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萍萍
2023年以来,根据民航客运航班及旅客运输量恢复情况看,我国航空客运市场正持续向好,甚至个别月份的国内航线旅客运输规模已经超过了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作为受到疫情和国际形势冲击最大、影响最为直接的行业之一,民航业现在正处于恢复发展、增量提质的关键阶段,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弹和供给的逐步恢复,需坚持稳中求进,在提升民航运输服务质量的同时高度重视运量激增下的民航安全保障。建议从强化航空安全管理、合理有序释放运力、优化航空出行服务、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等方面入手,加强民航客运安全和服务的关系统筹,切实保证民航业稳妥有序恢复。
一、2023年上半年我国民航客运情况
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管控措施的优化调整,我国民航客运航班量及旅客运输量加速攀升,行业恢复态势不断向好。2023年上半年民航客运执行航班量231.7万架次,恢复至2019年的89.7%(其中国内恢复103.4%、国际恢复25.2%),为疫情以来最优水平;上半年全民航旅客运输量约为2.83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1%(其中国内旅客恢复至97.6%,国际旅客恢复至23.6%),民航国际航班旅客仍在持续增长,6月国际旅客运输量已超200万人,接近2019年的四成,展示出我国民航客运市场的积极复苏势头。2023年下半年,我国民航客运量仍然有望保持增长。按照民航局发布的《安全有序恢复航空运输市场的工作方案》,预计2023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将超4.3亿人,同比增长超65%。
二、民航客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保障方面
伴随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我国民航客运量的快速回升,航空安全保障任务整体“由松到紧”,安全保障即将成为民航客运加快恢复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是运行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航空业务量大幅下降,飞行、机务、签派、客舱、空管等关键岗位人员执勤时间明显减少。尤其是作为航空运行最为关键的技术岗位,相当一部分飞行员飞行小时数下降严重,单纯依靠操作模拟机或在线培训等方式难以充分保证培训质量,或将对疫情结束后的正常驾驶产生不利影响。
二是飞行器适航风险。疫情防控期间,为了配合国内国际航班的调减,几乎全部国内航空公司均对停场飞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封存。长期处于低利用率和封存状态下,飞机易产生机械故障和适航风险。同时,由于停场飞机大量占用停机位,导致起降飞机的地面滑行路线更为复杂,航后拖飞频次及工作量明显增加,进而增加了地面刮碰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三是航空公司安全投入。过去三年,新冠疫情导致全球民航业遭受重创,国内航空公司均出现不同程度亏损,我国民航业已累计亏损超2000亿元,航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2.2%。航空公司因经营压力普遍加大纷纷采取降低成本等费用控制措施,其中民航安全投入被压缩,风险加剧,人员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安全保障或将存在一定风险。
(二)服务质量方面
一是国际航线资源。受航权申请、运力安排、航班时刻、境外保障能力等多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国际航线恢复进展较为缓慢,其中长航线普遍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更为明显。尤其是我国与欧洲、美洲主要国家直飞航班频次依然较低,大多为每周1班,最多不超过每周5班,航线资源释放不足,同疫情前“一天往返多班”的密集程度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有效满足当前及未来国际旅客的出行需求。
二是重要岗位人力资源。疫情期间,受低航班量影响,乘务、地勤等岗位收入有所下降,直接导致相关人员部分离职。相关统计显示,相较2019年底,2022年底成熟可用机长资源减少200余人,占比1.1%;机务人员流失超过9000人,流失比例近14%;不少航空公司出现新员工招聘减少、送培数量减少、技术训练速度降低等现象。民航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人才梯队的结构性变化,可能会对未来一段时期民航服务供给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成为民航业恢复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是机场检疫设备。从全球角度看,新冠疫情依然可能长期处于大流行状态,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仍然存在。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我国既有的检疫设备和流程短期内大面积取消,口岸机场检疫、通关、安检等设施设备智慧化程度普遍较低,依然存在检疫疏漏及设备接触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难以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不利于民航服务高质量发展。
三、民航业优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强化航空安全管理
一是加强空管安全保障。适度加大空管人员数量,强化安全管理培训,提高空管队伍业务水平;加快更新空管数据中心、空管信息和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等设施设备,抓紧推进数据格式规范和标准等工作,促进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和深度开发;加强空管运行监督检查,通过现场检查、抽查管制通话录音及雷达录像重放等方式,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二是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机队健康管理,强化封存客机的维修保养,重新启封前对飞机的安全性能进行最高标准监测;增加飞行员模拟机及本场训练时长及难度,提升飞行员特殊情况处置能力。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引导航空公司及机场将既有资金向航空安全保障重点环节倾斜,确保安全保障投入足量、精准;建议继续为航空公司提供纾困低息贷款等金融支持,通过金融信贷优惠、降低服务保障环节收费等“一揽子”政策支持,阶段性加大直接资金补贴及税费减免力度,确保航空公司的生存和飞行安全的投入,缓解航空公司债务压力。
(二)合理有序释放运力
一是准确预测供需变化趋势。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宏观经济及疫情形势变化,超前研判各季度民航运输需求发展,全面评估行业安全运行和保障能力。二是合理制定航班时刻增量方案。国内方面,坚持“稳中求进”,合理管控运行总量,适时优化调整运力供给方案,逐步增加航班时刻供给,优先给予客运量恢复快、需求大的地区时刻资源倾斜;国际方面,务实推动、积极参与双边航权拓展和区域民航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快国际航线恢复和新航线开拓,鼓励国内航空公司提升国际航线整体竞争力。三是统筹协调航空公司增加运力。统筹协调各航空公司在做好飞行器检修维护基础上,通过增加航班、调配宽体机等方式加大运力投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三)优化航空出行服务
一是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加快乘务、地勤等关键人员招聘及培训工作,积极应对疫情导致的人才流失,尽快补齐人力资源短板,为航线全面复苏提前做好人力储备。二是加强民航运输价格管理。根据国际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和国家有关价格法律法规,建议运价管理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加强对航空运输价格监督检查,加强对航空运输市场供求关系和價格水平变动的监测,维护民航客运市场正常价格秩序,确保航空运输市场价格平稳有序。三是创新航空出行服务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进一步提升“随心飞”“轻松飞”“必订飞”等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同时结合客源出行需求,及时推出航旅创新型服务产品,解决旅客出行痛点,满足多元化出行需求;同时加强航班动态和运行品质监控,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四)持续做好疫情防控
一是持续做好口岸机场入境防疫。督促各相关单位紧密协同、相互配合,完善国际航班增加条件下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按照“平时为主、预留疫时、平疫结合”原则,推进航站楼适应性改造,适度增加无接触式智慧技术应用,增加空气流通设备,科学精准做好机场疫情防控工作,避免出现口岸破防引起的疫情再次扩散。二是加强应急响应预案演练。夯实安全管理根基,以机场为主题加快提升应急处置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持续加强国内国际运输航空航班防疫风险的等级划分,并针对差异化防控方案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切实加强应急管控,提升快速应急处置能力。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