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雯
(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语音是语言的外壳,是语言的体现形式,因而语音隐喻也是极为重要的语言现象[1]。在艺术作品中使用语音隐喻,可以大大增加其艺术价值。现代汉语拼音体系包括三大语音要素,即声母、韵母、声调。其中声母23个,韵母39个,声调5个。但部分声母、韵母、声调无法搭配组合成为一个音,例如:bē这个音就不存在。因而这3个语音要素搭配使用产生的语音形式十分有限,必然会出现汉字语音形式的“轮空”现象[2]。汉语中也就必然存在大量同音异义字和同音异义词,这是语音隐喻形成的基本前提,这也使得语音隐喻大量存在于日常语言和艺术作品中[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是每年除夕夜为庆祝新年而开办的综合性文艺晚会,能反映国家的审美价值导向和文化价值导向。春晚中最受欢迎的一类节目是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这些节目大量使用语音隐喻,产生了幽默、讽刺、赞美等修辞效果。目前,学界仅对春晚个别节目中的语音隐喻做了分析,因而本文拟对2012—2022年,10年间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语音隐喻做统计分析,探求这些语音隐喻的特征,并分析其隐射的审美价值导向和文化价值导向。
语音隐喻这一概念最早是匈牙利语言学家Ivan Fóagry在他的论文Why Iconicity中提出的。他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但他主要是描述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象似性,并不涉及隐喻“跨域映射”的特性[4]。
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提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每个语言符号都包括能指与所指两个方面,能指是音响形象,所指是概念意义[5]。美国语言学家罗纳德·兰格克(Ronald W.Langacker)批判地继承了索绪尔的观点,承认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不可分离,认为认知语法应当只设3个基本单位,即语义单位、音位单位、象征单位,语义单位和音位单位二者共同构成一个象征单位。随后,中国学者李弘基于索绪尔和兰格克对语言符号的定义,提出对语音隐喻的定义:用一个象征单位(一种音义关系)来喻说或激活另一个象征单位[6]。
从结构上看,隐喻由“本体”“喻体”“喻底”三部分构成[7]。隐喻的本质是用“喻体”来喻说“本体”,“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即为“喻底”。例如,在“北碚是重庆的后花园”这一句子中,即用喻体“后花园”跨域喻说本体“北碚”环境好的特征,“环境好”即为喻底。在语音隐喻中,两个象征单位必须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语音成分,才能将分属两个概念域的思想或事物联系起来,其相同或相似的语音成分即为喻底。本文承袭李弘的观念,从隐喻最基本的特征“跨域映射”出发来对语音隐喻下定义:基于语音相似性(喻底),用一个象征单位(喻体)来喻说或激活另一个象征单位(本体)。语音相似性指两个象征单位其声母、韵母、声调3个发音要素中有两个或3个发音要素相同。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2—2022年春晚中所有语言类节目,包括63个小品和20个相声,共有语音隐喻106个。根据语音相似度,可将语音隐喻分为两大类:语音相似度100.0%的语音隐喻、语音相似度66.7%的语音隐喻。语音相似度即构成语音隐喻的两个象征单位其相同的发音要素数量与发音要素总数量的比值。语音相似度100.0%的语音隐喻,即两个象征单位的3个发音要素声母、韵母、声调都相同,共91个,占比85.8%。语音相似度66.7%的语音隐喻即两个象征单位的声母、韵母、声调中只有两个发音要素相同,共15个,占比14.2%。根据语音隐喻形成原因,又可将语音相似度100.0%的语音隐喻分为:缩略语语音隐喻,共20个,占比18.9%;名称语音隐喻,共20个,占比18.9%;一词多义语音隐喻,共18个,占比17.0%;其他形式语音隐喻,共33个,占比31.1%。语音相似度66.7%的语音隐喻可细分为:声母不同的语音隐喻,只1个,占比0.9%;韵母不同的语音隐喻,共3个,占比2.8%;声调不同的语音隐喻,共11个,占比10.4%。
本文共涉及106对语音隐喻,每一类别语音隐喻都在相应章节列出。其中“—”左侧是本体,右侧是喻体,括号中的内容是对象征单位意义的解释,且意义解释不是出于词典,而是根据具体语境,因为这些象征单位的意义与具体语境密切相关。
2.2.1 缩略语语音隐喻
顾名思义,缩略语语音隐喻即由缩略语形成的语音隐喻。其形成机制包括两类,即类别一,某一由语句或词组缩略而成的象征单位其语音形式与另一已经存在的象征单位的语音形式完全相同,由此形成缩略语语音隐喻。如:由“内部的人”缩略而成的象征单位“内人”,与已经存在,意为妻子的象征单位“内人”语音形式完全相同,这两个“内人”由此构成一对缩略语语音隐喻。类别二,由两个不同的语句或词组缩略而成的象征单位其语音形式完全相同,由此构成缩略语语音隐喻。如:“省话剧团”缩略为“省话”,“省化肥厂”缩略为“省化”,“省话”与“省化”语音形式相同,由此构成一对缩略语语音隐喻。由缩略语形成的语音隐喻共20个,其中类别一19个,类别二仅1个,如例1所示,其中缩略构成的象征单位用下划线标注。
例1:
内人(内部的人)—内人(妻子)
你不配(你不能配钥匙)—你不配(你没有资格)
省化(省化肥厂)—省话(省话剧团)
人兽(人和兽)—人寿(人身保险的一种)
等死(等缸里的鱼死)—等死(等待死亡)
蛋丁(卖鸡蛋的老丁)—但丁(但丁·阿利吉耶里)
传没(传单没了)—传媒(传播媒介)
看叔(看望叔叔)—看书(阅读)
建内(郝建的内人)—贱内(妻子)
滚蛋(丢工作)—滚蛋(鸡蛋在水里滚)
拖协(拖车协会)—拖鞋(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子)
保鹅(给鹅上保险)—保额(保险金额)
海豚音(海豚发出的声音)—海臀音(海选时用臀部发出的声音)
线人(卖米线的人)—线人(卧底)
行贿(贿赂)—型惠(这个型号的优惠)
大丹(一种狗的名称)—大单(大订单)
黄剩一(黄的就剩下一部了)—黄圣依(一位女演员的名字)
帐人(卖帐篷的人)—丈人(岳父)
大协(大字家协会)—大鞋(大鞋子)
笨蛋(笨鸡蛋)—笨蛋(愚蠢的人)
2.2.2 名称语音隐喻
此处“名称”泛指广义上的称呼,指人名、对人的称呼、物体名称及对物体的称呼。名称语音隐喻即对某人或某物的称呼与另一已经存在的象征单位语音形式完全相同,由此构成一对名称语音隐喻。精妙的名称语音隐喻所涉及的两个象征单位不仅语音相似,其语义联系也很紧密,所构成的语音隐喻往往昭示人或物的性格特征、命运际遇,或与语境密切相关,暗示主题,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如经典著作《红楼梦》中即蕴含大量精妙的名称语音隐喻,“元迎探惜”四姐妹的名字就映射了他们“原应叹息”的悲惨命运[8]。春晚语言类节目中也不乏精妙的名称语音隐喻,如:“郝建”暗示人物“好贱”的性格特征,“老相好”这一公司名称紧扣小品谈恋爱的主题,人名“胡自信”讽刺人物自大虚荣、“贾妈妈”暗示这个妈妈是“假”的、“甄小姐”表现出前夫对前妻“真小姐”性格的讽刺、“齐刘海”与人物形象齐刘海发型高度契合、“甄好看”“甄英俊”暗示人物“真好看”“真英俊”的外形、菜名“勾心豆角”“人参公鸡”“小杜鸡肠”等表现出婆媳之间“勾心斗角”“人身攻击”“小肚鸡肠”的复杂关系。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名称语音隐喻只是强行将两个语音相同或相似,但语义联系不紧密或语义与语境不符合的象征单位凑在一起,显得牵强附会,不仅没有幽默效果,还容易让观众反感。如人名“邓眼珠子”“三快”“明明”与“瞪眼珠子”“三块(钱)”“明明(副词)”语义联系不紧密,所构成的名称语音隐喻也没有蕴含内隐意义,显得牵强附会。文章中共涉及名称语音隐喻20个,如例2所示。
例2:
瞪眼珠子(瞪大眼睛)—邓眼珠子(人名)
齐刘海(一种发型)—齐刘海(人名)
好贱(卑鄙)—郝建(人名)
爱迪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艾迪生(人名)
牛粪(牛的粪便)—牛粪粪(人名)
高潮(艺术作品中矛盾发展的顶点)—高潮(人名)
老相好(恋爱中的一方)—老相好(公司名)
猩猩(一种哺乳动物)—星星(人名)
三块(表示钱的量词)—三快(人名)
真好看(形容人长得好看)—甄好看(人名)
明明(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明明(人名)
真英俊(形容人长得好看)—甄英俊(人名)
真小姐(形容女士性格矫情)—甄小姐(对角色的称谓)
真英明(形容人明智)—甄英明(人名)
胡自信(自大虚荣)—胡自信(人名)
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小杜鸡肠(菜名)
假妈妈(假的妈妈)—贾妈妈(对角色的称谓)
好贵(价格高)—郝贵(人名)
勾心斗角(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勾心豆角(菜名)
人身攻击 (侮辱他人人格或者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人参公鸡(菜名)
2.2.3 一词多义语音隐喻
一词多义语音隐喻是由词语的多义性形成的。当说话人一使用第一个义项时,说话人二却使用另一个义项,此时拥有相同语音形式不同意义的两个象征单位就会形成一对一词多义语音隐喻。例如:“离合”一词中,说话人一使用“汽车离合器”这一义项,但说话人二使用的是“分离和聚会”的义项,这两个表示不同意义的“离合”就构成一对一词多义语音隐喻。此类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其语义是明确的,即说话人一使用的义项,因而要形成语音隐喻就需要说话人二刻意引入第二个义项。通常情况下说话人二使用的第二个义项与语境关系不大,因而形成的一词多义语音隐喻略显牵强,幽默效果不佳。例如:驾校教练让学员踩“离合”器,学员强行理解为人有悲欢离合中的“离合”,此处的误解显得牵强附会,幽默效果不佳。本文所涉及的一词多义语音隐喻共18个,如例3所示。其中有3个象征单位需与特定的词语搭配使用才有意义,其需要搭配使用的词语也用括号标注。
例3:
我去(骂人的词)—我去(我要去)
加油(比喻进一步努力)—加油(踩油门)
巨蟹(巨大的螃蟹)—巨蟹(巨蟹座)
接生(接“生”字开头的诗句)—接生(帮助产妇分娩)
双鱼(两条鱼)—双鱼(双鱼座)
黄(涉及情色内容)—黄(颜色)
鸡(一种家禽)—鸡(属相鸡)
我的妈呀(我的妈妈呀)—我的妈呀(语气词)
猪(一种家禽)—猪(属相猪)
要饭的(要吃饭)—要饭的(叫花子)
走了(失去生命)—走了(离开)
铁观音(一种茶叶)—铁观音(用铁塑的观音雕像)
(要你)好看(找你麻烦)—好看(美丽)
大红袍(一种茶叶)—大红袍(红色的衣服)
生(气)(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生(产)(生孩子)
流水(销售额)—流水(流动的水)
离合(分离和聚会)—离合(汽车离合器)
人事(一个企业部门)—人事(人的离合境遇等情况)
2.2.4 其他形式语音隐喻
其他形式语音隐喻的形成没有特定的原因,所形成的语音隐喻往往与具体的语境相关联。例如:老师说化学物质“硅和水”,学生因为饥饿理解成食物“龟和水”;女老板说自己在“洗枣”,男员工因为深更半夜,孤男寡女环境尴尬,理解为女老板在“洗澡”;夫妻间吵架,丈夫为了缓和气氛问妻子“要梨不”,妻子误以为丈夫想离婚,理解为“要离(婚)不”。这些语音隐喻,听话人的误解与当时的语境密切相关,由此形成的语音隐喻恰当合理,因而具有较强的幽默效果。与此同时,也存在生搬硬套、脱离语境的语音隐喻,如 “我碍你—我爱你”“过粪—过分”“蒜—算”“剑—贱”“凉州—凉粥”“感想—敢想”“提携—提鞋”,这些语音隐喻仅考虑两个象征单位之间的语音相似性,不考虑其语义联系是否紧密,语义是否符合语境,因而显得牵强,幽默效果不佳。本文所涉及的其他形式语音隐喻共33个,如例4所示,且有两个象征单位需与特定的词语搭配使用才有意义,其需要搭配使用的词语也用括号标注。
例4:
硅和水(化学物质)—龟和水(乌龟和水)
凉州(地名)—凉粥(凉的粥)
我碍你(我碍着你事了)—我爱你(我对你有感情)
感想(体会)—敢想(有胆量想)
洗枣(洗枣子)—洗澡(用水洗身体)
提携(携手合作,帮助)—提鞋(提鞋子)
无邪(没有邪念)—无鞋(没穿鞋子)
言(言语)—盐(一种调料)
离(分离)—梨(一种水果)
事(事)—士(士兵)
过分(超出一定程度)—过粪(人的位置比粪高)
向钱看(向金钱看)—向前看(向前面看)
算(作罢,不再计较)—蒜(一种食物)
(龙)井茶(一种茶叶)—警察(一种职业)
贱(卑鄙)—剑(一种兵器)
岳副(主任)(姓岳的副主任)—岳父(妻子的父亲)
花钱(消费)—花前(花丛前)
好多余(不必要)—好多鱼(有很多鱼)
娶(泛指男子结婚)—取(拿到手里)
奠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电击(用电击打)
叔曰(叔叔说)—叔约(跟叔叔约会)
血偿(用血偿还)—血肠(一种食物)
图(谋求)—徒(仅仅)
打工崽(打工的小孩)—打工仔(打工的年轻男子)
就(表示加强肯定)—舅(舅父)
鸡场(养鸡场)—机场(飞机场)
账付(结账)—丈夫(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缺养(说话缺少“养”字)—缺氧(缺少氧气)
天棚(房屋的顶棚)—天蓬(《西游记》中对猪八戒的称呼)
代驾(帮别人开车的人)—代价(为达到某种目的所消耗的物质或精力)
齐天大剩 (大龄未婚女性)—齐天大圣 (《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称呼)
一枝独袖 (只有一只袖子的衣服)—一枝独秀(在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
下嫁(女子嫁给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男子)—下架(把商品从货架上撤下来)
2.2.5 声母不同的语音隐喻
该类语音隐喻涉及的两个象征单位只是声母不同,其韵母和声调相同,只有1对,如例5所示。
例5:
下站(在下面站着)—下蛋(产卵)
2.2.6 韵母不同的语音隐喻
该类语音隐喻涉及的两个象征单位只是韵母不同,其声母和声调相同,有3对,如例6所示。
例6:
清静(安静的环境)—亲近(关系密切)
老爸(爸爸)—老伴(老年夫妇中的一半)
缺心眼(指人做事考虑不周)—缺心远(人物绰号)
2.2.7 声调不同的语音隐喻
该类语音隐喻涉及的两个象征单位只是声调不同,其声母和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语音隐喻大多来自方言。中国各地方言声母韵母差别不大,但声调往往有所差别,因而形成了声调不同的语音隐喻。如:“巩巩—公公”“叔叔—鼠鼠”“枸杞—狗骑”就是由于各地方言声调不同而形成的语音隐喻。此外,有些声调不同的语音隐喻是使用者根据语境特意创造出来的,如,说话者说“堂弟”不能“躺地”上[9]。本文涉及的声调不同的语音隐喻如例7所示。
例7:
公公(宦官)—巩巩(人物昵称)
狗骑(骑在狗身上)—枸杞(一种中药材)
叔叔(称呼跟自己父亲年纪相仿的男子)—鼠鼠(老鼠)
屈得慌(形容一种憋屈的状态)—瞿德慌(人名)
随时问我(您有问题随时问我)—随时吻我(您可以随时吻我)
口角(口头争执)—抠脚(用手抠脚)
星星(人名)—醒醒(唤醒某人时说的话)
冒昧(说不合适的话)—帽没(帽子没了)
躺地(躺在地上)—堂弟(自己父亲兄弟的比自己年纪小的儿子)
血栓(一种心血管疾病)—雪栓(粉丝名)
货到付款(消费者收到货物后付款)—活到付款(消费者活到付款的时候)
除上述语音隐喻之外,春晚语言类节目中还涉及中英文混杂的语音隐喻,即一个中文的象征单位喻说或激活一个英文的象征单位,如:“歪瑞雇的—very good”“雇的 猫 宁—good morning”“man—瞒”“Dog Queen—叨叨困”。但由于中英文发音系统不同,其语音相似程度难以量化,所以中英文象征单位之间语音相似性具有主观性,因人而异,本文不讨论此跨语言的语音隐喻[10]。
语音隐喻往往一语双关,具有讽刺、暗示等修辞效果。艺术作品是承载着特定信息的文化符号,其内涵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生成的,作品生产者与接受者享有共同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认知体系、规范体系、语言系统等,艺术作品的传播正是依赖于这种文化共性。有些艺术作品中的语音隐喻一语双关,构成语音隐喻的两个象征单位不仅语音相似,其语义联系也十分紧密,或语义与语境密切相关,契合主题,形成的语音隐喻还映射了高雅的文化共性,因而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例如:红楼梦中“元、迎、探、惜”四姐妹的名字映射了他们“原应叹息”的悲惨命运,一语双关,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近年来,互联网快速发展,各种社交软件层出不穷。这些社交软件的发展让普通人有了在互联网发声的机会,因而每个网民都有机会创造语音隐喻。但网民所造的语音隐喻更多的是将两个语音相同或相似的象征单位强行凑在一起,不考虑这两个象征单位语义之间联系是否紧密,也不考虑所映射的文化共性是否高雅,因而所形成的语音隐喻难免牵强附会,没有艺术价值,如“易烊千玺—一羊迁徙”“蓝瘦香菇—难受想哭”。网民只是沉浸在这种语音隐喻的幽默之中,不会去深究所创造的语音隐喻是否有艺术价值。全民造语音隐喻只是网民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不必对其所造的语音隐喻提出过高的审美要求及艺术价值要求。语言是活的,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语音隐喻的兴起正体现出语言的勃勃生机。
但纵观以上央视10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语音隐喻现象,不难发现,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生搬硬套、强行幽默的语音隐喻,如:“铁观音(茶叶)—铁观音(文物)”“大红袍(茶叶)—大红袍(衣服)”等。这些语音隐喻只是将两个语音相同或相似,但语义联系不紧密,语义不契合具体语境的象征单位强行凑在一起,映射的文化共性略低。春晚是央视为庆祝新年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综合性文艺晚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所倡导的主流审美价值导向和文化价值导向。因而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语音隐喻不仅要考虑两个象征单位语音的相似性,也应当考虑其语义联系是否紧密,语音与具体语境是否契合,所映射的文化共性是否高雅。所形成的语音隐喻应当体现出汉字的魅力,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体现出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导国民培养高雅的审美意趣。今后的春晚中语言类节目应该加强审核,多向观众传播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语音隐喻,以此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