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3-10-24 03:43许雪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师应传统评价

许雪飞

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地承担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发挥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优势,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传统文化,获得文化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就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资源,其中不仅蕴含着众多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更是传统文化资源的载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能够做到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实现语文课程教学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并进。

首先,教师要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分析教材资源的类型以及每一类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取向,并从新课标要求出发,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为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明确的目标导向。

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以及主题意义的探索,了解到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標是要让初中生懂得在艰苦的环境中铸造坚韧的、不畏艰辛、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其次,教师应在解读教材过程中,找到并抓住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点,并能够结合教学的需求,进一步拓展与丰富教学资源,保障传统文化的有序、规范化渗透,避免生搬硬套、强行加入的尴尬局面发生。

如,《春望》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杜甫的爱国、忧国之心,教师可以选择整合教材中杜甫表达情感的诗词内容,如《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爱国主题的诗词内容整合,促使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进一步体会到杜甫的爱国之情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融入传统文化,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首先,教师应创设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联想与想象,引领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探索的热情,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等,切实地感受到文化内涵。

如,《夜雨寄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离别愁绪,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诗词内容,很难让学生从诗词的阅读中进一步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中给学生展示一段视频,播放游子漂泊他乡时的场景,带领学生体会游子在他乡的辛酸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这样,有助于学生从中感知传统文化。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合作赏析、对比分析等活动,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互动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围绕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主题问题讨论中,走向深度学习,获得思想的交流以及思维的碰撞,从而深入地感知传统文化,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

如,在教学《望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古诗阅读赏析的活动。学生们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分析诗词描述了怎样的风景,哪两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引发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对传统文化的讨论。又如,在《爱莲说》和《陋室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分析这两篇短文所表达的人生观,有什么异同点,从中你学会了什么。鼓励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精神,感受到《陋室铭》作者志行高洁、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认识到《爱莲说》和《陋室铭》这两部作品均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脱离了生活的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将会让教育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生活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渗透传统教育的重要桥梁,可以避免学生只是在思想上做了“巨人”,在生活行动上却是个“矮子”的问题发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主动地联系生活,布置生活化的文化体验活动,促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生活体验中,锻炼传统文化感知能力,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程度,肩负起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责任。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时机,开展实践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在端午节组织“我是文化宣传员”的活动,要求学生们从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节日文化宣传中能够讲清楚端午节的由来、经典故事、节日习俗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眼光放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上,要求学生观察生活,能够在观察生活中收集写作资料,说一说具体在哪些人、哪些事上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子,在他们身上你学习到了什么,由此提升学生的生活观察与感悟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走进社区”活动,带领学生服务孤寡老人,让学生在社区活动的参与中,学会尊重老人,爱护老人,促使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让“尊老”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评价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之一。教师要让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就要关注教学环节中的评价渗入,要能够立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视角,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创新,将评价的关注点放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各项表现上,对学生的积极表现及时地予以表扬,促使师生、生生在评价中实现多维互动,升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借助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最后一次讲演》一课的教学之后,教师举办一次演讲比赛,要求学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自由选择演讲的材料以及题材。学生们为了完成此次演讲活动,期待可以在比赛中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会主动地搜集素材。在材料搜集中有的学生选择了介绍中国神话故事,有的选择了文字文化的介绍,还有一部分学生搜集了许多有关中国水墨画的素材,在演讲中能够做到有条理地阐述,自信地表达。当然也一定会有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虽然在课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却因为紧张而表现欠佳,教师应在教学评价中进行鼓励。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出评价的教学功能,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及时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反馈,促使学生在后续的语文学习中主动地探索传统文化,敢于表达传统文化内涵。

总之,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响应了传统与发展中华文化的号召,是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新时代呼唤,更加符合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心理渴求,能够满足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促使初中生全面地认识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接班人。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东县新区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教师应传统评价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