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古代,去参加一场运动会

2023-10-25 01:11
放学后 2023年16期
关键词:木柱弄潮蹴鞠

蹴鞠:黄帝为训练军士而发明

根据《事物纪原》记载,蹴鞠起源于远古的黄帝时代,是黄帝为训练军士而发明的,当时踢的球有可能是石球。在更早的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就常发掘出磨得光滑规整的石球。

汉代是蹴鞠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武帝时,名将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在塞北艰苦的环境中经常带领士卒“穿域蹴鞠”,这带有军事训练的目的。汉武帝也是个蹴鞠迷,在平定西域后,他下令挑选一批身轻体健、擅长蹴鞠的胡人,安置在离宫别馆中,以供随时为他表演。在看到比赛精彩处,他会球兴大发,走入场中踢上几脚。这时的蹴鞠多是集体的竞赛争抢。

捶丸:极似高尔夫,还配球童

无论是比赛规则,还是球杖规格、人员配置,捶丸都与西方高尔夫运动极其相似。

捶丸比赛前,要在场地上挖出球穴,稱为“窝”,边上插有彩色旗帜作为标志。选手上场后,用球杖击打硬木球,击打出一定距离后,将球送入“窝”中为胜。计算输赢则以杆数为准。《丸经》规定为“初棒赢二棒,二棒赢三棒,三棒赢四棒是也”,用最少挥杆次数将球打进“窝”中者赢得比赛。由于捶丸使用球杖较多,人们还专门制作了盛放球杖的器具。大户人家还会让仆人专门跟随自己打球,专职负责携带球杖,这也与高尔夫球童的工作很是相似。

木射:酷似保龄球,还催人向善

在中国古代,有一项运动木射,又称十五柱戏,是一种用手抛球的运动,与现在的保龄球十分相似。据《郡斋读书志》,木射一般在室内专用场地进行。场地一端放置15个筒形木柱,每个木柱上各写一字。其中10个用红笔写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5个用黑笔写上慢、傲、佞、贪、滥。木柱排列参差错落,中间间隙较小。比赛选手在场地另一端用力抛出木球,击倒木柱。击倒红字木柱者胜,击倒黑字木柱者败。倘若选手都击倒红字木柱,则以击中木柱个数多者为胜。

木柱上的15字与当时社会公序良俗密不可分,“仁者胜,滥者负”的规则可见催人向善的良苦用心。木射将礼仪与技艺、体育与道德融为一体,寓教于乐的比赛规则设计,无疑是古代中国运动项目的重要文化底色。

弄潮:古人玩转冲浪

农历八月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钱塘江水受到一年之中最大的引潮力,这就形成了一道自然奇观——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潮水汹涌来袭时,一群披散头发的吴越男儿打着赤膊,手举旗盖,迎着巨浪嬉戏,展示高超的水上技艺。那时,这项勇敢者的运动被称为弄潮,也称弄水。

简单地说,弄潮就是没有踏板的冲浪运动,在潮头踏浪戏水。很多看过现代冲浪运动的人,都被冲浪者的勇气和技巧折服,感慨不已。可如果你了解到古人弄潮时的勇猛,或许你更会为他们的技艺和胆识惊叹。

水秋千:高质量跳水运动

古代虽然没有“跳水”之名,但很早就有了和跳水运动、技术非常相似的运动项目——水秋千。

水秋千,顾名思义,是在水上荡秋千的意思。表演前,需要有两艘雕画精美的大船停在水中,将高耸的秋千架起。表演时,在秋千摆动到几乎与顶架横木齐平时,表演者从秋千上凌空起跳,在空中完成翻筋斗等花样动作后,直插入水。据记载,宋徽宗赵佶十分重视这项运动,会在每年的表演结束后为优秀的表演者分发奖品,以资鼓励,也正是在宋徽宗赵佶的影响下,这项运动的影响力在当时得以扩大。

冰嬉:被乾隆称为“国俗”

煮雪烹茶,踏雪寻梅,湖心看雪。一般冬季的时候,人们印象中的古人都是赏雪伤冬。实际上古人也热衷于玩雪玩冰,在宋代,人们就有了滑冰运动叫做“冰嬉”。

到了明朝时,冰嬉就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宫人们用木板制作成滑冰的工具铺在结冰的河面上,然后进行游戏。清朝,冰嬉运动则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乾隆十年(1745年),冰嬉被乾隆钦定为“国俗”,并形成每年阅视冰嬉的制度。随后“冰嬉”一词被宫廷和民间广泛接受,逐渐成为中国北方冰上运动的总称。

(综合自凤凰网、光明网)

猜你喜欢
木柱弄潮蹴鞠
蹴鞠
复合加固圆形木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弄潮青春
四面受火木柱耐火性能试验研究
FRP加固木柱轴压性能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40年 荆楚弄潮40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冲浪弄潮 再创辉煌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