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璇 王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主题,聚焦重要时间节点,深情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红色题材电影精彩纷呈,银幕英雄持续走红、深入人心,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发挥了电影艺术在思想宣传领域的塑造力、感染力。中国电影银幕英雄的塑造在建构历史知识、塑造政党形象、整合国家力量、弘扬革命精神、表达情感意蕴、引领偶像崇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代中国电影在塑造英雄人物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及启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价值引领、坚持守正创新、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一、时代特征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重要时间节点、讲述重大战略目标、讲好中国和平故事,着力塑造英雄形象,推动全社會形成了爱国主义学习教育的社会氛围。
(一)聚焦重要时间节点歌颂英雄事迹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收获29亿元票房的《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7组普通小人物与祖国大事件之间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该片以平凡英雄承载的爱国、奉献、牺牲、拼搏、捍卫、坚守的民族精神见证大时代,让观众切实体会到每一个小小的“我”与祖国的生死相依、血脉相连,真情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19万7千多名①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锻造形成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作为爱国主义精品力作的《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艰苦卓绝的英雄事迹,有力诠释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誓死保家卫国的坚强意志和团结力量。同时也深情演绎了一个已经觉醒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情结,深情礼赞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二)讲述重大战略目标彰显英雄本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猝不及防,在此后的三年里,中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疫情防控的胜利。自2020年9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召开后,反映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电影《中国医生》于2021年7月登上大银幕。影片讲述了众多白衣战士平凡英雄的故事。他们以一个个小“我”,冒着生命危险深情演绎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大爱。该片直面现实,作为普通人,在疫情面前,白衣战士带有种种情感,甚至可以说是负面情绪。英雄们也有工作中的委屈,也有对父母、子女的愧疚,更有疫情带来的焦虑与不安。伟大出自平凡,英雄造就伟大。正是这些平凡的白衣战士才使得疫情防控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影片较好地捕捉了抗疫英雄的内心世界,让平凡英雄的故事显得真实而可贵。令人感动的是,当白衣战士们摘下口罩的瞬间,一张张布满勒痕的倦容,彰显着抗疫英雄的医者仁心,成为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历史见证。
(三)讲好中国和平故事诠释大国担当
2017年,兼具爱国主义与动作元素的影片《战狼Ⅱ》风靡大陆,电影主人公为了拯救身处异国他乡的同胞,各种打斗场面轮番上演,英雄故事触发了观众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英雄人物本身又唤起人们内心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影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是和平之师、威武之师,中国的发展壮大是和平的力量、友谊的力量。《湄公河行动》《万里归途》《战狼》系列等影片,不仅传递了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世界观、人类观,为中国大银幕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超级英雄,而且也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国精神,书写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之情、维护和平之志和创造和平之力。
二、价值旨归
新时代中国电影积极塑造宣传英雄人物典型,树立爱国主义标杆,在全社会汇聚起一股强大的爱国主义力量,掀起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热潮,增强了社会大众对国家、对民族的情感认同,充分发挥了电影艺术作品凝心聚力、铸魂育人的作用和功能。
(一)历史记忆的强化
电影作品具有再现历史场景、强化历史记忆的作用与功能。《百团大战》《八百壮士》《长津湖》等作品的推出,陈树湘、杨靖宇、左权、张自忠、郝梦龄、戴安澜等英雄志士,“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历历在目,唤起了观众对历史的追忆、对英雄的缅怀。在新时代,革命题材电影作品的推出,就是要让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因此,人们要发挥重要时间节点承载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重要纪念设施承载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怀,厚植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土壤,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革命故事,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政党形象的塑造
贫困问题伴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一路走来,消除贫困是中国人民历来的殷切愿意。2021年我国实现所有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1]电影《十八洞村》《你是我的一束光》等通过鲜活的个案,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带领一方百姓向贫困宣战的斗争历程;褒扬了脱贫攻坚决战中有突出贡献的脱贫攻坚楷模;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执政为民、人民至上的政党形象。
(三)国家力量的整合
《中国医生》借助艺术的形式,深情讲述了白衣战士在伟大抗疫斗争中主动请缨、牺牲小我、守护人民的感人事迹。该片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动员,调集全国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的强大动员力、引领力、号召力,表达了党的政治主张。影片同时也增强了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对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推进伟大抗疫斗争具有凝心聚力的政治动员功能。实践证明,伟大抗疫斗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有力彰显了党的号召力、民族的凝聚力、人民的向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该片还原了英雄人物的真实本性,塑造了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增强了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四)革命精神的弘扬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非常重视赓续党的精神血脉。毛泽东同志在《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一文中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2]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3]新时代,中国电影聚焦重要时间节点、讲述重大战略目标的作品如《中国医生》,凝结和诠释了伟大抗疫历史事件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4]的精神实质,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内涵,壮大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反映脱贫攻坚的电影,如《十八洞村》《你是我的一束光》等也有力诠释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5]的脱贫攻坚精神。
(五)情感意蕴的表达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意蕴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高度重视情感意蕴在治国理政中的运用和功能,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本质特征。在新时代,中国电影坚持思想博大精深、大众喜闻乐看、制作水平精良的原则,不断推出一大批讴歌英雄人物的精品力作,同样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英雄烈士的缅怀之情、敬仰之情,对英雄模范的尊重之情、礼赞之情,对平凡英雄的崇尚之情、关爱之情。
(六)偶像崇拜的引领
当前个别电视节目高度娱乐化、低俗化甚至庸俗化,偏离和颠覆了大众的价值观及对美的评判标准。现实生活中,少数青少年偶像崇拜也呈现出虚拟化、过度化、低俗化,甚至庸俗化的现象。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电影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心聚力、铸魂育人,注重传承红色基因,着力打造精品力作,塑造英雄人物、礼赞英雄品质、褒奖英雄功绩、宣传英雄事迹、维护英雄形象,积极唱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为全社会感恩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实现新伟业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英雄事迹的广泛宣传、英雄精神的精神引领,帮助青少年找回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模范和榜样人物。学习英雄、争做先锋,做一个勇立时代潮流的弄潮儿,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韶华的“平凡伟业”正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远大抱负。
三、叙事启示
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新长征、新征程,“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始终不渝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永恒主题。作为艺术形式呈现的中国电影作品,在英雄人物塑造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诚然,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今后做好英雄人物艺术塑造的重要遵循。同时也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这些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坚持党的领导
只有加强和改善党对中国电影事业的领导,积极探索和有力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党大国英雄人物艺术塑造形式,才能确保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走得更高、走得更远。坚持党对中国电影事业的领导,具体要求就是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电影的鲜明政治属性,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电影事业发展全过程,贯彻中国电影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的总方针,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决策部署,创新中国电影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用好的精神产品激励人、鼓舞人,用好的精神食粮感染人、熏陶人,用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初心使命、厚植爱国情怀、踔厉奋进新征程。
(二)坚持以人为本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深厚英雄情结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英雄模范给予崇高礼遇和敬仰之情。尊崇英雄,就要礼赞英雄。给予英雄崇高礼遇,邀请英雄出席重大纪念活动、重要节庆活动;尊崇英雄,更要关爱英雄。积极推出诸如交通出行、创业优惠、就业保障等惠英雄利英雄的优惠措施。着力为英雄帮扶解困,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就业、医疗等方面的问题,让英雄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让英雄切实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爱和社会大众的认可。
(三)坚持价值引领
英雄模范来自于人民,他们始终许身于党、心系祖国、一心为民,他们默默付出、公而忘私、辛勤劳作。他们是新时代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代表、先进人物。英雄模范自身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学习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就是学习他们爱党信党忠党的高贵品格、为民务实清廉的高尚情操、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新时代,中国电影爱国主义题材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不仅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崇尚英雄、褒奖英雄、关爱英雄的英雄观,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塑造英雄形象、引领社会价值、营造社会风尚的价值观,推动了新时代形成人人崇尚英雄、人人学习英雄、人人争做先锋的社会氛围。
(四)坚持守正创新
新时代,中国电影坚持守正与创新并举,电影产业不仅迅猛发展,制作水准不断升级、特效技术令人惊艳、题材类型丰富多元,电影作品逐渐走进百姓生活,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中国电影也重视英雄人物在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收获57.75亿元票房的《长津湖》,既有史诗般的宏大格局、扣人心弦的战斗场面,也有感人肺腑的生动细节,再现英雄烈士们保家卫国的坚强意志、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红海行动》《战狼》《战狼Ⅱ》《长津湖之水门桥》等影片扎根生活实际,再现英雄的群体,用银幕礼赞伟大时代,在全社会重塑了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英雄人物,彰显了当下国人最为真切的爱国情怀。
(五)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诸如否定狼牙山五壮士历史、歪曲邱少云事实、诋毁雷锋形象等此类歪曲英雄历史,诋毁英雄人物,损害英雄形象的历史虚无主义一度出现。对于歪曲英雄历史、诋毁英雄形象的行径,绝不能漠然视之,而是要严厉谴责,更要拿起法律武器予以打击,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崇尚英雄、英雄辈出的精神沃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历史虚无主义予以有力的抵制和还击,还原历史真相、还英雄烈士公道。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建立健全,烈士纪念日、公祭日的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和烈士保护法》和烈士褒揚工作意见等制度的出台,更是从法律的角度确保尊崇英雄、敬仰英雄成为社会的共同认识。
结语
新时代,中国电影围绕爱国主义主题的创作硕果累累。如聚焦革命题材的《八百壮士》《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彰显爱国情怀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医生》《战狼》系列,讲述中国和平故事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万里归途》等等,集中反映了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揭示着英雄人物的家国情怀,书写了英雄模范对祖国、对家乡、对同胞的无比热爱,唱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旋律。
“英雄形象的塑造有赖于历史写作、文艺创作、建祠立碑、聚众庆会、仪式展演等媒介的积极参与。”[6]因此要创新英雄模范的学习宣传教育方式,通过会议表彰、仪式活动、文本纪念、艺术塑造、符号象征等途径和手段,既要积极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有效发挥英雄人物弘扬爱国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传播真善美的社会正能量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注重还原英雄人物的真实本性和先进事迹,用英雄的先进事迹感染人、影响人,让英雄模范的事迹可学、可做。
参考文献:
[1][5]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19.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63.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9.
[4]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2.
[6]何玉红.岳飞崇祀与抗战宣传[N].光明日报,2015-03-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