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研究

2023-10-28 14:26吴佳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1期
关键词:齐鲁传统美德美德

吴佳颖

(枣庄学院,山东枣庄 277000)

“到2035年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齐鲁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极具特色,如“礼让”“仁义”“务实”“自强不息”等,高校应进一步挖掘齐鲁文化中的优秀美德因子,推动当代高校美德教育研究,涵养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和人格,使齐鲁文化迸发新的活力。

1 高校美德教育概述

美德在社会潜意识里,是一种大众所推崇的高尚道德行为。人格心理学讲美德可以使人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力量、勇气、自信等。美德与道德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美德体现了道德的向善性。当代美德教育是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新时代美德为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将思想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和实践[1]。大学生美德应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和大学生自身特点而生成新的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有益的优秀道德遗产,具有继承性,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等。具体而言,大学生美德教育包括政治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个人修养教育等。

2 适用于高校美德教育的齐鲁文化精髓

齐鲁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在中国文化中牢牢占据着主流地位[2]。历史上齐鲁文化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合称,在地域上大致相当于当今的山东,“齐文化”和“鲁文化”同根同源,随着彼此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齐鲁文化。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培育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影响数千年的思想家和仁人志士。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精髓底蕴深厚,蕴藏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大学生美德教育应与传统文化结合,与时代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齐鲁文化一直以来都突出德育的重要地位,新时代应该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实现传统文化在德育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1 齐鲁文化蕴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政治道德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爱国主义始终是永恒的精神主体和道德基础。气节是爱国主义的道德基础,是坚持真理和正义、宁死不屈的品质,这一点齐鲁诸子有共同特征,共同铸就了齐鲁文化崇尚节气的爱国精神[3]。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公孙丑》)的尚气节精神,墨子救国,曹刿、孙膑保卫鲁国、齐国的爱国行动等。齐鲁文化精神作为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齐鲁文化也蕴藏着集体主义思想,讲和谐,大公无私。如孟子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这些集体主义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影响深远。

齐鲁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的源泉,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美德教育,要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基础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2 齐鲁文化蕴藏的改革创新、务实拼搏的社会道德

齐鲁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改革创新、务实拼搏精神。齐鲁文化人才济济,无不体现勤劳创造精神。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为代表的创新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不竭动力。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春秋时期出现了以鲁班为代表的发明家,还有齐人甘德、邹衍在天文学、地理学方面的成就,无不体现齐鲁文化的创新精神。东夷文化是齐鲁文化的人文源头,东夷人极具吃苦耐劳和创新精神,根据考古证实,东夷人在纺织、制陶等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才能和智慧。吃苦耐劳、努力拼搏也是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带动其后人拼搏、创新。

齐鲁文化中蕴含着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勇于变革的拼搏精神。新时代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行大学生美德教育,突出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3 齐鲁文化蕴藏的诚信友善、尊老爱幼的个人修养

齐鲁文化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的道德准则规范个人言行。《说文解字》中提到,孔子以仁爱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的敬业思想,有“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的诚信思想,也有“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仁爱思想。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5]对待父母、长辈、老师、兄弟姐妹、朋友等都应该怀着仁爱之心。当今社会应弘扬新时代尊老爱幼的个人美德,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仁爱”、友善、孝敬父母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现代社会诚信作为一个道德范畴,它出自“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礼记·祭统》),“诚”作为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是一种美德,“信”即讲究做人做事诚实可靠。“诚”与“信”从起初的分开使用,到后来在《逸周书》中连在一起使用,指讲究信用、诚实、真诚之意。诚信是立人之本[6],古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离不开诚信美德,当今社会诚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能够培育大学生对美德的热爱,引导大学生将诚信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3 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3.1 解决大学生道德乏力问题,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当前大学生美德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正面的成效,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但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各国之间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出现个人主义、自我中心意识的现象,出现“躺平”“啃老一族”的生活方式,给美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美德失衡和思想道德问题需要加以解决,这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发展。

结合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特征,将齐鲁文化融入美德教育至关重要。齐鲁文化中蕴含的美德因子,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厚的美德精神滋养,将齐鲁文化融入美德教育课堂和教学实践,真正引导学生领会齐鲁文化美德精髓,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弘扬传统美德,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7],或定期举行各种美德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向善向美”,健康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8]。

3.2 实现齐鲁文化在高校美德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齐鲁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有其延续数千年前的优秀文化传统、价值追求、精神品格,以及影响千年的思想家,内涵丰富。新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如何挖掘齐鲁文化的当代价值,挖掘其蕴含的丰富精神文化宝库,使齐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学术组织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9],美德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至关重要。通过深挖优秀齐鲁文化,研究内涵中的传统美德,使齐鲁文化与高校美德教育有机融合,把具有当代价值美德精髓发掘出来,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传统美德在当代的新发展,使齐鲁文化迸发新的活力,能够使齐鲁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发挥其应有价值,实现齐鲁文化在高校美德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 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4.1 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的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德育工作,但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的内容单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齐鲁文化中美德元素挖掘不足。在美德教育中仅简单让学生了解美德精神,对于齐鲁文化蕴藏的精髓没有深入挖掘,应用到实践中。如齐鲁文化中强调的爱国思想、“仁者爱人”等思想与今天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将学生强调的“自我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强调国家思想,将小我融入大我,实现人生价值,解决在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齐鲁文化中美德元素挖掘不足,就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使大学生道德思想完善不足,美德教育内容与大学生道德完善和社会发展不能完全同步。

第二,美德教育未重视齐鲁文化的融入。美德教育多集中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虽涉及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但内容所占比重较少,齐鲁文化美德教育因子融入的重视度还不够,没有突出齐鲁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未实现齐鲁文化与高校美德教学的融合,教育内容较为单一,美德育人的效果不理想。

边坡稳定性评价和治理涉及到水利水电工程、铁道工程等诸多工程领域,边坡失稳形成滑坡、崩塌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轻则增加投资、延长工期,重则摧毁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能否正确评价其稳定性常常是此类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确保工程安全和降低建设费用的重要环节。

第三,忽视对齐鲁文化融入传统美德的专门研究,也未进行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山东省部分高校,往往忽视齐鲁文化与美德教育的有机结合,对齐鲁文化的学习,对大学生美德教育仅从学生本身出发,忽视齐鲁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结合的重要性,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4.2 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的模式简单

新时代高校非常重视德育教育,包括教育模式的探索不断丰富。但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的模式简单。第一,美德教育模式大多停留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并且教学方式依然是教师讲授,教师成为知识的“搬运工”,讲授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等学理性知识,未能强调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化,对大学生美德培养的作用较小,这样的模式忽视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难以使学生对传统美德产生兴趣。第二,部分课程或者专业课程与齐鲁文化融入美德教育相脱节,缺少实践性,没有形成课堂内外完整的美德教育体系,忽视美德教育的转化性,缺少创新。作为德育教育模式的一些实践活动、社会团活动等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教育合力不足。山东部分高校没有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深入挖掘齐鲁文化中美德教育因子,缺少感受齐鲁文化魅力的实地教学,实现校内外资源联动,无法真正实现齐鲁文化融入美德教育的多样性转化,发挥美德育人的应有作用。

4.3 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的资源整合不足

资源开发利用分为传统模式与非传统模式,传统模式即线下,包括课堂、校园、教育基地等,非传统模式即线上模式,比如,网络资源、数字媒体等。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的校内外联动性不强,包括传统齐鲁文化教育研究基地与高校联动性,网络、媒体资源与高校的联动性,无法形成教育实践与校内美德教育一体式联动。

第一,对于传统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没有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和依托政府的政策支持开展深入合作。比如,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没有与高校形成深入长期合作,研学、儒家文化游览等实践也没有深入展开,没能做到现场取材和资源的充分利用。第二,网络资源开发不够。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网络资源开放不足,如齐鲁文化网络教育网站资源,没有深入挖掘资源类型和内容,更新滞后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资源与教学联动性不强,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一些内容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深入渗透到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中,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第三,没有形成传统资源与非传统资源的有效联动,打造“沉浸式”网络学习方式[10],包括与网络新媒体的交互,如大学生常用的微博、校园App等新媒体,建立齐鲁文化融入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库,可实现与学生的共享。高校对于平台的利用还不充分,也影响着对齐鲁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5 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的对策

5.1 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课程体系

齐鲁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文化精髓,山东作为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应该发挥阵地作用,特别是山东省高校将齐鲁文化与学校美德教育相结合,将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课程体系,充分挖掘齐鲁文化中美德教育资源,不仅增强齐鲁文化的感召力,同时推进高校德育建设和教育课程建设。

第一,齐鲁文化融入美德教育课程教学。深入挖掘齐鲁文化传统美德要素,增强齐鲁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度,突出齐鲁特色和齐鲁文化中美德育人这一要素,呈现教学主阵地作用。齐鲁文化中传统美德精神内涵丰富,蕴含着丰富宝贵的教学资源,比如其中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勤劳务实、创新改革精神,诚实守信、平等尊重思想,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应充分挖掘。通过创新教学方案、教学设计,对其内涵进行进一步挖掘,通过教学案例、优秀人物展示,使学生能更加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精髓,增强齐鲁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度,推进美德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第二,专门开设传统美德课程,将齐鲁文化融入专门的传统美德课程,将课程安排、教学教研、课堂评价等纳入教学管理体系中。在教材编写上,组织邀请齐鲁文化、传统美德方面的专家、教师根据其内容,研究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同时,结合区域实际,编写齐鲁文化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材,在教材中突出齐鲁文化精髓。在课程设置上,将课程纳入学校必修课计划中。大学生通过具体课程的学习,系统全面地理解齐鲁文化中传统美德精神。在评价体系上,采取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建立个人美德档案等方式,践行传统美德教育。

5.2 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活动

齐鲁文化底蕴丰厚,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为高校育人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将富有特色的齐鲁文化遗产融入高校美德教育活动中,突出教育的实践性,充分发挥传统美德育人作用。

第一,发挥社团作用,高校成立齐鲁文化传统美德社团和文化体验馆。引进齐鲁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舞蹈、音乐、民俗等高雅艺术进校园,邀请相关专家教学生体验传统曲艺、戏剧等实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举办齐鲁文化传统美德研习班,学习《论语》《孟子》等经典;还可以带学生深入齐鲁文化育人实践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实地现场感受齐鲁文化的魅力。用传统礼仪文化提升大学生个人素养,中国历来倡导将儒家传统礼教思想运用于当今社会,通过礼仪教育融入美德教育活动中能促进大学生美德的形成,滋养人性。

第四,在校园建筑中融入齐鲁文化传统美德元素。齐鲁文化有曲阜、泰安、临淄等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资源,将富有特色的齐鲁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如在教学楼、文化场所、教室等公共场所精心装饰,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具有强大的隐性教育力量。

5.3 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为人师表是教师工作的必备素质之一,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校美德教育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

第一,加强任课教师美德教育,开展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培训。教师要提高对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视,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通过师德师风培训学习、美德教育学习,汲取齐鲁文化中蕴含传统美德的精华,构建教师传统美德知识体系,使教师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学习齐鲁文化及传统美德相关知识,加强教师的专业性,提高教师理论学术水平,使其具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对引进的先进教学设备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开展教学工作,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齐鲁文化与传统美德教学巧妙融合。

第二,打造优秀教学团队。邀请齐鲁文化研究专家成立传统美德教育教学团队,打造齐鲁文化融入美德教育精品课程。邀请校内外专家指导教学,选拔校内优秀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确保教学研究的前沿性,促进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研究齐鲁文化融入美德教育课程的方法,从课程研发到课程的开设,再到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长效机制,完善美德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6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重要的位置。高校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极为必要,齐鲁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许多美德元素,应充分挖掘齐鲁文化中的美德因子,将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之中。

猜你喜欢
齐鲁传统美德美德
身边的传统美德
诚实是美德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齐鲁声音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助人为乐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