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关键词】生命教育;内涵;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8-0058-03
【作者简介】黄正平,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210013)研究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小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生命教育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与使命。班主任要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是什么,知道生命为什么,懂得生命做什么,从而习得生命知识,追求生命意义,收获生命体验,提升生命境界。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的生命处于复杂的系统之中,分别形成了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自然生命反映的是生命的自然事实,是指个体的物质存在。自然生命是人存在的基础与先决条件,是人跃向高级生命存在之境的物质前提,人应当首先关注和保全的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反映的是生命的意识和价值追求,是指个体的情感、观点、思想、信仰等价值体系。精神生命是对有限的自然生命的超越,是人对无限的精神世界的追问,是在物质世界之外的心灵栖居之处。社会生命反映的是生命的社会事实,是指个体与人、自然、社会形成的交互关系。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存在离不开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人在实践中不得不依赖他人的力量与帮助,不得不与他人发生关系,这就是人不同于动物的社会性特征。这种社会性决定了人的生命存在的第三个维度——社会生命。
人的三重生命之间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自然生命是生命的自然长度,社会生命是生命的社会宽度,精神生命是生命的精神高度。人的三重生命构筑了完整意义上的人,人的存在是为了有意义地生活。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借助生命资源,唤醒、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智慧,引导人们追求生命价值,活出生命意义的活动。朱倩倩老师认为,教育工作中最根本、最迫切、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唤醒他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感知。
二、生命教育的价值
生命教育有狭义、中义和广义三种含义,相应地,加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价值也应该从这三个层面来理解。
1.加强生命教育是解决学生生命发展问题的需要
狭义的生命教育是针对生命问题的治疗性生命教育。中小学生由于生命意识薄弱,极易受网络虚拟世界的影响,形成轻视生命、戏谑生命的态度,难以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一些学生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消极对待生命发展中遭遇的困境与苦难、面对的压力与挫折,常常选择逃避的方式应对。近年来,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让人们感到无比的痛心与惋惜。孙高原老师认为,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乃至是社会教育,首先要从心灵深处唤醒孩子的生命责任意识,并不断强化,在孩子心中筑起生命安全至上的自我保护安全网。
2.加强生命教育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
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向生命整体的发展性生命教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在“健康生活”这一核心素养之下明确提出了“珍爱生命”的基本要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可见,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之下,生命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强化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发展自我的自然生命;而且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能力、生活品质,完善自我的社会生命;更要引领学生理解并获取生命意义、人生价值,形成正确积极的生命观念,提升自我的精神生命。
3.加强生命教育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的需要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原点,对教育进行生命化解读。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青少年精神生命的重要支柱。在生命教育中,教师要把“四个自信”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实现情感认同,将“四个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合一,真正成长为拥有牢固政治思想和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生命教育的策略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班主任应尽的职责。班主任要通过提升生命认知、丰富生命体验、注重生命陶养,唤醒和培养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智慧和生命自觉。
1.提升生命認知: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要从对生命的认识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生命起源、生命成长、生命态度、生命价值、生命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对生命的了解。通过生命认知教育,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价值,懂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从而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形成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提升学生生命认知,需要在课程中落实。严悦老师认为,无论是班本德育课程还是校本课程,无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都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建构开放多元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认知生命、珍爱生命,适应与处理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中小学生命教育要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班级教育活动等,让他们感受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严悦老师认为,可以从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安全成长等维度,用“讲解+体验+实操+演练”的形式,让学生懂得“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真谛。
2.丰富生命体验:积极生活
人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生命与世界。体验不仅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方式,更是个体生命存在的方式,伴随生命始终。赵健老师认为,在班级开展多种体验感强的活动,用平行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在集体中得到更多生命成长的能量,让学生在班主任有意识构建的体系化的生命成长生态中充满力量地积极成长。教育是面向人的活动,是与个体生命密切联系的活动,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是教育之根,是教育之本,教育是为了人的更好的生活。生活世界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更是教育活动能够存在并顺利开展的基础。中小学生命教育应成为一种饱含对中小学生生命的关爱、呵护之情的,富有人情味和现实化的活动。
中小学生命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关爱情怀,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帮助学生构建和谐、温情的人际环境,引导中小学生形成积极的人际交往关系。张筱清老师认为,班主任工作要像清风一样,蕴含着生命的气息,抚慰着学生稚嫩的心灵,让他们在面对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时能够更加从容,慢慢绽放属于他们的光彩。
3.注重生命陶养:成就人生
学校要构建生命教育课程和个性化的生命教育体系,并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生命教育实践活动,陶养生命成长,成就幸福人生。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中渗透着学校理念,传递着育人的意味,丰富着生命的体验。因此,学校应当在校园文化中彰显对生命的温情关怀,让学生在充满生命韵味的校园文化中体悟生命的珍贵与美好,感知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升华生命的情怀与信仰。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体育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读书会、艺术社团等各种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体验生命和发展生命的舞台,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实践是保证学生生命教育成效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生命教育课堂中习得的生命教育相关知识需要在实践中被检验和确证。同时,实践也能够作为学校课堂的补充,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生命教育形式。学生生命教育的校外实践可尝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野外拓展训练、临终关怀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形成生命意识,在实践体验中形成正确、稳固的生命价值观。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加强生命教育是营造健康教育环境和教育生态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通过提升生命认知、丰富生命体验、注重生命陶养,唤醒和培养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智慧和生命自觉,从而让他们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幸福人生。
责任编辑:周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