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验式审美课堂的理论思考与模型建构

2023-10-24 10:36顾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学课堂审美教育

顾艳

【摘要】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人格、情感、素质均得到共同发展,这就需要学生进行亲身体验,通过自己的感知能力来感受各个学科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小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需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利用自身教学经验结合学科特点设计一系列的体验式审美教育活动方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课堂  体验式模式  审美教育  思考与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9-0025-03

新课标针对审美教育有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思想品格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其在学科知识中逐步形成高尚的思想品格,从而实现保障学生稳定和谐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开展审美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其设计各种体验互动。在此背景下,如何将审美教育与体验式教育进行有效衔接,让学生在体验式课堂上感知知识的魅力、享受美的体验是教师首要面临的教学难题,也成为构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

1.对小学体验式审美课堂构建的思考

1.1构建体验式审美课堂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推广与落实,素质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主要教学任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需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在教育任务中,并跟随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而进行实时调整,从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高雅的审美取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其鉴赏美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审美教育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能凸显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基于此种优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审美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发挥审美教育的育人价值。中小学新课标将审美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条件,提出了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以审美教育为目标的教学任务。通过强化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其具备较强的审美创造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科语言和文化作为传播介质,让课堂教学活动与审美教育衔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预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将审美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利用以往的体验式课堂教学经验,去完善、引导审美教育的教学实践[1]。通过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式审美实践活动,能够释放学生的心灵,使其在感知美、理解美的同时,获得更高层次的自主审美意识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和迁移,构建符合自己审美认知的学习体系。基于体验式的审美感悟教育,能够充盈学生的内心世界与精神世界,为其审美观念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空间。

1.2对体验式审美课堂教学的理解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体验式教学的优势与价值,全面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所学课程的乐趣。小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均为基础性知识,对学生起到启蒙教育的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对基础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还需要让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觀。在此期间,教师需调整自身教学状态,以热情、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生,设计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使其对学科知识逐渐产生学习兴趣,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2]。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不能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依据,需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赋予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在落实因材施教的同时,也需做到多管齐下,让学生在实际体验过程中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2.小学体验式审美课堂的构建策略

2.1构建情境模拟型课堂

构建情境即情境模拟,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学习认知与经验的教学情境,让各种教育信息实现相互交叉与深度融合,促进学生产生熟悉感与真实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使其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3]。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时,需要让学生按时间顺序描述老北京人过春节,分清文章详略,同时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说出自己过春节的方式,感受文章“京味儿”的语言写作特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提前了解每个学生的籍贯、所在地区过春节的习俗,并准备与之对应的物品带到课堂之上。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从教师准备的物品中挑选与自己记忆相符的物品,从而创设出亲身体验的教学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利用环绕影响设备播放与春节相关的音乐,通过VR技术展示“逛天桥”“逛庙会”的视频,这些情景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但是VR技术具有较强的立体性与直观性特点,能够让学生产生置身真实情境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审美意识,从而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通过实践教学可表明,让学生自主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学习比教师督促学生学习效果更佳,学生也能享受心神愉悦的体验。在情境模拟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并注意以下教育问题:

(1)避免情境模拟“表面化”

情境模拟是衔接学生与学科知识的纽带,既要以教材为中心设计教学流程与内容,又要根据教材思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还要综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知识掌握能力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境模拟的引导作用。然而不是所有教材内容都符合情境模拟教学法,教师不能一概而论地应用此种方式来构建体验式审美课堂。

(2)避免情境模拟“简单化”

情境模拟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不是为了创设情境来开展体验式教学,教师应重视情境过程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知能力体验学科知识的魅力与乐趣,这样才能提升其审美意识与能力。

(3)避免情境模拟“碎片化”

体验式审美课堂以学生为核心构建知识、创设情境,教师在其中充当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若想精准把控课堂节奏、掌握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效果,实现对后续教学活动的优化调整,就需要积极参与到情境模拟中,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2.2构建活动实践型课堂

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深入,西方教育思想逐渐渗透到我国素质教育体系中,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也出现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诸如课堂教学活动化、游戏化等方式已成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4]。这些教学方式能给学生带来较为直接的情感体验,同时具备“现实化”的特点,能够拉近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活动实践可赋予课堂教学趣味性,提升学生参与“全面性”,尤其对于后进生来说,此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其对学科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究兴趣。另外,活动实践教学还可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生成,使其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单元为例,在让学生认识东、南、西、北时,教师可打破原有的课堂授课模式,将操场作为活动教学场所。首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站在操场上绘制出操场东、南、西、北方向的物体。然后,教师需要参与到活动中,引导学生按照顺序进行绘画,此过程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思维,教学气氛也尤为活跃。另外,学生会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讨,思维不断发生碰撞,深入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体验实践活动的乐趣。因此,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教室之内,还可拓展到教室之外,同时教学活动除了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学习成就感与自信心。随着内心世界的逐渐丰富,审美意识也会所有提升,从而推进小学教育体系的优化与改革。

2.3构建生态自然型课堂

新课标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活体验,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从多角度开展体验式的审美教育活动,促进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的有效衔接[5]。基于此,教师应注重体验式教学的灵活性。体验式教学法包含很多路径,按照学习类型可囊括触感体验、听觉体验、视觉体验等多重感官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学生的特点,筛选合适的教学手段营造自然生态型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舒适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感悟、认知学科知识,享受其中的无限乐趣。以美术学科来说,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学校可打造汇集生态教育、科技体验、实践活动于一体的“智慧生态馆”,其中可涉及各种大自然生态事物,比如设置森林、海洋、溶洞、湿地、沙漠、田园等地貌,还可融入各种动植物标本。“智慧生态观”应突出自然性,利用小麦、花生等农作物和常见家禽打造农田生态景观。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眼界,有条件的学校可构建一条海洋走廊,当学生走在长廊时犹如置身于海底世界一般,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些场馆的建设可给美术教育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能让学生近距离地体验大自然。因此,教师可将学校建设与美术课堂教学相连接,既能为体验式课堂提供便利的构建条件,又能充分发挥学校场所建设与美术学科的美育功能。比如在学习苏教版美术教材中有诸多绘制动物特征的课程,针对此类教学内容,教师可通过学校生态馆开展体验式审美教育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生态馆中的动物特征,从而获得较为直观的学习体验。再比如学习“园林”等美术知识时,可让学生观察生态馆中的地貌特征,以此来创作更加立体、形象的园林画面。

2.4构建感知领悟型课堂

新课标倡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知世界。以音乐学科来说,它既能让学生聆听美妙的音律,又能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领悟世间冷暖,由此可见,音乐是通过聆听手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教师需要将音乐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拓展到音乐本身以外的层面,除了要達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之外,还要从情感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产生思考思维与情感领悟。如何赋予课堂教学更多的情感,教师需要先做好功课,深入挖掘音乐教材的育人优势,通过情感呈现与交流探讨让学生获得表达音乐情感的技能。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唱、演是基本的教学能力,既要利用优美的范唱歌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音乐学习兴趣,又要借助舞蹈功能与学生形成肢体情感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互动、乐于互动。在设计体验式审美课堂过程中,教师担任着“导演”的角色,需要进行“片场取景”,其中的“景”意指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审美观察与审美体验提供先天条件,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比如针对低段学生需选择描述动植物形象的歌曲,这些歌曲通俗易懂,学生乐于接受。如果让其歌唱爱国歌曲,学生就难以领会其中的含义与意境,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而爱国歌曲可推荐给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认知能力已有所提升,可领会其中的意图,教学效果自然高于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效果。

2.5构建综合评价型课堂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就感也是体验式课堂的一种教学途径。学生的敏感度强于成年人,教师应注重平日的评价语言,做到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同时还要保证课堂评价的公平、客观性,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体验。以英语课堂教学来说,尽量要求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对话,让其产生“我能说”“我想说”“我要说”的感受,同时多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比如“Great”“Well done”“Excellenct”“Good”“Try your best”等用语,皆能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其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再或者,可围绕课堂内容开展英语竞赛活动,既能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让其了解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从而进行优化调整,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评价体验教学是一种隐形的审美教育活动,能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欣赏自己的优点,尤其对后进生来说,评价体验教学能够让其建立自信心,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内在潜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何学科都离不开审美教育,学生的人格、情感、素质的发展均需要审美教育来达成,从此层面来说,体验式课堂的构建是发挥审美教育作用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构建体验式审美课堂过程中,应采取趣味性的教育模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其预留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享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树立审美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思媛.小学美术课程的体验式教学[J].学园,2022,15(26):84-86.

[2]陈锋.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内涵、模式与实施[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6):102-103.

[3]洪翡莹.审美体验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探讨[J].天津教育,2021(26):143-144.

[4]倪姗.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0(27):68.

[5]樊秀娟,朱香梅.小学英语“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创设分析[J].华夏教师,2020(9):58-59.

猜你喜欢
小学课堂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建于生命关怀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