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祥青 叶建平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急诊科,福建 福州 350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缺氧缺血引发心肌坏死,发病突然,病情进展速度快,患者表现出持续性胸痛,且药物治疗很难有效缓解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进展为心力衰竭,甚至导致患者病死。AMI最佳的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1 h内,当发病时间超过2 h,病死率及不良预后将显著增加[1]。最佳治疗时间对AMI患者有重要意义,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抢救结局有重要影响。AMI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急诊护理急救措施,尽可能缩短急救时间,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繁琐,多余步骤消耗大量时间,可能造成延误治疗时机,对急救成功率产生影响[2]。急诊护理流程优化通过合理分配护士职责,提高医护人员之间配合默契程度,有序开展救治工作,保证急救护理工作连续开展,可有效缩短急救护理时间,从而争取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为研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优势,本研究选取本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76例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76例为样本。对照组38例,男20 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57±4.32)岁;平均发病时间(19.56±4.32)min;梗死位置:前壁20例,下壁11例,侧壁4例,其他3例。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2.63±4.25)岁;平均发病时间(19.48±4.26)min;梗死位置:前壁19例,下壁12例,侧壁5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急诊患者,经相关检查确诊为AMI。②家属对研究知情。③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④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严重疾病或恶性病变者。②既往住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者。③放弃治疗或不配合者。④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分诊评估,分诊后通知心内科医师,经过绿色通道运转患者,遵医嘱用药,展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主要措施如下。①成立护理小组:成立急诊护理小组,护士长作为组长组织成员组织会议讨论,对当前护理流程展开分析,指出当前护理环境存在的不足,制订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对全员进行培训。根据护士工作经验、学历水平均匀分为多个护理小组,对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接到患者后的职责以及工作内容,要求护士之间默契配合,完成护理工作。护士长定期展开考核,未能通过考核的护士需要重新接受培训。护士长定期展开护理质量检查,及时发现护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晨会上予以强调。②院前抢救:在接到急救电话后5 min内到达现场,途中通过视频或电话方式联络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病情,通过语言和示范动作方式对家属加以指导,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对患者家属情绪加以安抚,保持稳定情绪。到达现场后立即予以吸氧治疗,给予急救药物,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快速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在转运途中展开心电监护,并建立静脉通路,做好抢救准备工作。③分诊评估:在患者入院后分诊护士第一时间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症状表现,快速进行分诊。根据患者病情表现对患者进行分级,对于胸痛、大量出汗者,应第一时间转运至抢救室,同时通过电话、信息系统等方式联系抢救室做好准备。对于出现胸闷、胸痛,但并未发现出汗症状者,需在5 min内予以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评估后续治疗方案,通过绿色通道转运至心电图检查室,并提前联系检查室准备,避免患者在检查室外等候。④急救护理:将患者运送至抢救室后,立即展开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以及给予吸氧护理,对患者病情进展加以观察。一名护士展开心电监护、给予吸氧支持,将时间控制在2 min内;另一名护士建立静脉通路,时间控制在2 min内。同时对患者家属展开健康宣教,耐心告知家属患者的基本情况,嘱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办理手续、缴费等工作。遵医嘱给予患者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等药物,优先选择左上肢静脉。由于患者存在胸痛症状,需及时采取镇痛治疗,胸痛可能进一步提高心肌耗氧量,进一步扩大心梗面积,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而不良情绪也将影响心率,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应遵医嘱及时给予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通过减轻疼痛感来稳定患者的情绪。⑤心理护理: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对于可以正常沟通的患者,主动引导患者倾诉症状和情绪,耐心安抚患者,告知患者症状产生原因、采取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情绪加以安抚,引导患者建立信心,保持冷静乐观情绪,有助于病情的快速康复。通过注视、拍肩膀的方式表达支持,给予患者安全感,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⑥介入治疗:对于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提前联络介入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通过绿色通道进行转运,在转运过程中要提前准备好急救药品、吸氧设备等,并全程观察患者症状和表现。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的急救时间,包括分诊评估时间、采血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②评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标准评估[3],优良率=(Ⅰ级+Ⅱ级)例数/总例数×100%。③统计两组心肌梗死复发、再次冠状动脉介入术、病死的情况。④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4]评估,0~100分,分数越高对应生活质量越好。⑤舒适状况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5]评估,28~112分,分数越高对应舒适度越高。⑥以纽卡斯尔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70分),19~95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处理本文数据,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急救时间指标对比 观察组急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时间指标对比(min,)
2.2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对比 观察组心功能优良率(89.47%)较对照组(68.42%)明显提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分级对比[n(%)]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对比[n(%)]
2.4 两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GCQ、SF-36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对比(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对比(分,)
2.5 两组家属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1.58%)(P<0.05)。见表5。
表5 两组满意度对比[n(%)]
AMI是临床常见急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阻塞管腔,造成冠状动脉缺血缺氧所致。在发病后6 h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6]。为保证患者入院后得到及时治疗,需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通过成立护理小组进行经验总结,讨论护理流程的问题,对护理流程加以优化[7]。合理安排护士职责和工作,保证护士有序展开护理,协调配合,缩短护士之间安排工作和沟通时间。在患者到院前积极开展急救,收集患者症状和体征资料,到院后立即展开分诊评估,对危急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立即展开急救护理[8]。期间分工合作,保证护理的连贯性,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全程通过绿色通道转运抢救室和介入室,提前联络介入室、检查室等做好接诊准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争取在最佳治疗时机救治患者[9]。
本研究经过对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后,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采血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成立急诊护理小组后能够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减少非必要性程序,缩短护理时间,从而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接受心电图检查,更有利于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10-11]。本研究观察组心功能优良率(89.47%)较对照组(68.42%)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可见,通过对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有助于及时展开治疗措施,对于抢救结局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降低病死率,对于心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有积极的作用,对患者机体健康恢复有正面影响[12]。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GCQ、SF-36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保证护士之间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减少重复性工作,让护士着力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以及生活质量,充分体现出医院护理的人文关怀,对于患者身心健康恢复有积极的作用[13]。另外,观察组家长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1.58%)(P<0.05)。对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有助于照顾家属的情绪,对家属护理提供护理指导,从而提高家属的满意度,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可显著缩短急救时间,改善抢救结局,降低病死率,并有利于促进心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舒适度,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