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创新实践探析*
——基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个案考察

2023-10-23 07:03包明林段昌华
图书馆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供给精准农村

包明林,段昌华

(安康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1 引言

2021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20部门共同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 年版)》[1],要求城市居民及农村人群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提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和可持续。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要求增加农村地区的图书、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等公共文化产品供给[2],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农村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与城市存在一定距离,而且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薄弱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履行的缺位与错位,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呈现不平衡不充分态势。传统的家居生活模式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长期处于空心化,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短板和差距,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3]。务实界认为发展农村旅游,实现文旅融合可以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4],依靠数字化手段可以有效提升供给效能[5]。理论界学者却认为从公共治理角度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6]27,[7],这些成果都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8]。然而,针对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见。

基于此,本文以欠发达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安康市个案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线上访谈、网络调查、文献研究方法,探讨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践,在分析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成功经验和意义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实现路径。

2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安康市创建情况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地区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引领地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由原文化部等提出,目前全国已公布4 批次建设名单,共117 个示范区。安康市于2021 年8 月被认定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三改革”“三培育”“三结合”为核心推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正在逐步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数据显示,安康市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西部典型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安康市能够成功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说明其在公共文化服务和发展方面具有创新实践,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现代公共文化,依靠文化软实力来驱动地方经济发展,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满足的情况下,不断提升物质需求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所以,以安康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考察对象,探讨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问题,为全国其他欠发达地区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文化发展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参考。

3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实践——基于安康市的个案考察

3.1 供给主体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需要不同的供给主体参与和支持,从而实现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对安康市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了安康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及数量(不含地方政府机构及企业),如表1所示。

表1 安康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

3.2 供给方式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与基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改进,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感[9-10]。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是指公共文化供给主体利用何种途径和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重要的物质载体和途径[11]。安康市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不仅有传统“场馆式”的线下服务以及广播电视的线上方式,还创新了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

3.2.1 “文化安康”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文化安康”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设计咨询、服务、资源、社团、空间、旅游、直播以及志愿服务8个功能版块,具有参与公共文化活动、观看公共文化直播、共享文化信息资源、预约公共文化场馆、参加社会志愿活动以及宣传文广信息等服务功能。该平台面向安康市所有县区的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利用移动端和PC端进行24 小时线上访问,连接“文化安康”微信公众平台,打通了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丰富了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线上供给。

3.2.2 安康公共文化云

安康公共文化云基于陕西公共文化云,生成了“安康公共文化云”平台,平台设计“服务、惠民、旅游”3 个功能区。“服务”菜单具有参与公共文化活动、预约使用文化场馆以及了解文旅公共信息的功能;“惠民”菜单主要提供图书借阅、文艺培训、好书推荐、信息分享等服务;“旅游”菜单主要提供景区资讯、热门景点推荐、旅游路线规划等服务,有效实现公共文化和乡村旅游高度融合。

3.3 供给内容

通过实地访谈以及网络数据挖掘,对安康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进行分析,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过程中形成了“文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模式。

3.3.1 文化+活动

依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 年版)》[12]的要求,安康市形成了“文化+活动”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供给内容包括文艺赛事、公益演出、文化讲座、文化展览、艺术培训、读书活动、体验互动、文艺表演8个方面。举办了“安图姐姐讲故事”及“亲子读书会”面向青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百千万”文艺人才培养工程为代表的文化服务与管理人才培训;“流动博物馆”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的文化展览等。

3.3.2 文化+空间

以“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为代表的“总分馆制”下的传统“场馆式”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满足了农村居民图书文献及公共文化信息需求,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基本量。

以“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地方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面向农村居民提供普惠性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了农村居民公共文化基本需求。

以“数字阅读体验馆”“科技馆”为代表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满足了农村居民对新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需求,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增量。

以“枞岭村史馆”“家风馆”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阵地,传承、挖掘和发扬传统优秀家教、家训、家规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以“非遗展览馆”“蚕桑博物馆”为代表的主题博物馆,将传统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融合,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增加农村居民文化自豪感。

3.3.3 文化+直播

利用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直播平台等信息与通信技术,形成了“文化+直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形成了以“文化大舞台”“村晚”“戏曲进乡村”“快闪朗读”为代表的乡村公共文化直播活动,让广大村民能够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24 小时在线访问,提升了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

3.3.4 文化+社团

政府性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文化机构下辖的文化社团组织,提供普惠性、非排他性公共文化服务,以政府经费支持及部分演出收入来支撑社团的运营和发展。

公益性公共文化组织:由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组织形成的文艺社团、文艺协会及文艺学社,团队成员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形成,组织管理比较松散,利用闲暇时间开展文化活动。

地方性公共文化企业:公共艺术培训机构及盈利性文化管理服务企业,保证了公共文化产品的市场化供给,弥补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不足。

3.3.5 文化+美食游

地方美食与地域特色文化相融合,搭载地方旅游资源,形成了文旅融合下的“文化+美食游”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依靠“文化安康”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以图文视频的方式传播地域特色传统美食制作工艺,嫁接地方旅游资源,将品尝地方传统美食、观赏地域旅游景点、供给公共文化服务进行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

3.4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重要来源和支撑[13]。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种公益性、普惠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服务,市场主体针对收益不高且不愿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及产品,则需要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或产品来弥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市场供给的短缺与不足,地方政府购买现代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则成为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形式。地方政府购买现代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面向人民群众的一项惠民性工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14]。调查得出,安康市政府2017年至2022 年地方财政项目采购支出用于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数量(如表2所示)。

3.5 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拨款以及部分自筹资金的方式来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问题。依据安康市地方政府年度财政资金投入和支出情况(如表3所示),得出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投入资金情况。

表3 安康市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拨款金额(2017—2022年)

4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安康模式”的创新经验

“安康模式”是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典型创新范式,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驱动力,实现了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了农村居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促进了农村公共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1)以《公共图书馆法》为指导,安康农村地区形成了以市、区(县、县级市)、镇(乡)、村四级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文化服务中心的“总分馆制”运行模式,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制度创新,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提供制度保障。

(2)在安康地方政府主导下实现了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内容多样化、供给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及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打造“文化+”供给模式,促进了安康农村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3)建设了“文化安康”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搭建了安康公共文化服务云,实现了图书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文化活动开展的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智能化、文化信息传播的广泛化、数字服务平台使用的便捷化,提升了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可及性。

(4)建设了“安康阅读吧”(24 小时自助图书馆)及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场馆(所)的数量上实现全覆盖,完成了“搭台子”工作,提升了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可及性,打通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最后“一公里”。

5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实现路径

5.1 夯实供给主体力量,保证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基本量

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薄弱环节,广大农村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已经难以适应日益增长且不断丰富的物质需要[15]。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团体参加、企业组织参与、其他社会主体共同支撑的多元化供给力量。为提升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质量,需要夯实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力量[16]。政府主导模式下提供基础性和兜底性公共服务;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提供公益性和普惠性公共文化服务;企业组织提供竞争性和营利性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青联、残联以及妇联等社会团体提供功能性公共文化服务;高等院校等机构协同供给资源性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文化理事会、“五老”及“乡贤”提供其他多源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网红宣传和推广公共文化,农村居民主动获取和利用公共文化信息,促进各供给主体跨域联动、协同合作、信息共享,保证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总量,优化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量,提升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增量。

(1)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导性作用,以“项目制”或“PPP”等模式向公共文化服务型企业引入和购买基础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17],满足农村居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保证基本供给[18]。地方政府应该不断加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将公共文化发展与服务的财政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保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资金正常运转。

(2)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以及美术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组织要积极面向农村居民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逐渐转变公共服务观念,从被动式向主动式迈进[19]。针对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成熟程度,各级文化服务管理机构要制定面向本地区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和规范,并且要区别于城市社区,保证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可操作性。

(3)工会、青联、残联以及妇联。工会、青联、残联以及妇联等单位要根据管辖及服务区域不同群体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制定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大龄青年、农村妇女、残疾人以及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发挥自身在联系农村人民群众以及帮扶弱势群体方面的优势,满足本地区弱势群体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提高供给的覆盖面、均等化和平衡性,保证供给的精准性和可及性。

(4)公共文化服务协会、文化公益性组织、地方志愿服务机构。公共文化服务协会、文化公益性组织、志愿服务团体要积极发挥社会志愿服务职能,通过政策、规章、制度、措施等来激励社会团体组织参与及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和推广公共文化信息,提升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能动性和创新性[20]。

(5)地方高等院校。地方高等院校作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发挥在文献资源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方面的优势,提升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多元化。高校具有社会文化服务功能,尤其地方高校应该以服务地方文化经济社会服务发展为己任,积极动员和号召具备一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地方高校及其组织机构参与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建议地方高校(普通本科院校、大中专院校)与其校舍所在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或区(县)人民政府进行合作,共建共享文献信息资源,搭建地方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共同组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进而提升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硬实力。

(6)“文化网红”。培育一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网红”。“乡村网红”通过公共文化赋能,增加“乡村网红”的文化附加值,将“乡村网红”转变为“乡村文化网红”。依靠国家“乡村网红”培育计划,培养一批欠发达地区“乡村文化网红”,将“乡村文化网红”培育成“乡村公共文化志愿者”,宣传农村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推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公共服务价值,从而夯实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内容。

(7)乡村文化理事会、“五老”及“乡贤”。要积极调动乡村文化理事会、“五老”以及“乡贤”的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作用与价值,发挥农村地区文化名人传承地区传统公共文化以及发扬现代公共文化的作用。在地缘关系纽带中来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亲和力和可接受性,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和可及性,让农村弱势群体能够接受均等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5.2 丰富供给内容,增加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首先,地方文化服务机构要深入调研,根据风土民俗特征和农村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体系。从“订单式”向“菜单式”转变。依据农村居民喜好程度和需求特征,编制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内容清单,保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可操作性。此外,根据各乡镇公共文化发展情况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编制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实施方案,并制定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保障措施。

其次,根据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条件,将文化活动开展、公共文化信息推广、文化产品供应和开展其他公共文化服务4个方面有机组合起来。在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同时,将公共文化信息推广和文化产品供应进行多元、多层、多维的功能推进和协同实施,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效率。

最后,地方政府要增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资金,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资金投入,尤其要向资金投入少、服务效果好、供给效率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好的服务项目倾斜,在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保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基本量。

5.3 创新供给方式,提升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效能

首先,以“场馆式”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为基础,保证农村居民能够利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以及美术馆等获取现代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其对图书文献等公共服务信息的基本需求。此外,将馆藏纸质文献资源以及地方传统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21],依靠VPN等远程访问技术,让广大农村居民能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全天候在线访问数字资源,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与魅力[22]。

其次,利用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物联网、VR、社交网络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搭建覆盖全地区的现代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将地区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可视化,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利用智能终端,全天候进行访问和享用。基于省级公共文化云,搭建地方公共文化云,融合信息资讯、活动开展、艺术赏析、培训讲座等内容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实现不同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精准配置,降低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成本,提升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效能[23]。

最后,发挥微信、QQ、抖音、快手、B站等在农村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中的宣传和推广作用。保证农村基本网络全覆盖,依靠社交网络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宣传,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受众人数和覆盖面。

5.4 优化供给机制,提升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能力

5.4.1 精准化供给

首先,要充分利用农村社会与文化大数据,分析和融合农村传统公共文化存量、公共文化现状以及公共文化地理分布,预测未来基本发展态势。依靠公共服务大数据挖掘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短板,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生成与融合,为地方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其次,利用农村人口大数据,分析农村人口尤其是农村常住居民的数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收入情况。还应掌握农村居民居住分布情况、交通情况、常用出行工具以及家庭人员组成。相关管理部门可借助一定的数学分析模型以及仿真工具,分析人口学特征下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不同影响因素,趋利辟害。最后,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掌握农村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场地及设备配置情况、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要方式、供给类型、供给内容以及农村居民参与情况。利用调查问卷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农村居民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意程度,依据反馈结果,调整公共政策施政方向以及内容,从而提升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精准度以及可及性。

5.4.2 协同供给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主体需要联动、合作和协同,形成一支政府主导、社会团体参与、企业组织参加、其他社会主体支持、农村居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供给力量。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需要不同供给主体之间的协同,尤其要实现各供给主体之间的信息联通[6]32,促进各主体之间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的共享,防止公共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此外,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各主体均具有不同的公共价值追求和实现目标,协调各主体之间的不同利益追求,求同存异,保证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利益的有效协同和平衡。

5.4.3 跨层供给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质量提升不能仅依靠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推进和调控,还需跨越和突破不同行政机构、不同市场主体以及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壁垒。对不同层级、不同主体、不同组织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进行跨域合作联动,对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进行融合,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进行全要素配置,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进行整合与聚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质量和供给能力。

6 结语

本文以安康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例,探讨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践,从增加供给主体力量、夯实供给内容、创新供给方式以及优化供给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质量实现路径,可为提升欠发达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质量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供给精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