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血管成像和CT 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及康复训练的指导作用

2023-10-27 08:1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5期
关键词:脑组织溶栓入院

王 芳

(杭州市钱塘医院放射科 浙江 杭州 310000)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神经内科急症,是因为脑供血缺乏而导致脑组织坏死。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逐渐加剧及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脑梗死的患病人数也越来越多,而且其发病表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讲,和形态学变化相比较,脑灌注改变的出现时间更早;正常情况下,在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应在3h 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才能充分发挥治疗作用,进而改善患者预后[1-2]。对于处于时间窗内的脑梗死患者来讲,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为静脉溶栓。然而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异常、脑组织缺血、脑灌注情况不仅能为溶栓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而且还能为患者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3]。本文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杭州市钱塘医院收治的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分析了CT 血管成像与CT 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及康复训练的指导作用,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杭州市钱塘医院收治的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79 例,女41 例;年龄48 ~77 岁,平均(60.34±6.04)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为1.0 ~5.5 h,平均(3.47±0.62)h。纳入标准:①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有关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4];②入院后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满足静脉溶栓的相关适应证;③发病到入院时间<6 h;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静脉溶栓的相关禁忌证;②入院前曾接受抗凝药物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1.5,患者在入院前48 h 内采用肝素治疗;③伴颅脑肿瘤或颅脑损伤等颅脑疾病;④伴意识障碍或入院前已处于昏迷状态;⑤伴肝功能衰减、心力衰竭等器官功能障碍等。

1.2 方法

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AS128 层螺旋CT 开展CT血管成像与CT 灌注成像检查。CT 血管成像检查的具体参数设置情况如下:管电压、管电流分别为120 kVp、120 mAs,层厚与层距均为10 mm,具体的扫描范围为枕骨大孔到颅顶,开展CT 平扫,并静脉注射50 mL 碘普罗胺注射液,注射速率为5 mL/s,10 s 后开展Shuttle 技术扫描,图像信息收集完成后,将其传输到图像处理工作站,得到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图像;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按照ASPECTS 评分进行评分,分值越低则表示供血区缺血越显著。CT 灌注成像检查的具体参数设置情况为:管电压、管电流分别为80 kV、300 mA,层厚为6 mm,矩阵为512×512,首先进行4 s 平扫,然后静脉注射50 mL碘普罗胺,注射速率为4 mL/s,扫描时间为40 s,得到相关的数据信息,将其传输到工作站,采用动脉时相,通过容积再现法和曲面重组法进行CT 血管成像重建,灌注后对Perfusion 软件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上矢状窦后补进行标记,对中线进行调整,按照软件自动得到相关的参数值,如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等,并获得相应的伪彩图。

入院后全部患者均接受抗栓治疗,并给予对症治疗,如脑细胞保护、抗血小板等,结合患者入院时的功能评定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作业训练、吞咽训练、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偏瘫肢体训练等。在康复训练后半年,选择改良Rankin 量表(mRS)来评估独立生活能力,患者分值越高则表示其预后越差[5];如果患者mRS 评分≤2 分,则纳入预后良好组;患者分值>2 分,则纳入预后不良组。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的一般资料、CT 血管成像、CT 灌注成像结果进行观察;②对患者的CT 血管成像、CT 灌注成像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③对CT 血管成像、CT 灌注成像与NIHSS 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选择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开展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根据患者的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预后良好组纳入90 例,预后不良组纳入30 例。预后良好组的NIHSS 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性别比例、年龄、发病时间、病变位置、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影像学特征观察

CT 灌注成像结果显示,120 例患者中,出现灌注异常的患者共有99 例,其中70 例为脑梗死核心,60 例患者为缺血半暗带,10 例大面积梗死患者并未发现缺血半暗带。对于脑梗死核心患者来讲,其表现主要为稍低密度区;CT 灌注成像主要表现为深蓝色到紫色区域,而缺血半暗带的分布区域主要为梗死核心的周围;CT 灌注成像呈现浅蓝色,有些则呈现为黄色到红色区域。CT 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111 例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脑供血动脉狭窄,闭塞或狭窄处一共有159 处,另外99 例患者伴侧支循环,12 例患者不存在侧支循环。

2.3 两组的CT 血管成像、CT 灌注成像结果观察

预后良好组的TTP、MTT 低于预后不良组,而CBV、CBF 及ASPECTS 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CT 血管成像、CT 灌注成像结果观察(± s)

表2 两组的CT 血管成像、CT 灌注成像结果观察(± s)

组别例数TTP/sMTT/sCBV/(mL·100 g-1)预后良好组 90 13.82±2.55 5.34±1.1529.38±4.17预后不良组 30 20.94±3.44 7.39±1.0418.35±3.17 t 12.0838.65213.253 P<0.001<0.001<0.001组别例数 CBF/(mL·100 g-1·min-1)ASPECTS/分预后良好组 901.31±0.348.13±0.79预后不良组 301.02±0.276.82±0.62 t 4.2438.265 P<0.001<0.001

2.4 CT 血管成像、CT 灌注成像与NIHSS 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NIHSS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IHSS 评分与ASPECTS 评分、CBV、CBF 呈负相关(P<0.05),与TTP、MTT 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CT 血管成像、CT 灌注成像与NIHSS 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在多层螺旋CT 技术逐渐普及和应用的过程中,CT血管成像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中。CT 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伤性、大范围、快速和新兴的血管成像技术,扫描一次在对原始数据进行采集之后,利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蔽显示、多层面重建,对扫描后影像开展任意层厚、任意位置的高质量三维成像及影像重建。原始扫描层厚越薄,则能获得质量越高的三维成像。CT 血管成像技术的技术优势主要表现为显著提高时间分辨率。采用CT 血管成像技术能明显减少心跳、呼吸、肠蠕动等运动伪影,有效满足血管期分别显示静脉、动脉血管成像的实际需求;其次采用CT 血管成像技术能让Z 轴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采用薄层扫描能让部分容积效应显著降低,让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能对<1 mm 的血管进行显示。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扫描,能让脑部等血管检查的实际需求得以充分满足。除此之外,采用CT 血管成像技术,因为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扫描告知,能较快注入对比剂,让血管内对比剂浓度显著提高,能更清晰地显示富血管、静脉、动脉病变。采用CT 血管成像能从各个方位角度来观察和评估脑组织血管,进而了解脑血管狭窄程度,对侧支循环建立情况进行观察[6]。

CT 灌注成像技术则是最近十年开始逐渐在神经内科中开展并应用于临床的检查技术之一,其理论基础来源主要为放射性核素的数据处理技术。采用CT 灌注成像技术首先向受检者静脉团注对比剂,然后同层动态扫描选定层面,得到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进而来对组织灌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反映。CT 灌注成像技术是通过比较注射注射剂前后的感兴趣区域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通过工作站对血流灌注的相关参数指标进行计算,能对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准确反映,进而对脑动脉的血流分布情况进行评估,对半暗带、脑梗死区域进行准确和快速的诊断[7]。急性脑梗死患者有些脑动脉血管闭塞,而尚存的侧支循环则能提供一定的血供,避免患者快速发展成组织损伤,利用CT 血管成像检查能对低灌注区的脑血管病变进行有效评估,而采用CT 灌注成像检查则能对脑细胞的病理性水肿进行准确反映,进而来对脑细胞的细胞凋亡和能量代谢障碍进行判断,而脑缺血程度则会直接影响水肿程度[8]。现阶段,临床通过CT 血管成像与CT 灌注成像能对脑梗死进行有效诊断,而且能对患者的近期预后和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进行判断[9]。

本研究中,预后良好组的NIHSS 评分、TTP、MTT低于预后不良组,而CBV、CBF 及ASPECTS 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果表明,利用CT 灌注成像能对病灶位置进行快速明确,CBF 能对脑组织缺血情况进行准确反映,而CBV 则能对半暗带区、梗死区进行准确区分,CBF、CBV 水平较低则表示脑组织存在严重缺血,同时反应能力丧失[10];TTP、MTT 水平较高则表示脑组织灌注水平较低,血流速度减缓,有些患者不能测得时则表明脑组织存在严重的血供障碍[11]。本研究中,NIHSS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IHSS 评分与ASPECTS评分、CBV、CBF 呈负相关(P<0.05),与TTP、MTT 呈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CT血管成像与CT 灌注成像检查能判断脑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情况。通过CT 血管成像检查,能准确评估颅内动脉、颈内动脉的狭窄情况,如狭窄范围、狭窄程度以及狭窄位置等,同时对血管闭塞的具体原因进行了解,特别是钙化引起的狭窄[12];联合应用CT 灌注成像检查,能对异常灌注区进行明确,两种方法互补,能从不同方面来准确评估血管,得到更直观的结果,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和客观的信息。

综上所述,CT 血管成像与CT 灌注成像能准确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预后,能为溶栓治疗及康复训练提供指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脑组织溶栓入院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作文门诊室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文门诊室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