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实践研究

2023-10-25 06:42:34林芸祺
商展经济 2023年18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监管金融

林芸祺

(海口经济学院东方外贸外语学院 海南海口 571132)

金融科技的核心是风险管控,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范围及数量在不断向外扩展,国内外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分别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特征、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产生机制和影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由于此问题出现的时间较短,人们对此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未能从实践层面对管理优化和防范强化的可行举措进行针对性分析。因此,本文以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为主题和研究对象,以现阶段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展现状为起点,通过采用实践探究、对比分析及文献分析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路径。

1 代表性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现状

1.1 京东金融

京东金融是京东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为顾客和消费者提供金条、白条以及金库等金融服务,且京东金融可根据消费者及用户的还款情况进行信用评估,采用小白守约分的方式合理评价用户行为。小白守约分行为评估机制主要是对用户的消费、理财、身份、资产及关系进行科学评测,提供相应额度的金融服务,能将金融额度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京东金融主要适用于本平台即京东购物平台内部使用,其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1]。

1.2 蚂蚁金融

蚂蚁金融服务是互联网金融产品中用户基数较大、金融业务较广的一种,金融业务涵盖花呗、借呗、蚂蚁保、支付宝支付、网上银行以及余额宝等平台内部所属的金融服务,也包含由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基金、券商理财以及定投等业务。当前各大平台软件和系统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紧密,支付宝与消费软件和网购软件、短视频平台之间皆设有共同的金融通道,消费者可以便捷地进行金融支出,超前消费。当用户通过信用审核和信用评估之后,便享有先用后付的权力,在淘宝及天猫电商平台延后支付商品费用,使用哈罗单车软件时可以免押金骑行。蚂蚁金融对用户的信用评估与积分记录主要是通过芝麻信用评价体系发挥作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身份证明、人脉关系、行为累积、守约记录以及资产证明等,涉及行为人个体、家庭以及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评测。

1.3 腾讯金融

腾讯金融旗下设有财付通、微众银行、微信支付以及零钱通等业务板块,金融理财服务有信用卡借款和还款、理财通及保险服务[2]。微信支付会根据用户的实名信息身份的真实性和稳定性、微信支付的使用频率和活跃性、信用评估历史和记录,形成和更新微信支付分,微信支付分可用于微信平台合作方包括滴滴出行和美团平台部分业务的运用。金融企业和金融服务与不同平台软件合作,广泛分布于互联网中,累积了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以大数据分析手段来获取和掌握用户的支出情况和消费习惯,以科学的评估结果充分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从而开发和挖掘其潜在的资金需求,针对性地推出金融产品,获取利益。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成本较低,一般以系统推送的方式出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且金融借款和消费业务十分快捷方便,无需冗余的审批程序,用户可快速享受金融服务,因此,互联网金融服务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与推崇,尤其是年轻群体,互联网金融是其消费与支出的首要方式。依照长尾理论要求,金融客户群体一般分为大客户和小微客户两种,大客户占20%,小微客户占80%。银行及其他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主要为大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群体为小微客户,其金融内容及金融形式更符合小微客户的需求,可以满足大多数小微客户的消费需要和金融需要。

从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金融服务将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在科技、信息技术及大众需求三方的有力支撑下,金融平台不断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丰富、优质的金融产品。2018年互联网金融数据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网上贷款金融总数大约为1.5万亿,且呈上涨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空前巨大,增长规模和增长速度都在近年来得到了验证。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产品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大互联网平台竞相进行技术变革,以期占领发展先机,抢占客户资源[3]。

3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征

3.1 风险传播快

传统金融企业的风险处理方式主要为内部消化,风险较为集中,不会涉及和影响其他机构。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很容易向外扩散,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在高速运行的互联网机制的助推下,互联网风险传播很难得到控制。互联网金融中管理和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3.2 风险危害重

基于互联网金融易于操作、难于监管的特点,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财产诈骗活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金,导致用户个人利益和信用受损。互联网金融可以在短时间内累积风险,达到一个临界点后风险爆发,积重难返,由此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伤害。

3.3 风险防控难度大

当前针对互联网领域的管理与监督以及法律法规的构建还不够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严重不足。互联网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过程中,往往是个体利益受损或出现问题时,金融风险机制才开始发挥作用,不能及时预防和较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4]。不同平台、软件和系统中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内容有所不同,这也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督困难重重。

4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几种典型代表

4.1 信用风险

FICO 模型是当前各大互联网金融企业消费信贷信用评分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来源,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全自动化评价系统,具有科学化、数据化和缜密化等突出优势,当前芝麻信用的评分机制便来自这一模型理念。虽然目前对用户的信用评估已趋于完善,但由于银行、央行及互联网等多个组织机构之间未能开通和形成信用数据共享机制,彼此之间的信息记录还不能进行充分、流畅地交换与运用,导致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收集与获取个体征信、银行信用以及其他资金行为信息时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会影响最终的信用评估结果。且用户所填信息的真伪无法验证,信用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也值得考量。只有结合用户工作收入及日常支出、银行流水支出、固定资产信息进行综合评估,了解个体的整体负债情况等,才能真正避免信用风险,降低风险概率。

4.2 监管风险

互联网金融业务有保险业务、证券业务、银行业务以及期贷业务等不同类型的业务形态,各金融业务之间关系复杂、联系紧密,使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交叉性强、跨行业和跨部门等特点。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主要以分业监管为主,监管权力掌控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手中,监管时很容易出现权责不清、监管不当等问题,无法充分、有效地解决金融风险和金融问题。一些金融机构也可能会利用当前法律监管中的漏洞开展违法行为,加剧了监管风险和监管难度,不利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形成绿色业态与健康发展。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了争取市场资源、赢得用户的选择,都倾向于追求业务创新,业务更新速度加快,但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法律条款从拟定、审批到施行需要经历很长时间,因此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与法律制定上存在时间差问题。

4.3 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两方面内容。其一是交易系统性风险,由于互联网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导致交易系统及服务器等出现问题,用户的私人信息和经济交易信息被泄露,从而产生网络诈骗和金融诈骗。病毒入侵及黑客攻击都是当前互联网信息泄露及利益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原因。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人员缺乏专业能力和风险意识,导致平台方不注重金融风险管理,可能会由于操作不当而出现问题;其二是交易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投资人对于金融市场的了解较少,无法预测证券及汇率变动,进行盲目投资而产生的风险。相比之下,市场风险明显具有主动性,而互联网交易系统风险则表现出了被动性,是一种不受行为主体控制的高风险行为[5]。

4.4 逾期风险

支付宝、美团及京东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花呗、美团月付以及白条业务,其中花呗和借呗的日息费利率为0.05%,虽然单看这一数值较小,但规定时间内未还清的金额会按逾期处理,套用公式“逾期金额×逾期天数×0.05%”得出逾期利息,如果一年内还清的话,需要支付的年化利息为18.25%,这一数值十分庞大,已经远远超出了金融理财的可得收益和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逾期风险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金融风险表现形式,还款压力不断增长导致金融企业资金流转和资金回溯较为困难,使得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4.5 资金安全风险

在当前经济业态发展缓慢,国家反洗钱政策纵深发展背景下,国家及经济监管部门明令禁止诱导超前消费和非法集资,规定互联网平台不得将用户所存款项挪作他用,以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及用户的利益,提高金融市场和投资交易的稳固性,使消费者拥有健康正向的消费观念,从消费者主观层面上杜绝不良金融行为,降低金融风险。在此基础上,京东金融及度小满等一批互联网金融产业急需整改与完善,对其中涉及个人利益的条文内容进行修改。

5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5.1 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的现状来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人们的个人利益及金融产品正遭遇着严重威胁。而当前人们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依然停留在初级水平,对一些新出现的金融风险形式不够了解,容易导致信息泄露和财产受损。而互联网金融产业工作人员对金融风险防范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较低,无法较好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突发和复杂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管理和处理能力有待提升。

5.2 安全技术体系构建不全

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是在理财业务、借贷业务、金融业务以及个人金融业务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平台中产生与发展的,对平台和载体的要求较高,需要平台和载体的支撑。而这些支撑性载体与平台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含私营企业,不同主体基于理念、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等方面的差异,对金融风险的处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也不尽相同,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治理程序。虽然部分企业认识到了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但由于企业资金有限,未能购置相应的大数据监管设备,其运转和维护缺乏充分的人力和物力支撑,安全技术体系构建缺乏,监管标准不统一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工作难度较大[6]。

5.3 互联网监管协同性不足

我国采用分业监管的方式进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督与管理,依照不同的金融业务,匹配相应的监管部门和监管标准。当前的金融机构大多是混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可能会导致重复管理、管理机制冗余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同时,互联网金融产业的风险防控与监管大都自成一派,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信息、技术间的流通与共享不足,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资源得不到充分整合与利用,互联网监管的协同性不足,监管效果有待提升。

6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6.1 强化金融风险管控、防范意识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和防范意识是有力提升金融风险治理和监测成效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互联网金融体系行稳致远、系统高效的关键。

一方面,从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来看,互联网金融的运营和监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正视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大互联网风险管理、安全设备及大数据的投入力度,根据用户要求和互联网的发展形势随机应变,革新与完善安全技术体系,形成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与管理。同时,政府及经济安全、监管部门应定期召集互联网企业进行观念培训,与金融安全管理协会、职能部门合作,向企业人员普及金融风险知识和风险管理、防范技能,全面提升社会大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另一方面,从互联网金融用户层面来看,应构建消费者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引导大众投资者理性看待投资收益,通过模拟参与投资的方式让投资者了解和熟悉不同的金融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掌握其优劣势、收益情况,由此能够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和金融产品的特性来科学选用金融产品进行投资,确保双方利益安全,进一步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成效。金融平台应积极配合以上工作,向用户推荐更多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使不同收入群体的人群可以自由选择相应的金融服务,提高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效率和管理质量[7]。

6.2 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法规

互联网金融管理法规政策的制定应依据现有金融环境和金融产品的发展现状,更好地兼顾用户及企业两方的利益,形成规范、安全的互联网金融交易和金融运用市场环境。

首先,充分融合现行监管制度和互联网金融法规,将已经快成型的线下金融管理制度引入互联网金融管理体系中,进行制度之间的查缺补漏和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线上与线下金融管理和风险预防制度之间的衔接性和一致性,实现对内部制度的优化和完善。

其次,使大众成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有力参与方,为大众参与互联网金融管理提供渠道和平台,以大众评审和意见反馈的方式来拓展互联网金融管理的路径,相互监督,使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更加公开、客观、公正。

最后,从金融产业注入制度这一源头入手,全面增强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不同产品的行业风险不同,产业准入制度应根据产业定位和风险等级进行差异化准入,既要有最低的门槛要求和准入限制,也应当分层次进行针对性管理。资质审核机构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技术、风险防范和安全性进行综合检测,确定其达到所需的最低要求后方能给予绿灯放行,构建互联网金融绿色、开放、健康的市场环境。

6.3 构建互联网金融外部风险识别技术体系

统筹互联网金融监管资源,形成互联网金融外部风险识别技术体系,加大金融监控和管理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力度,为纷繁复杂的互联网金融环境治理提供坚实的技术性支撑。第一层级为数据层,用于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分析,其中包括用户基本信息数据、资金流动数据等;第二层级为获取层,获取层可以对获得的源数据进行再次挖掘和整合,筛选和提炼出较为有效的信息和真实的数据内容;第三层级为保障层,主要对数据及信息进行保障和维护,支撑整个金融风险防护体系,使其得以正常运转,防火墙安全体系以及加密分析是其中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第四层级为存储层,主要用来承载用户、企业的运营日志及资金等信息,这一系统依靠大数据HDFS技术,具有较强的记录和存储能力,便于用户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信息选择和提取;第五层级为应用层,根据金融风险的类型形成相应的预测管理板块,涵盖法律风险预测、资金安全预测、交易风险预测、信用预测及数据风险预测管理等功能;第六层级为访问层,管理人员和应用人员可以登录管理信息,对这一机制进行综合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并能够分析决策。

蚂蚁集团在对海量大数据的处理分析过程中,充分利用云计算及大数据两项工具,生成个人芝麻信用分,基于对信用主体的评价批准相应的信用额度。监管机构对上述信用额度的产生维度均要一一进行检测,包括数据的获取渠道、合法性、数据运用的保密工作、个人信用芝麻分的合理程度、是否存在人为干涉等相关指标然后决定是否放宽贷款条件。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被监管机构的基础数据信息无法被公司的负债表和特定的监管指标更替,尤其是仍使用较为传统落后的数据处理工具,监管要想达到预期效果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必须以风控模型的完善和海量合规数据作为支撑,为互联网企业提供更加安全、专业的数据应用、身份支撑和数据建模,针对性解决贷前、贷中及贷后不同阶段的风险问题,快速读取信息和核验信息,加强管理能力[8]。

6.4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全面风险控制

风险转移是有效进行全面风险控制、降低风险频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以京东金融网为例,京东紧抓数智化发展机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机遇,参与实体经济复苏和“三农”事业,并联合安联保险,推出了价格保险及产品责任保险等相关农业保险产品,不断提升金融价值,以实现全面的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产业应加强与其他经济贸易和商务项目的合作,以转移风险,创造更多金融价值。AI 人工智能算法及大数据风控模型能为互联网金融风险预测和风险防控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和数据保障,可以用云决策系统实时计算和监控金融产业的发展信息,交易信息,包括用户的贷款额度、利息及期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的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产业包括京东金融、蚂蚁金融等应当结盟,形成合作机制,共同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与百度、腾讯、阿里等企业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构建金融风险处理机制,整合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共同对抗不法分子和黑色产业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和金融环境。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经济大踏步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各领域、各业态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景象,其中互联网行业更是一枝独秀,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弄潮儿。互联网金融风险既涵盖了互联网本身的风险特征,也涵盖了金融风险特征,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与防范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和大事件,只有不断建立健全法律监管体系、大力开发与研究监管技术,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性和操作水平,才能真正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增强互联网金融的稳固性。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监管金融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大社会(2020年3期)2020-07-14 08:44:16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8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辽宁经济(2017年12期)2018-01-19 02:34:01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
山西农经(2016年3期)2016-02-28 14:23:54
监管
P2P金融解读
监管和扶持并行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2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