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023-10-28 14:26任凯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大学生

任凯悦

(晋中信息学院,山西晋中 030808)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理念,要以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内容理念创新为核心、环境氛围建设为依托,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良好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形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独厚特色优势、浓厚环境氛围的校园文化,整体提升校园文化质量,为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当前,地方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建设主体缺乏协同性、建设理念缺乏创新性、环境氛围缺乏感染性等问题,为此,需要从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内容体系、丰富形式载体等方面予以组织实施。

1 校园文化与实践能力的内涵

1.1 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中国教育工作者提出的,1985年以后开始对校园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在过去的30多年里,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文化概念的理解有多种说法,从校园文化各方面出发,他们的说法都具有合理性和科学价值,到目前为止校园文化的定义主要有3个不同的理解。一是校园文化主要指校园教育以外的各种文化活动,包括学生社团活动,可以概括为校园文化主题是与课程相关的课外活动,即第二课堂文体活动内容创造的精神文化。二是校园文化是建立在特定的事物基础上的,其中校园文化包括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下形成的教师和学生认可的价值观和校园氛围,包含了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层面。三是相较于以上两点比较中立的观点,校园文化是在校园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校园精神,这种精神是师生认可和接受的并在其影响下工作生活的思想指导[1]。

1.2 实践能力的内涵

实践能力还能够在内化后形成包括感知能力、归纳能力、反思能力等在内的无形的能力。通常认为实践能力从低到高可以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基本的操作能力、受主观意志影响的操作能力、理性思考下的操作能力,在这3个层次中,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在理性支配下的实践,才能够从目标、步骤、反思等方面有序进行,进而形成实践成果,发展成为实践者的个人能力。

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精神面貌、思想倾向具有渗透引领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其思政教育功能,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一方面,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政教育功能,有利于培育品学兼优的学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学生心理状态不稳定,道德观念尚未成型,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引导,容易产生厌学逃课、校园暴力等不良行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友善待人的积极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政教育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强化学生思想觉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2]。

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

3.1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来源于理论,又形成理论。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基于教育学理论同时还必须遵循爱国主义、无私奉献、勤俭好学等各种精神理念,其形成的校园文化成果也是以理论或者文化为载体呈现出来的,这些文化、理论、观念等需要被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吸收。其次,大学生实践能力强调实践,但又需要理论指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成果的,但这一切都是基于各种理论的指导。这其中,大学生每天都会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自然会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受其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实践理念产生影响,鼓励他们参与各种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他们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成功与否、取得什么效果,又能检验出该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否积极向上[3]。

3.2 互相促进和补充的关系

3.2.1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观念。校园文化建设,除了开展各种理论的研究外,更多的是各种具体的活动,如学校举办的各项比赛、开展的各种培训等,这些都需要学生亲自到现场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会明白,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强自身能力素质,进而形成较强的实践观念。其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拥有丰富的资源,除了自身的教学团队、实验平台、图书馆等之外,还能够邀请到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交流,与不同的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活动,这些都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沟通交流、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实践能力[4]。

3.2.2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能够增强校园的显性文化。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通过自己的钻研、创新和参与,形成各种有形的成果。这些成果中较为优秀突出的部分,会被高校采纳并进行收藏、展示等,有的还会用作校园文化建设的素材,进而使校园文化建设的显性内容不断增加完善。其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还能够促进校园隐性文化的形成。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除了能力得到培养外,自己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文化素养等都会得到增强并互相传递、互相感染,进而促进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5]。

4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建议

4.1 在具体实践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本身的实践活动内容作为孵化基因。校园文化不仅要有宏观层面的政治导向,还需要加入学校自身特有的精神文化成果。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纸上谈兵和空喊口号,而需要将事实依据作为补充,为校园文化的大树注入灵魂与养分,使其逐渐枝繁叶茂。学校应从自身地域特色、历史渊源、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中,抽象出属于自己的“校园精神文化”,在全校师生中一代代传承下去;利用现代互联网优势,建立学校官方的社交媒体账号,定期发布蕴含学校独特魅力的校园文化视频,让师生在互联网社交圈中也能因所在学校树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校园文化的传播与展示不能仅停留在网络层面,还必须要有多种多样的物质载体,采用多种形式,渗透于师生的日常生活之中[6]。首先,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抓住每一次中华传统节日的时机,策划举办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将欢声笑语等积极的情绪记忆伴随文化输出根植于师生的脑海中,助力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次,可以但不仅限于完善各种学校标志的设计,包括校徽、校训、校歌、校服等,通过相关校园文化产品的创造,可以充分运用学校的体量优势与权威性,树立校园文化自信。最后,学生正确价值导向的产物也要体现在实际生活的场景中,可以让学生来装饰校园,比如寝室、食堂、教室、走廊等人员密集流动场所的相关作品展示,既是对作者正向的激励,也是对观众的教育引导[7]。

4.2 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内涵,下大力归正实践能力培养方向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导和引导的作用,校园文化内涵的优质与否,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否有价值,有意义。因此,高校应该将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和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两手一起抓,着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有用,更加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建设需要。一是要坚持德育为主,五育并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德才有位”,校园文化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要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培养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二是要紧跟建设文化强国步伐,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文化、无私奉献精神等引入校园,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引导大学生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参加爱国主义活动中提高社会交往、自我认知等能力。三是要弘扬社会主流文化,教育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积极宣扬正能量,努力提高将来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能力[8]。

4.3 加快校园相关物质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用一个个具体的实物作为文化的载体,让校园的文化建筑,达到让人过目不忘的效果。带有校园文化印记的建筑,拥有区别于其他场所建筑的文化特征,与师生天天见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观念,比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主题的国旗台,应放在所有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位置。其次,单有冷冰冰的建筑的校园是没有灵魂的,优秀的教学理念与卓越的办学风格必须与相应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效果。例如,英国剑桥大学的康桥让徐志摩写下了流传近百年的《再别康桥》的词句。优美的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不仅能使校园中的人享受在学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还能激发学生热爱母校的情感。就学校而言,大到设置学校特色建筑的打卡点,小到餐厅的味道记忆都应成为校园文化渗透的范围[9]。

4.4 培养学生主动做校园文化建设的引航者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师将人文精神、道德观念、文化历程中的最精华之处传递给大学生,增进其对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使得青年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民族、国家的广阔天地之中,做出贡献。

首先,大学生需积极展现个人素质修养。大学生要时时处处发扬以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为核心的责任精神,为人正直、坦坦荡荡、激情澎湃、积极进取、善于谋事、勇于担当,做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在提升自身审美情趣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精神世界,用高校校园文化因素引导自身思想与行动,做校园文化主旋律的引领者、示范者、创新者,繁荣校园文化,赋予校园文化新的活力,推进校园文明落实落地,自觉承担起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凝聚青春力量[10]。

其次,大学生需坚决抵制不良思潮。不良社会思潮体现着生活中消极和落后的方面,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呈现出复杂性、隐蔽性与碎片化特征,对高校文化建设极易产生不良影响,对大学生正确文化意识的形成具有较大干扰,必须主动化解不良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需在高校校园中,积极维护良好的文化氛围,秉持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强化责任感,坚定正确文化观念,主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不主动接触及传播不良社会思潮,共同维护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最后,大学生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理论素养强便可铸就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铜墙铁壁,大学生认真学习德育课程,树立正确的三观,多学习、勤思考,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正确认知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党的方针路线等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在理论上坚定,才能辩证地看待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认识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背景下世界文明的冲突与碰撞,才能从文化自觉到坚定文化自信。

4.5 全方位投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却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体系,新时代,需要全方位新思路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设立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若缺乏文化建设的专业队伍,文化建设的系统性便会被影响,容易造成学生处、宣传部等高校部门均有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未能有效整合,最终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其他活动服务,校园文化的多方位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高校必须处理好不同行政部门、不同文化现象间的关系,设立专门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高校可以引进文化领域、校园文化建设领域相关专业人才,组织协调校园内各类文化的建设,整体规划、区域推进、逐步完善、博采众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一体化,确保校园文化工作协调推进[11]。

其次,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创造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比如:细化到班级,学生轮流主导文化墙设计,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加深印象,还能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扩散力;或是号召大学生在校期间观看百部爱国电影、学唱百首红歌、阅读百部经典名著、知晓百个伟人故事等,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情景剧、唱诗文歌曲等形式身临其境地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或是在学生社团、班会活动、社会调研等各个环节加入中华文化内容,在传统中挖掘新意,用融合的手段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探寻高校文化建设特色模块,也让高校真正成为传承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基地[12]。

最后,把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学生学习生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需要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只是相关文件中的条文框架,也不能只是一次活动、一场会议,必须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落地,可以融合于课堂教学,蕴含在高校课程,根植于师生头脑,折射于师生言行,只有得到践行,师生受到正面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才算成功。把文化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真正用中华文化精神哺育高校师生,培养他们正确的文化观,才能使师生担负起自己的时代使命与历史责任[13]。

4.6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新时代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逻辑贯穿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必须发挥高校教师的作用。高校教师要秉持职业荣誉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承担好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严格要求自己,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遗余力。

首先,积极提升道德素养、理论素养。教师的能力与水平提升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使命的关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功实施的前提是有一批素质好,专业强的教师队伍,教师需注重师德修养,继承高尚的师德传统,激发自身的从教热情,强化优良教风。在此基础上,理论教育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环节中的重点内容,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参与教师培训进修。还可以借助科研平台,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教学科研团队,借助专业教学和科研团队的力量,带动对新时代文化建设思想的研究,探究其落校实施的有效途径。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教师层面需提升其马克思主义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强、勇于锐意进取的教师骨干,推出高质量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也需多注重互动多维、双向参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才能让理论进人头脑指引实践,为校园文化建设凝心聚力提供学理支撑[14]。

最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理想信念的选择与国家、民族走向息息相关,大学生牢固理想信念的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与高校教师队伍有着密切关系。思政课教师要体现自身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牢记初心使命。各科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需积极探索课程中的思政因素,推动课程思政的实施,借由学科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各行政工作人员也需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与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提升与思政课程的结合度[15]。

5 结束语

文化是民族积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借助多元文化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能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校园文化,又能基于学生发展需要推动其个性化成长。因此将文化自信作为民族复兴支柱,既能加强对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也能为高等教育优化奠定坚实基础。高校应基于自身发展特色,重视和关注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并不断基于文化自信视角强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现高等教育的时代性创新,并确保教师与学生携手并进。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大学生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