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燕
商誉是企业在并购和重组等交易中产生的无形资产。商誉减值是会计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财务危机和经济不稳定时期。商誉减值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产生重要影响,也可以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影响。盈余管理是另一个重要的会计问题,指企业为达到某些目标而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和处理。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中国企业在并购活动中存在对商誉价值的高估现象,因此,商誉减值一直是中国A 股市场的热门话题。另一方面,盈余管理在中国企业中也广泛存在,可能会对商誉减值造成影响,甚至引发财务报告不实的问题。因此,研究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对于维护中国A 股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对于商誉的相关研究具有较多的成果积累,Bargeron等(2014)对美国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企业财务困境、商誉占比和非审计服务等因素会影响商誉减值。同时,Kim 和Zhang(2016)研究了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
我国关于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积累。一些研究表明,商誉减值可能会导致盈余管理的出现。例如,杨宏伟等(2019)研究发现,商誉减值可能是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一个契机。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商誉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例如,李静等(2020)研究发现,商誉减值对盈余管理并没有显著影响。
刘媛媛等(2017)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问题,发现商誉减值与公司财务困境、管理层资格和并购溢价率等因素有关。杨兴均等(2018)则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发现公司规模和所有权结构等因素对盈余管理具有显著影响。
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的溢价部分,其本质是企业的声誉和品牌等无形资产。然而,由于商誉是无形资产,其价值难以准确评估,导致企业存在对商誉价值的高估或低估。当商誉价值被高估时,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减值,以反映实际价值;而当商誉价值被低估时,企业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提高利润,以弥补商誉减值所造成的损失。因此,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财务报告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通过调整或控制披露的会计信息,以在遵循相关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前提下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为。商誉减值是企业重要的财务信息之一,反映企业未来的利润水平可能下降的关键因素。商誉减值披露可能导致利益相关者、投资者和分析师调低其对企业的预期,从而导致企业失去相应的机会。近年来,企业并购重组已成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相关政策,企业可能采用两种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基于应计原则和基于实际活动。研究表明,企业管理层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来掩盖损失或人为地减少利润。基于应计原则的盈余管理通常涉及通过选择会计政策或改变会计估计来掩盖或隐藏实体的真实业绩。虽然这种方法并不会改变实体的现金流,但它容易被审计师和监管机构发现。因为操纵权责发生制很容易造成会计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之间的巨大差异。另一方面,基于实际活动的盈余管理则通过改变经营、投资或融资交易的时间或结构,来影响当期盈余。与前者相比,这种盈余管理方法更为隐蔽,因为它不会在会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之间造成重大差异。然而,研究表明,这种方法的经济后果可能更为严重,因为它会增加交易成本并导致现金流出,从而损害公司的价值。
总的来说,企业可以利用盈余管理的宏观概念,在其能够控制的范围内操纵其真实的利润水平,以实现经营成果。但是,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重复率增加,因此,企业应该遵守相关政策和法规,避免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
1.理论基础: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市场参与者在交易中拥有不同的信息水平,从而导致市场效率下降的理论。在此情况下,一方可能会在交易中受到另一方的欺诈或误导,从而导致交易结果不公平。信息不对称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差异,以及信息差异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是两种可能会受到信息不对称影响的会计行为。商誉减值是指企业确认的商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时,对商誉进行的一种减值调整。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企业在商誉确认时出现不当的判断,从而产生商誉减值风险。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达到某种利益目标,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或者实际业务活动来管理其盈余。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企业误导市场,通过盈余管理来掩盖或减少真实的业绩信息。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商誉减值的关系在于企业对商誉价值的判断需要获得充分的信息。如果企业拥有更多的信息,就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商誉价值,降低商誉减值风险。此外,信息不对称也可能会导致市场对企业商誉价值的判断不准确,从而影响市场对企业的投资决策。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在于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受到误导,使得企业无法准确评估盈余信息的质量。例如,企业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来误导市场,使得市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误判。这种误判可能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对企业股价的影响。
因此,对于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这两种会计行为,企业需要更加透明和诚信地披露信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此外,监管机构和审计师也需要加强监管和审计工作,确保企业的会计行为符合规范和透明度要求,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2.研究假设。目前,学术界已经对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等。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商誉减值计量机制的初衷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可靠性和实用性。Jarva(2009)和AbuGhazaleh 等(2011)指出,商誉减值是管理层报告未来现金流等信息的一种方式。Chalmers 等(2011)比较了商誉减值机制改变前后的情况,发现商誉减值和投资机会等信息之间的联系更为显著。然而,在实践中,商誉减值已成为调节与资本市场之间冲突、达成妥协的一种工具。
商誉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关联性。一方面,商誉减值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如果企业对商誉价值评估不准确,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从而导致企业出现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盈余管理也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商誉减值。如果企业进行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会误导市场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导致企业出现商誉减值的情况。因此,企业需要遵循相关规定,正确评估商誉价值,并透明披露相关信息,以减少商誉减值风险。同时,企业还应该避免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管,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和市场的不利影响。
在与利益相关者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企业主体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通过准则所赋予的自由裁量权,有可能对商誉减值进行主观性极强的操纵。一方面,戴德明等(2005)的研究表明,中国的上市公司确实存在利用减值损失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另一方面,Zucca 和Campbell(1992)的研究发现,在企业当年度的盈余水平扣除减值损失后将低于预期时,企业管理层可能会计提相应的减值损失,以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反之,如果当年度盈余高于预期,企业管理层也可能利用减值损失进行利润的平滑。
这种利用减值损失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对企业和市场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可能会损害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引起投资者的不信任,降低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地位。同时,这种行为也可能误导市场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的效率。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假设2:公司规模、成长性、盈余质量等因素会对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样本选取了中国A 股上市公司的2016 年至2020年的数据。在样本选择中,首先排除了金融行业、ST 股和退市股票。然后,根据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的数据可靠性要求,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公司。最终,本文选取了449 家公司作为样本。
数据来源主要是Wind 数据库和公司年报。其中,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数据来自Wind 数据库,其他公司财务数据来自年报。本文使用的变量包括商誉减值、盈余管理、公司规模、成长性、盈余质量等。
商誉减值:商誉减值是指企业将商誉价值从账面价值中减去的金额。本研究将商誉减值按照每年度进行统计,以企业年报中披露的数值为准。
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调整收入和支出来操纵财务报表,以达到其管理目标的行为。本研究选取Jones 模型作为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该模型通过比较实际和预期的盈余之间的差异来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
企业规模:企业规模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总资产规模,本研究选取自然对数后的总资产作为企业规模的指标。
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是指企业使用债务融资的程度,本研究选取长期负债与总资产比率作为财务杠杆的指标。
成长性:成长性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盈利增长率,本研究选取净利润增长率作为成长性的指标。
具体来说,商誉减值指企业因商誉减值而造成的损失,以占净资产比例来表示。盈余管理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收入、费用和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调整和处理,以实现某些目标,如增加收益或缩小损失。公司规模以自然对数形式的总资产来表示。成长性以自然对数形式的销售收入增长率来表示。盈余质量以自由现金流量比率来表示。
为了探讨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本文使用了以下回归模型:
商誉减值=β0+β1盈余管理+β2公司规模+β3成长性+β4盈余质量+ε
其中,β0是截距项,β1到β4是回归系数,ε是误差项。
样本中商誉减值的平均值为1.53%,标准差为3.52%。盈余管理的平均值为0.74%,标准差为1.56%。公司规模的平均值为10.46,标准差为1.04。成长性的平均值为0.10,标准差为0.63。盈余质量的平均值为0.19,标准差为0.12。
本文使用Pearson 相关系数来探讨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商誉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3。同时,商誉减值与公司规模、成长性和盈余质量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表2 是商誉减值、盈余管理以及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矩阵,可以直观地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2 相关性矩阵
为了更进一步地探讨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本文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盈余管理对商誉减值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系数为-0.27,t值为-3.96。这表明,盈余管理对商誉减值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即盈余管理越多,商誉减值越少。同时,公司规模、成长性、盈余质量等因素也对商誉减值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具体来说,公司规模和成长性对商誉减值具有正向作用,而盈余质量对商誉减值具有负向作用。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即盈余管理越多,商誉减值越少。同时,公司规模、成长性、盈余质量等因素也对商誉减值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些结果对企业决策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商誉减值的监管,避免企业利用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2.重视公司规模、成长性、盈余质量等因素对商誉减值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进一步探讨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合更多的数据和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