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漪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北京 100068)
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输能力、运输效率等多个方面都有显著优势,相较于其他出行方式而言,其能够更好地保障大众出行的便捷性。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公共交通,采用这种出行方式也能降低城市日常运转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做好对环境的保护。为更好地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价值,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需要针对意外情况进行管控,尤其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问题制订相应的应对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是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它是依据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要求,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公共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以及市域快速轨道系统。所有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都具有较强的运输能力,并且相对于常规的公共交通方式具有更强的安全性,能够有效满足当前我国一线、新一线等城市对运输量的要求,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网。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多处于地下环境,对地上交通的占用率极低,能够有效减轻地上交通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有效降低了交通混乱、交通事故等意外状况的发生率,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个城市的运转效率,其也因此得到了城市居民的支持和认可[1]。
图1 为2020 年全国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制式结构,地铁在整体结构中占78.81%,为我国大众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图1 2020 年全国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制式结构
大众在日常出行时通常对出行时间有较为明确的规划,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这一问题出现的时间、具体的影响、发生的位置都不确定。一旦突然发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问题,乘客往往需要选择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如果影响较大,可能延误大众的出行时间,这会损害大众的利益。
城市轨道交通目前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乘客数量会急剧增加。如果突发城市轨道交通中断问题,乘客很容易陷入恐慌情绪,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乘客的安抚,并尽快疏散乘客有较高的难度,甚至在疏散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踩踏事故。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问题本身可能会对乘客产生不利影响,威胁他们的安全,若不采取有效方式及时处理,可能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安全性与便捷性是大众选择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原因,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问题会直接影响其安全性与便捷性,从而影响大众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信任和认可度。若是经历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问题,大众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心理建设,重新选择城市轨道交通这种出行方式,其间大众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导致城市交通系统中其他出行方式承担的压力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转,不利于城市交通的良好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下客运组织方案需有较强的针对性,应尽量全面覆盖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以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降低意外状况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的应急场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3.1.1 换乘枢纽部分中断
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枢纽位于各条线路的中部位置,如果在这部分位置突发意外状况,造成城市轨道交通中断,换乘枢纽的实际运行情况会直接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管理部门会选择采用大小公交交替使用的客运组织方案来应对这一情况,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乘客的出行需求,以合理管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需要始终明确,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居民上下班的主要交通方式,因此在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会存在明显的高峰期,在这一时间段内很容易在换乘枢纽等关键站点出现换乘乘客大量滞留的情况。为这一问题,各关键站点可采用与其他公共交通运输方式相互配合的方式,将部分换乘乘客转移到邻近线路,以有效降低换乘枢纽等关键站点的客运压力[2]。
3.1.2 换乘枢纽完全中断
若换乘枢纽中的多个站点完全中断,容易造成大量换乘乘客在换乘枢纽中滞留,随着时间的推移,乘客数量不断上升,滞留问题会越发严重,进而给换乘枢纽造成较大的客流压力。换乘枢纽的换乘乘客主要集中于换乘站和本线两端,因此在解决问题和缓解客流压力的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换乘枢纽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缓解客流压力,让乘客滞留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减少时间消耗。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完全中断问题的处理方式如下:如果发生在高峰期,一般选择跨线接驳和平行接驳相互结合的方式来缓解换乘枢纽的客流压力,解决换乘枢纽换乘乘客滞留问题。在跨线接驳和平行接驳工作的实际落实过程中,为保证乘客换乘方案的科学性,必须对换乘线路进行科学调查,避免出现将乘客换乘到故障线路的情况。
3.1.3 线路两端部分/完全中断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线路两端部分/完全中断对整个线路的影响相对较小,如果出现这种类型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可以借助中间站点进行折返,让线路依旧能够正常运转,但乘客无法通过原有方式到达线路两端的站点。在线路两端部分/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点对点的公交客运组织方案做好对客流压力的调整,以有效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3]。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在明确、整合客流组织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工作经验,全面分析客流组织方案的可行性,避免出现问题时客流组织方案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城市轨道交通中断问题的处理方式,更多的是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相协作、配合,以下是常见的线路中断情况下的客流组织方案。
3.2.1 点对点公交客流组织
点对点公交客流组织方案,主要是通过与其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相配合、协作的形式,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情况下的客流组织问题。点对点公交客流组织方案适用于线路两端部分/完全中断或者换乘枢纽部分中断的情况。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线路较为完善,基本在城市内部各个地区都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公交站点,因此,点对点公交客流组织方案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由于公交能够承载的乘客数量有限,远低于城市轨道交通,这也是其更适用于线路两端部分/完全中断情况的主要原因[4]。如果乘客人数过多,采用这种方案进行乘客转运会消耗大量时间。
当前,我国城市公交站点和线路建设比较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各大站点周边基本都设有多个线路的公交站点,因此在转运乘客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保证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乘客转运工作的。但公交线路的交通工具数量、班次基本固定,要保证对乘客的及时转运需要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做好沟通协调,调配部分交通工具共同完成乘客转运工作。
一般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公交站点数量较多,负责乘客转运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对公交站点距离、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等方面内容的考虑,尽量保证乘客在实际转运过程中有良好的体验,以有效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问题给城市轨道交通和相关管理部门整体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
3.2.2 组团公交客流组织
应用组团公交客流组织方案时,需要把握方案的关键点,以切实发挥出方案应有的效果,从而有效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中断问题下的客流组织问题,避免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被打破。组团公交客流组织方案的关键在于对公交站点的选择,需要按照就近原则做好对公交站点的选择,同时需考虑其他换乘站点,以保证能够及时完成乘客转运工作。组团公交客流组织方案与点对点公交客流组织方案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就近公交站点的数量、交通工具的数量不同。相对于点对点公交客流组织方案,组团公交客流组织方案需要投入的精力和调用的公交资源会更多,也能解决更多乘客转运的问题。这两种方案有各自的独特优势,需要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在出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问题时做好选择,以保证对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行高峰期为例,如果出现线路中断情况,会直接影响周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量,增加站点承担的客流压力,也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水平,引发乘客滞留问题。采取组团公交客流组织方案,能通过多个公交站点同时开展客流组织工作形式,有效调整周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压力,同时根据客流量的具体大小,借助多组公交落实客流组织方案,持续降低各个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需要承担的客流压力[5]。
3.2.3 跨线公交客流组织
跨线公交客流组织方案主要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中断情况。换乘枢纽通常是客流量最大的站点之一,并处于换乘枢纽的乘客,其出行方向、出行终点存在巨大差异,采用普通的客流组织方案很难满足大多数乘客的实际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充分考虑换乘站点的运输能力,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所涉及的所有线路,进而采用合理的跨线公交客流组织方案,实现对换乘枢纽等关键站点客流压力的有效缓解[6]。具体而言,在维持城市轨道交通中断线路临近线路运输水平的情况下,通过跨线的方式完成对滞留客流的疏散,充分发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的作用,从而保障客流疏散效果。跨线公交客流组织方案的应用效果表明,其能够达成不同车站同时进行客流疏散的目标,有效缓解换乘枢纽等关键站点的客流压力。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虽然优点显著,但一旦发生意外状况,可能导致更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大,出现突发事件时,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调整客流的工作难度也会更大。而且,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网较为细密,出现问题时,不同节点之间可能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瘫痪。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线路中断相关影响的分析,制订更具针对性、更加全面的应对策略,以合理管控各类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