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根
(河南省安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河南 安阳 455000)
交通安全是全社会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为了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人人都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并做好防范措施。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交通事故不可完全避免。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大、交通设施多样化等原因,交通事故的解决难度也较大。救援团队在抢险救援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直接威胁到待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意识到救援工作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及时解决抢险救援工作团队面临的各项问题,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必须及时制订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将其落到实处。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人员出行量逐渐增多[1]。然而,由于负责抢险救灾的救援人员通常来自消防组织等相关部门,而这些部门的编制数量有限,导致每个地区的救援组织人员数量有限。若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会出现人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同一个地区相近时段可能出现多起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导致救援组织无法正常分配救援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整个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尽管救援人员数量有限的问题可以通过调用其他区域警力或救援人员的方式来解决,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通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的执行效率,也会增大被抽调部门的工作压力。
虽然许多民间救援队伍参与部分事故救援,但大多数地区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要救援力量。在组织队伍中,工作经验较少的人员占比较大。部分救援人员文化知识结构较低,主要在初高中水平,部分人员的思想意志不够坚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待提升,工作态度可能较为消极。
此外,部分救援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交通事故抢险救灾技能培训,只能处理简单的现场情况或根据领导指示解决常见问题。对于复杂程度较高、场面较混乱、伤害严重程度较大的安全事故,这些经验不足、技能水平不高的救援人员难以在第一时间完成相应的救援工作,可能会导致错过最佳救援时机,甚至引发更大的伤亡事件[2]。虽然各地都重视救援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思想培训工作,但部分地区的相关工作流域表面,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救援过程中会暴露出不足。
在处理一些复杂程度较高、救援难度较大的交通事故时,救援时间比较紧迫,救援人员需要借助更专业的救援设备才能更好地完成救援工作。然而,由于交通事故的不确定性较高,针对每种类型的事故配备专项处理设备会耗费巨大成本,不符合实际。
大多数的救援团队通常只配备基础救援设施,部分地区甚至在救援设备方面还存在紧缺情况,抢险救灾工作的开展也就变得更加困难。实施救援时周边环境往往比较恶劣。
一是交通事故多发生在晚上,特别是郊区的交通事故不易发现,加之照明不足,会大大增加事故救援的难度。
二是事故地点地形复杂多变,有的事故车辆侧翻滑进农田、山脚甚至水塘中。
在专业救援设备配备不足的情况下,会影响抢险救援工作的时效性。
由于交通事故情况多变,很多情况下无法按照固定的程序开展救援,需要救援人员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丰富的救援经验[3-5]。例如,某运砂车与同向行驶的小轿车发生碰撞后侧翻,导致砂子堆压在小轿车上,完全埋压住了小轿车,前排两人、后排一人被困,被困人员受伤并缺氧,情况十分危急。在看不清伤者的情况下,营救难度可想而知。由于伤者被埋压,不能使用大型挖掘机械,只能依靠消防队员一边破拆一边用手扒挖,一点一点把受伤人员挖出来。这样的情况与日常的演练操作有很大的区别,对消防人员熟练操作破拆器材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实际工作中部分消防人员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应变能力,遇到特殊情况很难圆满完成任务。
当前,交通事故抢险救援工作中存在行动指挥程序不清晰等问题。特别是在重特大、影响较大的交通事故中,救援组织的救援行动与管理层的指挥不协调,不能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救援组织救援工作的成效。比如,在一起三车连环相撞的事故中,一边是交警部门实施牵引,另一边是消防部门实施牵引,但是没有统一的指挥命令,牵引没有同时实施,中间车辆发生滑动,影响了救援行动的效果。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加强统一指挥和协调,确保救援行动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不同地区救援任务的工作量不同,各个区域的救援团队应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向上级反馈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申请救援人员数量,并依照相应的岗位要求合理分配消防救援队伍内部的岗位比例,提升队伍救援工作队伍的救援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区域现有的人力资源,协同各个单位,联合开展救援工作,形成更大的救援力量,共同维护良好的安全交通环境,促进事故安全解决效率、抢险救灾能力的提升[6]。
想要有效解决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将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必须从根本上严抓整体组织的作风习惯,加强各项培训,重点突出技能培训和思想培训。
第一,必须注重提升救援人员的技能,以切实提高实际救援能力为根本目标,落实各项培训的内容,让救援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救援技能,熟练使用各项救援工具,面对复杂情况时能保持冷静、准确判断能力。可以适当在培训内容中加入一些模拟事故险情的培训情景,让救援人员能够熟悉救援过程中的各项重要细节,面对突发情况时,保持心态平稳,避免因慌张而出现失误。同时,要加强训练,帮助救援组织队伍总结经验、提升能力,能够准确制订救援方案,确保各个救援人员都能熟悉整个抢险救援流程的细节,能够更快适应不同救援岗位的工作。
第二,要重视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救援队伍的思想水准,以确保救援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各项复杂、艰难的工作[7]。人在持续高压的状态下,很容易出现负面心态,为了提升队伍的工作作风与职业素养,将救援团队整体的工作氛围调整为积极向上的状态,必须时刻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救援人员能够时刻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工作中更加细致到位,保证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想要进一步提升交通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质量,还应积极引进先进、专业、高效智能的救援设备或系统。当前,智能化技术高速发展,在交通事故救援抢险工作中也应尽可能应用更多先进的智能设备,为救援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圆满地完成更多救援工作。
比如,可以引入能够处理复杂情况的吊车、可以潜入水底或者山坡下的专业探测器,以及可以穿梭在废墟堆当中的灵活小车等。对许多地区的救援团队来说,这些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上级机构应结合各个地方的救援需求,合理分配专业设备,或者在特定地区配备专用设备,以确保在救援的关键时刻,设备能迅速送达目标区域。
此外,可以引入更多专业系统辅助开展救援工作。比如,交通事故自动检测系统,其能够定时监测各个重点区域,发生事故时可及时报警,分析故障原因,给予救援人员更多科学专业的建议;还可以采用区域救援调度一体化系统,充分调动区域内部各个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充分利用各个区域内部的有效资源,壮大救援力量;采取智能化救灾分析系统,辅助救援人员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救援方案,如根据最优路径算法等高效算法,处理人力无法顺畅解决的计算任务并制订方案,通过程序算法拟合测算,得出最佳的解决策略,以提高救援工作的专业度和精准度。
科学严谨、专业有效的救援方案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利用好救援设备,及时解决问题,且救援方案不应是固化的,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救援方案[8]。救援团队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具体的交通事故,不断优化救援方案的各项细则。
比如,遇到不同危险级别的安全事故时,要采取哪些安全措施,应对没有遇到过的安全事故时,需要采取何种救援应急方案。需要根据外部环境情况、救援进展情况、事故发生区域、事故伤害范围、受伤者的实际情况等指标对救援方案进行调整,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优先处理最棘手的难关。形成科学、专业的救援方案之后,工作人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操作方式,严格遵守方案细则,听从整体指挥,时刻提高警惕,做到随机应变。
在到达现场着手救援前,消防人员应及时查明和核实事故情况[9]。应采用询问现场有关知情人和实地勘察的方法,了解和掌握现场情况:
一是被困、伤亡人员数量和位置。
二是油箱燃烧爆炸的可能性,是否需要水枪冷却保护。
三是需要破拆的部位以及破拆的途径、方法和辅助手段等。
四是现场化学危险物品泄漏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险情。
五是现场可利用的救援条件和不利因素等。
了解和掌握情况后,及时制订救援方案:
首先,根据已经确认的现场情况,判断事故性质。
其次,确认待救者人数,观察伤员受伤的程度、部位,按照轻重缓急顺序确定最佳的救援手段。
再次,判断切割什么部位或采用撬开、扩张、剪断、牵拉等措施是否有效,并准备好相关器材。
最后,在事故现场进行救援作业时,应提高安全意识,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救人第一”是消防队伍抢险救援的指导思想,在控制险情和确定被困者或伤员所处部位及其分布后,及时实施救援。
例如,事故后车辆零部件大面积损坏,驾驶室变形,乘车人员伤亡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首要任务是设法救人。要合理使用扩张器、液压多功能剪、切割机、消防斧、起重气垫等可利用的破拆工具实施破拆,积极营救被困人员。并根据需要调集大型牵引起重车辆到场协助救助。在破拆时要注意,对于有火灾危险的部位,破拆时应用雾状水实施掩护,或用石棉毯遮盖,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花,发生火灾,增加抢救被困人员的难度,扩大损失[10]。
如果车辆相撞发生火灾或电路起火,要及时扑灭火灾。灭火时,应尽量采用雾化水流进行灭火和冷却保护,用喷雾水冷却事故车辆油箱,用泡沫覆盖地面流淌的燃油,消除潜在危险,为营救被困人员创造条件。现场的初级救护是整个急救工作的关键,是伤员获救的前提。因此,消防救助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在施救过程中,应先做好被困人员的情绪稳定工作,放松被困人员紧张情绪,采取科学、合理的救助方法施救。救护人员到场后先对伤员进行有效的处理,救护时,救护人员和消防队员要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救助程序和要求进行,减少伤员痛苦,避免二次受伤[11]。
综上所述,针对交通事故抢险救援中存在的救援人员数量不足、救援组织整体技能水平和思想意识不到位、缺乏专业的救援设备、救援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可采取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壮大救援队伍力量、不断加强救援队伍的技能培训与思想教育、采用更加先进且高效智能的救援设备或系统、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救援方案等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将交通事故抢险救援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控制事故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