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心督 刘亚琴 张梦晓
为更好地分析中药材市场价格过快上涨问题,研判中药材涨价的助推因素,笔者自2023年以来通过国内主要中药材价格平台对亳州、玉林、安国等主要中药材市场价格监测的基础上,对上半年导致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上半年中药材价格变动情况及特点
2023年以来,中药材在2022年价格高位水平的基础上持续上涨。5月份主要中药材价格指数已突破历史高位,中药材价格整体上突破了历史最高点。进入6月份以后,中药材价格指数进一步快速攀升,不同中药材品种延续了涨多降少局面,市场呈现 “淡季不淡”的火热行情,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一)中药材价格同比涨幅较大,6月份上涨节奏加快
1—5月中药材价格指数持续上涨,每月分别上涨2.33%、2.99%、1.78%、1.46%、1.86% 。6月份通常是传统市场入仓杀虫时节,产地采收晾晒,交易转为平淡,但今年6月例外,中药材价格在短期内快速上涨。据中药材天地网综合200价格指数,6月16日中药材价格指数达到 3544.67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0.55%。药通网中药材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0.54%。虽然6月份刚过半,但价格指数环同比均已超过5月份,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
(二)中药材价格整体涨多降少,大宗品种同比上涨更为明显
截至6月中旬,药通网监测的661个品种中有99个品种上涨,17个品种下跌,545个品种持平,呈现涨多降少局面。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构成“综合200价格指数”的 200个千吨级以上大宗品种与去年同期相比,涨价品种 104个,占比52%,平均涨幅 53%;跌价品种 55个,占比 27.5%,平均跌幅 13.8%;持平品种 41个,占比20.5%。进入6月份以后,涨价品种增多。截至6月18日,与6月初相比,涨价品种45个,占比23%,平均涨幅18%;跌价品种8个,占比4%,平均跌幅7%;持平品种147个,占比73%。
(三)主产区价格普遍上涨,带动传导到中药材市场
2023年以来,受种植成本刚性上涨影响,全国各大药材主产区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中药材价格上涨,如甘肃地产品种党参、当归、黄芪、甘草、牛蒡子等,从价格传导的链条看,普遍出现产地率先涨价,然后再传导到中药材市场的情况,最终抬升中药材价格。
(四)部分中药材价格高、涨幅大、涨价快,备受社会关注
近期,受关注比较多的涨价中药材主要有白术、当归、党参等短期内涨价快的品种以及天然牛黄等价格高、涨幅大的品种。其中,康美中药网数据显示,自6月份初至19日,党参单月涨幅达到66.32%,当归涨幅达到52.48%、白术涨幅达到26.33%。根据药通网监测显示,2023年价格涨幅前五位的中药材分别是白术、当归、鸦胆子、猫爪草、党参。另外,名贵中药材天然牛黄价格本身价格比较高,近年来价格持续上涨。
(五)突破了“三年一个小周期,十年一个大周期”的价格变化规律
一般来說,中药材行业常有“三年一个小周期,十年一个大周期”的历史周期。中药材天地网的“综合200价格指数”曾在2009—2011年两年左右时间,出现过超过1500点的最大涨幅。2023年以来价格上涨的启动时间可追溯至2020年8月,但目前持续上涨已经接近三年,涨幅已逼近1300点。而且今年淡季价格指数仍然持续攀升,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价格变化周期,让中药材行业和中药产业始料未及。
二、中药材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一)资本炒作及“囤货式”“理财式”投机加剧中药材供需失衡
据了解,造成此次价格波动加大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内多次降息等影响,中药材经营商家看好中药材市场,投入资金增多,大量“囤货式”“理财式”投机现象凸显,带动市场周边仓储冷库“一库难求”、价格暴涨。中成药生产企业担心中药材价格上涨造成原料成本增加,为降低原料采购成本,也加快了中药材采购和囤货的步伐,抢购、囤货、理财等多因素交织加剧了中药材供需失衡。
(二)恶劣天气所致减产以及前期收益低导致药农种植积极性下降,市场出现供不应求
牡丹皮等中药材以往多年低价,药农因收益低而放弃栽种,近期供应更少。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如党参等)由于三年疫情影响消费降低、流通不畅、需求不足,逆向影响了种植生产积极性,导致今年的市场供货量和货源不足。受高温、干旱、大雨等灾害天气影响,部分中药材(如当归、青翘、酸枣仁、柏子仁、沙苑子等)出现产地减产,市场供需缺口加大。另外,2020年版《中国药典》实施后,中药材的市场监管更加严格。一些挥发油、重金属、农残超标的中药材被药企退回,质量合格可供货源减少,导致价格上涨。
(三)中药企业业绩表现良好以及经济和消费复苏等原因,中药材消费需求增长被普遍看好
从整个医药行业看,中药企业近年来的业绩比较突出,提振了市场对中药材需求的信心。随着经济与消费的复苏,药食同源为代表的中药材消费需求增加,如孜然、高良姜等香料类品种,当归、党参等汤料类品种的市场需求加大。中药材消费的预期增长普遍被业内看好。
(四)生产资料及人力成本上涨带动中药材种植成本不断上升
近年来土地、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刚性上涨,加之中药材的生产采集普遍老龄化,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中药材种植成本呈现不断上涨趋势。据了解,部分品种的种植成本涨幅高达30%以上。如川芎2021年采收雇工费每人每天 100元,2023年涨至每人每天 160元。种植成本刚性上涨导致中药材价格难以再次回落到上一周期的历史低价。
(五)受外贸港口管制加强影响,进口药材难度加大,价格上涨
外贸港口管制加强,药材进口难度加大,推动国内药材价格上涨。自2020年疫情在世界各地暴发以来,各外贸港口管制加强,进口药材受到影响,涉及的品种包括白豆蔻、丁香、黑白胡椒、乳香、没药、补骨脂、马钱子、鸡血藤、决明子、苍术、威灵仙、南沙参等。由于这些药材进口难度加大,推动国内药材价格上涨,有的国内库存薄弱,涨幅较大。
三、有关建议
(一)建立中药材价格监测长效机制
以国内中药材价格数据平台为基础,以亳州、安国、玉林、成都荷花池等中药材市场为重要价格监测点位,着手建立月度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对中药材价格持续开展监测,研究中药材价格周期及造成周期波动原因,在分析中药材价格周期基础上开展逆周期调节,促进中药材价格平稳运行。近期可根据价格变动情况择机开展中药材价格成本实地调研,选择代表性中药材、主要产区以及重要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进行主产区种植成本、流通加价到中药材市场交易价格全链条全环节调研,深入剖析导致本轮药材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
(二)研究建立中药材储备调拨机制
协调做好中药材的产能储备、企业储备等工作,并探索研究建立重要中药材的储备调拨机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产能过剩时开展收储,产能不足时及时投放市场,发挥储备调节对价格的“削峰填谷”作用。
(三)及时开展中药材生产经营企业价格提醒告诫
开展生产经营企业约谈、价格提醒告诫,督促生产经营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避免游资炒作、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发生。
(四)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稳定中药材市场情绪
加强舆论正面宣传引导,借助中药材价格数据主要平台主动公开市场价格信息,警示可能存在的价格风险,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形成。既防止中药材价格成为脱缰的野马过快上涨,又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直接干预,避免发生经销商大规模恐慌性抛售中药材,导致价格全面崩塌式跌落,引导本轮中药材价格实现软着陆。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