐化导向削弱主流意识形态,也影响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接受度和认同度。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路径

(一)强化新媒体平台整体规划,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基于信息技术进步引发的媒体形态的变革,为新媒体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持,媒介形态也因新技术的诞生而呈现出多样化特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使用主体及受众群体也由精英延伸至大众,自由开放的新媒体平台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干扰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新媒体平台乱象丛生,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审丑等种种现象,输出不当社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等价值内核,确保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旗帜鲜明。一方面是加大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空间,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另一方面是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思政课教学空间,充分利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高频率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实现思政教学的延伸和突破,以扭转传统思政课教学中的“教室局限”和“教材局限”。例如,通过腾讯会议、B站直播的形式开展思政课教学,能有效克服教室局限;运用微平台和主题网站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聚焦“四史”学习、时代楷模事迹等内容,能有效突破教材局限,总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创新新媒体技术融合应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

新媒体技术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是难得的转型机遇。顺应新媒体技术发展潮流,既能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也能丰富内容和形式,持续增强吸引力。因此,创新新媒体技术融合应用,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用好用活各类资源,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推动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其一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塑造好思政课的教学主体。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学习新媒体知识,掌握新媒体技能,能够运用新媒体进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其二是利用新媒体技术设计好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对学生的吸引力,在发挥新媒体技术的同时,围绕教学知识把互联网上的案例整合后导入思政课程,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展示,为学生讲授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其三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体验式教学,结合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高校还应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让大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受到教育。

(三)强化新媒体平台话语转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新媒体平台既有信息生产的功能,也有信息传播的功能,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网络信息聚集在新媒体平台,形成杂乱无章的“音符”。如何将杂乱无章的“音符”奏出动听的乐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考如何提升话语表达能力,既要旗帜鲜明地发出声音、表明立场,也要让声音变得悦耳动听。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体要转变思维,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自觉地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例如,运用微课堂、慕课、哔哩哔哩等传播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话语体系上还要积极吸纳网络语言,不断贴近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阅读习惯,以此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吸引力。高校既要聚焦“青言青语”,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国家安全观上把握好表达方式,形成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性内容,也要通过新媒体平台主动回击不良言论,摆事实、讲道理,把道理讲清讲透,形成为大学生解答疑惑的回应性内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领域能够始终牢牢掌握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新浪科技. 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2023-02-25). https://finance.sina.cn/tech/2022- 02-25/detail-imcwiwss2896959.d.html?fromtech=1.

[3] 彭前生.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变迁与整合[J]. 学术探索,2021(01):129-134.

[4] 高義栋,闫秀敏,李欣. 沉浸式虚拟现实场馆的设计与实现——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红色VR展观开发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2):73-78+85.

[5] 任昊,傅秋野.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22(02):9-16.

[6] 黄树军.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实现路径研究[J]. 江苏高教,2022(02):108-114.

(荐稿人:刘茂灿,常州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转型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检验检测机构转型的研究分析
江苏建筑施工企业转型路径选择
“互联网+”时代外贸企业转型路径探析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