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育青
青少年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均会发生一定改变,比如身高、体重骤然增加,性器官开始发育,心智开始成熟。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明显提升。和儿童相比,青少年具有更强的行动能力,有更多机会在其他地方进食,比如学校小卖部、学校外的餐馆、路边摊等。青少年的这些饮食习惯虽然满足了自己的饮食喜好,但也带来了诸多健康问题。
1.奶类食品摄入
奶类食品富含优质蛋白与钙元素,是青少年迅速补充优质蛋白与钙元素的良好选择,可满足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蛋白质、钙元素的需求。所以很多家庭都有定期购买牛奶的习惯,很多青少年从儿童时期开始就有喝牛奶的习惯,并将这一习惯完美延续到青少年阶段。但也有部分青少年因为不习惯喝奶,或是不能忍受没有味道的牛奶,所以不愿意进食奶类食品。但青少年奶类食品摄入量过少,会使其钙元素摄入量不足,生长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
2.含糖食物摄入
目前,人们的饮食日益丰富,其中各种零食的种类、数量持续增加,含糖饮料的数量、类型也在增加。不少家长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通常愿意满足青少年的额外进食要求,比如买各种饮料、甜点等。这些食物中均含有大量糖分,尤其是果汁、奶茶、小蛋糕等。很多青少年甚至有常年进食甜食的习惯,但这一习惯对生长发育不利,是肥胖群体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3.偏食及挑食行为
很多青少年有偏食或挑食行为,这些行为是导致部分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影响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的主要原因。比如,很多青少年不喜欢吃家里的饭,更青睐于商店的零食与快餐。有些青少年甚至喜欢吃零食超过正餐,有不吃饭只吃零食的行为。还有的青少年在进食过程中,更偏爱各种肉类食物,不喜欢新鲜蔬菜、瓜果,造成营养摄入不平衡。
1.压力和异常进食行为
异常进食行为是正常进食、进食障碍之间的一个特殊阶段,主要表现是限制性进食以及情绪性进食。限制性进食是最常见的一种青少年异常进食行为,女生出现此类行为较多。很多青少年向往高挑、漂亮的外形,但在身高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追求轻盈的身姿成为了唯一的选择,所以他们严格控制体重,长期限制自己的进食行为,导致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但在节食过程中,这种自我控制往往受不良情绪影响,继而出现逆向调节,很多青少年会不堪压力导致过度进食,也就是在“饿过头”之后,崩溃性地大量进食。
情绪性进食是指青少年在因为多种因素情绪状态不佳,无其他方法安抚自身情绪的情况下,会通过进食行为来安慰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也有部分青少年在情绪影响下,虽然也进食,但进食量非常少,负面情绪压住了饥饿感受。实际调查发现,心理压力是导致青少年异常进食行为的主要原因,比如在悲伤、难过等情绪影响下,青少年的进食量会减少或大增。有些青少年的心理过于敏感,受不良情绪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异常进食行为更明显。心理压力也是异常进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压力过大的时候,很多人会暴饮暴食,或是完全没有食欲。比如青少年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又面临着升学,整个人处于非常焦虑的状态,所以食不下咽。短时间内心理压力难以疏导,所以异常进食行为也很难改变。
2.压力和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属于精神障碍,进食行为异常是主要表现,包含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暴食障碍等。神经性贪食是反复有暴食行为或是在暴食行为后有不恰当抵消行为(催吐、腹泻等),这一类青少年的进食控制能力比较差,或是不愿意控制进食,在感觉到饥饿后就开始进食,并在没有感受到饱胀感前不愿意停止进食行为,最终形成暴食行为。或是青少年又想满足口腹之欲,又不想因为进食过多导致肥胖或超重,所以在暴食后自己扣喉咙催吐或是服用泻药,通过呕吐食物或是腹瀉达到减少营养物质摄入的目的。但这种行为很伤身体,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神经性厌食是有意识地通过各种节食方法降低自己的体重或是维持现有体重,也就是主动通过减少进食等行为控制体重,这一类行为多见于女性青少年。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更容易长胖,所以神经性厌食发生概率更高。和异常进食行为比较,进食障碍的临床病情更严重,危害性也更高,但整体发生率更低。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进食障碍发生率较高,其中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这和女性有更严重的体重控制需求相关。同时,女性青少年的心理更为敏感,更容易被外界语言、看法影响,对自己的形体要求更高,有恋爱行为的女性更是如此。
青少年阶段容易养成各种饮食习惯,这些习惯会被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压力是主要影响因素,可导致异常进食行为或进食障碍发生。一旦出现不良饮食习惯,会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时刻关注青少年阶段的饮食行为,为青少年在未来的饮食行为、身体质量、生长发育情况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