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研究的融合发展

2023-10-25 16:52:01朱艳敏王亚莉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学机器人工智能

朱艳敏 王亚莉

摘要: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35号文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文件指出我国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新时代,心理学与互联网、大数据、神经网络、脑科学相融合,人工智能心理与行为研究或者认知智能的研究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自人工智能诞生以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融合,为心理学提供了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应用程序,也成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关键词:人工智能 心理学 融合发展

  • 人工智能及其学科的诞生

人工智能简称AI,是世界三大顶尖技术之一。人类通过研究和使用人工智能完成人类智力或者体力完成的事,甚至研究如何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事。人工智能的产生及发展具有短暂的历史,但是自诞生起尤其是近年来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已经被逐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工智能的诞生也有其机缘巧合。1950年,图灵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并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即人与机器展开对话,如果不能被辨别其机器身份,那么这台机器就是智能的。同年10月,图灵发表论文《机器能思考吗》,这一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也让图灵成为公认的“人工智能之父”,对后世影响深远。1956年,在达特默思会议上,纽威尔和西蒙等人针对机器具有人工智能的可行性进行了商讨,在这次会议的文件中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学科便应运而生。西蒙作为著名的心理学家,将人工智能和心理学结合起来,为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融合即认知智能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研究的融合发展历程

在2017年国务院颁发的通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还指出要开展跨学科探索性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从时间维度可以将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知识体系的融合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图灵和米勒等人对机器认知与学习等进行了概念性初探;第二阶段,二十世纪70-90年代,纽厄尔、西蒙和莱尔德等人在模块记忆和层级分析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信息处理模型进行了系统性构建;第三阶段,二十世纪初,融合神经生理学的降维数据信息认知理论的发展;第四阶段,兴起了人工智能贝叶斯大脑与深度学习理论。

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人工智能与心理学不断融合发展,从最简单的人工智能符号处理系统升级到如今的脑神经系统,学者们力图找到一套可以统摄人工智能知与行为认知统一理论。

三、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研究的关系

1、心理学为人工智能提供方向指引

早在1958年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纽厄尔与西蒙就曾明确指出:心理学是人类解决问题的行为基础,同时也是人工智能认知行为理论发展的根基。如果说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智能,而人工智能研究的是如何模拟人类的智能。要想让机器具有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有理解、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需要向机器输入知识,在充分总结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心理模型,并在机器上模拟,最终使机器表现出智能的行为。让机器具有知识是机器具有人工智能的前提。人工智能与多门学科相融合,形成不同的分支和发展方向。而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相融合就是其中之一。就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来看,人类智能中直觉思维层面和简单重复动作此类较为基础的部分已经被人工智能很好的模拟;人类智能中逻辑思维层面和复杂连续动作等具备一定复杂性中等部分被人工智能初步模拟但不够完全,不够成熟;人类智能中辩证思维层面和高难度、高精度动作这类具有社会性的高级部分还不能被人工智能模拟。此外人类心理中的意识与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格等人类自己还尚未探究清楚的部分,人工智能更无法得之精髓。整体来看,从人类智能已能够被人工智能模拟的部分,到人类智能未完全被人工智能模拟的部分,再到人类智能尚不能被人工智能模拟的部分,这种层次的不断上升体现了人类智能或人类心理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从物质性到社会性的不同层次,人类的心理和智能同时具备着这些不同层次的特性,是其高度综合。

2、人工智能为认知智能心理学提供技术支撑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1860年费希纳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心理学的实验基础,并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费希纳定律:S=K·lgR,提出了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首次将人的心理现象量化的表达出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办第一个心理研究实验室,实验心理学这门学科得以诞生。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在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就更加重要。数据的支撑能够更好地证明实验的信度,也能促进理论的效度。然而,随着实验样本统计数量的增加,实验精确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统计学中传统的概率、方差分析等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数据统计和分析的需求,这就对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工智能在心理学中的应用,不仅为心理学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数据分析工具,也提供了实用有效的算法应用程序。其核心技术即是通过构建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2019年朱廷劭在《人工智能助力心理学研究的应用场景》一文中指出,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在用户授权而又未感知到测量目的自然状态下,通过录音面部变化等采集到生态化的行为数据,提高了研究结果的效度。2020年赵楠、朱廷勋等人在《武汉“封城”对民众心理行为的影响与对策建议》一文中通过对大规模微博用户的数据分析及生态化识别操作,展示了在“封城”背景下武汉民众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用趋势图直观表达出来,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算法,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训练学习,从而构造模式识别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对未知数据做出类似于人的决策。

总之,人工智能和心理学的融合发展,不仅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工具性价值发挥,也提高了心理研究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2018,《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人民日报》11月11日,第1版.

[2] 本书编写组,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北京:人民出版社.

[3] 杨利,丁娇,胡天寒,刘影,王婷婷,人工智能应用于心理学领域研究现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1),1-3,6.

[4] 刘鸿宇,彭拾,王钰,人工智能心理学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1,43(2),10-19.

[5] 朱廷劭,人工智能助力心理學研究的应用场景,[J],学术前沿,2019,20(6),49-53.

[6] 赵楠,朱廷劭等,武汉“封城”对民众心理行为的影响与对策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心理学机器人工智能
机器狗
环球时报(2022-07-13)2022-07-13 17:18:39
机器狗
环球时报(2022-03-14)2022-03-14 18:19:44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爆笑心理学
未来机器城
电影(2018年8期)2018-09-21 08:00:06
爆笑心理学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