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标准化趋势研究

2023-10-25 06:42孙祥喜宋佳奇
商展经济 2023年18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标准化贸易

孙祥喜 宋佳奇

(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平度市支会 山东平度 266700;2.平度市人民医院 山东平度 266700)

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受到很大制约,但疫情也给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带来新的变革和机遇。标准化建设是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针对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标准化的研究较为匮乏。进入后疫情时代,正确把握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标准化发展趋势,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必须正确认识和认真对待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1 服务贸易与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发展概述

1.1 服务贸易概述

1.1.1 服务贸易的内涵

《“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指出: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对外发展空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1.1.2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

伴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贸易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平台载体加快建设,各类新模式新业态不断产生并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对外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对不足。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新冠疫情影响深远,服务贸易显性和隐性壁垒增多,发展面临不稳定性。国内部分服务领域开放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2 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概述

1.2.1 我国在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方面推出的政策举措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12大类中的“其他商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地位。

我国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服务贸易,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健康发展。从2020年起,人力资源服务业每年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1年10月,商务部等24部委制定《“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支持专业服务贸易发展,推动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贸易走出去,拓展专业服务国际市场;2021年11月,人社部等5部委公布《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探索建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同月,商务部会同7部委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等4个领域专业类服务出口基地评审工作;2022年3月,认定首批12家人力资源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2022年9月,商务部发布《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1》指出:在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研究新设一批突出专业特色的服务出口基地,引领带动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

1.2.2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数字化、国际化水平取得较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稳步持续推进。同时,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业务种类趋同、差异化不足。我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且经营业务的同质化比较明显,大多数是针对用工单位用工需求,提供劳务派遣服务为主,业务内容同质化严重。由此带来残酷的市场竞争,行业“内卷”严重,对企业个体发展不利,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二是从业者业务能力亟待提高。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主要从事的是知识密集型生产,从业者应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劳务用工实务和相关法律、涉外政策法律、外语、商务沟通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但目前我国相关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务的高素质人才较为缺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当前,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十分明显,重新塑造了人力资源服务贸易的形态,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虽然大多数单位都在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电脑进行内部管理,但在信息化管理与运营分析方面却没有太多的内容,只有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报表编制,并没有体现出它的真正价值[1]。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缺乏,科技赋能方面不到位,中小型企业表现尤其突出。

四是业务类型集中在传统服务领域。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从业机构的主要业务范围仍然集中在人员招募、员工培训、人事委托代理、劳务派遣等传统服务领域,主要充当劳务中介、信息中介的角色。跨国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高端人才招募、人才评价管理、员工开发管理、信息咨询等高端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领域仍属于发展短板。

2 标准化与人力资源服务贸易

2.1 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标准化的内涵

标准化管理的概念是从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发展而来的。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对人力资源服务业而言,标准和标准化工作是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增强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标准化,就是将标准化管理的理念与人力资源服务贸易相结合,将标准化管理应用到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采取PDCA循环,实现人力资源服务贸易的流程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从而达到责任清晰、标准明确、程序严格、管理规范的目的,提高整体人力资源服务贸易管理水平。

2.2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标准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发展,我国企业参与国际服务贸易、海外劳务合作等全球经贸合作业务活跃,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服务和管理日益规范。但由于我国相关业务开展较晚,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不规范的情况。

2.2.1 对标准化有关事项参与和了解不够充分

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行业标准,但由于标准化相关思想理论引进中国的时间较短,导致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很多从业者对其认识不够清晰,缺乏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企业主动参与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标准化建设的主动性不强,导致工作难以达到预期,因而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

2.2.2 标准化有关的制度规范不够健全

要想发挥标准化在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中的作用,离不开健全的机制和制度。但从企业和行业发展现状来看,现有制度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相关标准建设缺失、滞后、不统一,导致不系统、不科学、低效率等问题,不仅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还容易在实际工作中造成纠纷和矛盾,严重影响生产经营和服务效率。

2.2.3 专业性标准化体系较为欠缺

由于服务贸易领域涉外的特殊性和敏感性,要求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企业和从业者在涉外业务中既要遵守涉外法律法规,也要维护好企业和员工的正当权益,对企业和从业者的知识能力要求更高,对专业化、标准化体系要求也更加严格。但目前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使用的大多是人力资源行业通用标准,缺乏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专门标准。

2.2.4 标准化专业人才和学科建设欠缺

人力资源服务贸易的特殊性、复合性对从业机构和从业者的人员数量、质量、专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尽管近年来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标准化研究和学科建设、标准化专业人员培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标准化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 后疫情时代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3.1 新冠疫情对人力资源服务贸易的影响分析

3.1.1 新冠疫情对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带来的冲击

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大部分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经营发展危机,许多企业不得不通过裁员的方式来降低成本、维持生存。疫情引发的人员隔离、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等问题,使得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受到严重冲击。

一是对外劳务合作需求受疫情冲击严重。新冠疫情期间,由于人员出入境政策、海外用工需求发生变化、企业用工结构发生变化、员工出入境意愿降低等因素影响,对外劳务合作业务遭受严重冲击。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在订单和业务量急剧下降的影响下,生产经营状况不佳,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需求出现大幅度下滑。

二是企业人力资源面临流失与闲置并存的双重局面。一方面,新冠疫情对企业的外部环境造成巨大冲击,导致企业内部人员流动性增强,一些岗位出现了人力资源流失的情况;另一方面,受疫情冲击,一些企业被迫进行技术升级、结构调整甚至转产,部分员工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难以胜任新的要求,由此出现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人力资源闲置。

三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后疫情时代企业受疫情冲击后,在人力资源成本管控方面面临更大压力[3]。一方面,部分行业和企业在疫情期间员工离职率上升,导致不得不重新开展招募、甄选等工作,增加了企业的直接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因疫情而增加的远程办公系统采购维护成本、因新冠肺炎导致的员工休息休假天数增加等,增加了企业的间接人力资源成本,降低了人力资源效率,影响了员工培训开发等工作的质量效果。

四是人力资源服务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后疫情时期,大多数企业已经逐渐实现了复产复工、恢复发展。但部分行业受疫情后续延宕、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市场表现低迷、经营不景气,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造成巨大影响,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结构、企业规模、数量等重新进行洗牌。

3.1.2 疫情对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带来的变革和机遇

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但也催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理念、手段、形态、评价发生变革[4]。

一是疫情加速人力资源服务贸易行业转型和市场整合。新冠疫情冲击了传统人力资源服务贸易行业,加速了行业的转型升级。受疫情影响,许多规模不大、品牌不强、缺乏稳定优质客源的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从业机构出现倒闭、裁员、被兼并收购等问题,而另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能够适应时代和市场变化的机构逆势而上获得发展,加速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从业机构重新洗牌,推动市场整合。

二是疫情使企业更加重视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疫情期间,企业需要及时、准确统计上报员工住址、行程、健康状况等信息,推动管理模式由传统的手工登记模式向远程办公、居家办公、信息化管理等灵活工作方式转变,从而促进企业应对不确定性风险挑战、提高运行效率、实现精准有效的服务管理。

三是线上渠道的人力资源服务获得较快发展。疫情期间为减少人员聚集和面对面交流,企业积极发展线上模式的人力资源服务,员工招募甄选、面试、培训开发等服务广泛采用线上渠道,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贸易行业技术更新、系统升级、硬件设施完善,加速人力资源服务贸易行业转型升级。

四是疫情催生和增加了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新需求。疫情促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更加重视劳动者身体健康,要求相关机构提供安全的工作场所、便捷的工作流程、加强劳动者身体健康防护,在线面试、线上培训、远程办公、跨区域安全流动、场地卫生安全防护等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需求不断增加。

3.2 后疫情时代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标准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广度、深度、力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开放型经济体制和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推进,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贸易融入全球人力资源要素配置体系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加之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挑战和变革机遇,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3.2.1 标准化建设越来越规范、健全

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人力资源服务贸易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务院发布的《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第五条明确指出:“国家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在行业引导、服务规范、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作用。”人社部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探索建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企业对标准化工作越来越重视,参照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对企业内部流程和有关管理制度不断进行简化、优化、量化、细化,逐步建立契合自身的标准体系,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规范员工行为、考核员工业绩,可以促进员工自觉掌握专业知识,学习互联网+人力资源知识,并把专业知识应用于人力资源服务的业务操作中[5]。

3.2.2 集群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集群化发展是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发展的一大趋势。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企业唯有合作才能生存,唯有抱团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开报道信息显示,2022年3月,全国12家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发展基础良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园区被人社部、商务部联合认定为首批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根据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1》披露的数据,这12家基地共集聚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企业847家,其中332家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人力资源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41.63亿元,为打造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载体和集聚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的建设能反映出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各地人力资源服贸企业通过“抱团”发展,打造区域性人力资源服务高地和集聚区,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凝聚形成对外国际竞争的合力、形成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领域新优势。

3.2.3 融合化发展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与新兴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等技术方兴未艾,现代科技在简历筛选、员工招聘甄选、员工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劳务派遣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人力资源+互联网”“人力资源+数字科技”“人力资源+线上服务”等多元模式快速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不断加深,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向现代服务业相关细分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相关主体要树立开放式跨界融合的思维,积极转变思维探索行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融合、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融合、企业内部组织与外部生态的交互融合、多种数字技术间的交互融合、产业间的交互融合、线上线下的交互[6]。

3.2.4 数字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数字化逐渐成为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助力服务贸易领域转型升级。疫情期间,通过“在线”“云”“远程”等各类方式开展的服务迅速普及。后疫情时代,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等新兴科技的发展,各类新业态、新模式、新内容层出不穷,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发展迎来巨大变革,加快转型升级。

4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用好人力资源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服贸会等开放平台

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是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集群化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举措。应当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结合实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发展之路。完善和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体系,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打造国家级和地方各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统筹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发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等方面的国家级平台作用,持续推进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领域的政策宣传推介、合作洽谈交流、服务项目对接,从而促进互利共赢。

4.2 加强招才引智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发挥招才引智工作的积极性,对接海外高水平人才,引进具有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的专业人才。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领域人才发展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发挥好人社部门、商务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的资源优势,通过正规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大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领域专业化人才培养,特别是要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数字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现“政产学研”各领域发挥各自所长、实现相互促进。深入挖掘和梳理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领域的常见问题,编写相关专业教材,提升培训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4.3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高水平对外合作

用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契机,提升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合作水平。支持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机构利用自身软硬件基础方面的优势,通过合资入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开展境外业务,建立驻外分支机构,拓展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合作形式,开辟国际市场。针对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领域企业大而不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的现状,进一步放宽限制,加强合作交流,引进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同时,还要主动调整业务结构,积极探索对外劳务合作与国家重点发展行业领域结合点,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技能人才国内外双循环培育,逐步向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商转型[7]。

4.4 加快数字化转型和行业技术创新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顶层设计,支持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推动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融合,研究推出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评价标准,加快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数字化升级,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创新发展。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应积极发展线上服务平台,加强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领域数据信息共享,重视数字化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开辟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新模式、新业态。

5 结语

综上所述,标准化工作对人力资源服务贸易起到了规范、引导作用,是推动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进入后疫情时代,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面临新挑战、新要求,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标准化建设也应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把握时代发展机遇,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服务贸易质量,探索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模式、新体系、新机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标准化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标准化简述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贸易统计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