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螺环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2023-10-23 09:43张荣荣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17期
关键词:丁螺环多巴胺精神分裂症

张荣荣

(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河北 衡水 053000)

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精神疾病的一种,会引起患者情感、思维、认知、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也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近年来,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作用明显,该药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对患者脑内多巴胺神经递质起到竞争性拮抗作用,从而对其受体与多巴胺神经递质的结合进行抑制,可改善患者异常的精神状态,而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迁移、易反复发作等特点,通常需要长期治疗,而利培酮长时间用药会发生体质量增加、流口水、动作迟缓等不良反应,影响预后[1]。丁螺环酮属于5-羟色胺1A(5-HT 1A)受体部分激动剂的一种,能对患者大脑前额叶进行刺激,促进多巴胺释放,使脑神经兴奋,从而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改善,且丁螺环酮具有不良反应小、对记忆力影响小等优势,患者长期服用不会对其产生过度依赖性[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螺环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详细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150 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5 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7 例;病程1~8 个月,平均(5.32±1.46)个月;年龄20~63 岁,平均(42.31±3.27)岁;疾病类型:残留型16 例,单纯型30 例,偏执型29 例。观察组(75例)患者中男性39 例,女性36 例;病程2~9 个月,平均(5.41±1.49)个月;年龄21~65 岁,平均(42.45±3.31)岁;疾病类型:残留型14 例,单纯型31 例,偏执型30 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专家共识》[3]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均为首发典型精神分裂症;对研究使用药品无过敏反应;年龄18~60 岁。排除标准:长期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脑部器质病变;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研究的实施,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利培酮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410,规格:1 mg/片)治疗,饭后口服,用药剂量在初始时为1 mg/次,1 次/d,服药1~2 周后依据患者病情和耐药性调整用药剂量,遵医嘱第1 周用药剂量逐渐增加至2~4 mg,1 次/d,第2 周增加到4~6 mg,1 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盐酸丁螺环酮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24,规格:5 mg/片)治疗,饭后口服,第1 周用药剂量为5 mg/次,2~3 次/d,第2 周依据患者病情和耐药性,将用药剂量调整为10 mg/次,2~3 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精神分裂症症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4]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估,PANSS 评分包含阳性症状(49 分)、阴性症状(49 分)及一般神经病理症状(112 分),总分210 分,精神分裂症状越轻,得分越低。②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6]评估认知功能,MMSE、MoCA 评分满分均为30 分,认知障碍程度越轻,得分就越高。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7]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生活质量越高,得分就越高。③神经功能。采集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 周后5 mL 静脉血,转速3 0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水平进行检测,使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5-HT 水平进行检测,所用检测试剂盒均来自广州康立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④不良反应。对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胃肠功能紊乱、迟发性运动障碍、失眠等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PANSS 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指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行独立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ANSS 评分比较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项PANSS 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ANS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PANSS 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P<0.05。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组别 例数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一般精神病理 总分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对照组 75 30.28±2.24 20.13±2.12* 25.33±2.51 18.47±1.42* 51.23±3.03 33.57±2.79* 106.73±2.64 72.14±2.53*观察组 75 30.37±2.26 16.45±1.18* 25.24±2.46 14.62±1.33* 51.13±3.28 27.62±1.35* 106.63±2.34 58.62±2.14*t 值 0.245 13.135 0.222 17.137 0.194 16.625 0.245 35.334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MoCA、MMSE、SF-36 评分比较治疗3 个月后患者MoCA、MMSE、SF-36 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oCA、MMSE、SF-36 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患者MoCA、MMSE、SF-36 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治疗前比,*P<0.05。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MSE: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

组别 例数 MoCA 评分 MMSE 评分 SF-36 评分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对照组 75 19.15±0.41 22.25±0.17* 19.64±1.27 24.47±2.01* 60.83±2.36 67.73±2.66*观察组 75 19.26±0.55 24.45±0.47* 19.85±1.61 27.76±2.15* 60.31±2.25 78.89±3.24*t 值 1.389 38.120 0.887 9.681 1.381 23.055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血清BDNF、S100β、GDNF、5-HT 水平比较治疗2 周后患者血清BDNF、GDNF、5-HT 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更高;S100β 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BDNF、S100β、GDNF、5-HT 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BDNF、S100β、GDNF、5-HT 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100β: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G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5-HT:5-羟色胺。

组别 例数 BDNF(ng/mL) S100β(ng/L) GDNF(ng/L) 5-HT(μg/L)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前 治疗2 周后对照组 75 12.43±1.25 15.48±2.36* 215.37±21.27 171.25±16.15* 423.61±12.17 473.64±17.53* 20.07±3.23 34.56±4.55*观察组 75 12.68±1.36 19.35±2.28* 216.56±21.32 165.43±14.37* 424.35±11.64 526.55±21.17* 20.05±3.74 47.12±5.28*t 值 1.172 10.213 0.342 2.332 0.381 16.671 0.035 15.606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恶心呕吐、胃肠功能紊乱、迟发性运动障碍、失眠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障碍性疾病的一种,会导致患者出现行为紊乱、妄想、情感平淡、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且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行动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损伤,不仅对患者工作、社交产生障碍,还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症多采用药物治疗,其中利培酮属于异恶唑衍生物,多用于治疗阳性和阴性病症等一系列情感症状,能有效拮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系统的多巴胺受体,虽对改善患者幻觉、消极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单独使用该药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作用欠佳,往往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8]。

丁螺环酮是非苯二氮䓬类的一种药物,进入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后,可对多巴胺受体进行阻断,刺激大脑中的神经突触可以促进突触后膜的活化,从而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元之间的连续性,促进患者神经传导,减缓内侧前额叶皮层能量代谢,可进一步对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改善,也有利于减轻患者紊乱、妄想、情感平淡、认知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从而提升生活质量,调节智力状态;且丁螺环酮长期服用患者不会对其产生依赖性,不会增加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更不会影响患者行动力、记忆力,安全性良好[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NSS 评分更低,MoCA、MMSE、SF-36评分更高。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也较低,但组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示首发精神分裂症经丁螺环酮治疗,能改善其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智力状态,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神经发育会存在异常,而神经营养因子对患者中枢神经发育有促进作用,血清BDNF、GDNF 属于神经营养因子,能对患者脑神经损伤程度进行反映,促进神经元生长、发育,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元、神经系统会受损,导致血清BDNF、GDNF 水平下降;S100β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神经元受损后,会进入血液循环中,导致其水平升高,当神经元损伤被修复后,其水平会下降到正常值[10]。5-HT 作用于患者多巴胺、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保持患者神经兴奋性,当神经分裂症患者神经元损伤时,其呈下降趋势,使患者病情加重[11]。丁螺环酮可刺激脑通路末端活化,促进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释放,从而对脑神经兴奋与神经元再生起到促进作用,促使神经功能恢复;此外,丁螺环酮对5-HT 的亲和力较强,能对5-HT 进行刺激,进而改善神经递质水平,增强大脑与外界互动,促使神经功能恢复[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治疗2 周后观察组患者BDNF、GDNF、5-HT更高,S100β 更低,表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丁螺环酮治疗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可促进病情好转。

综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丁螺环酮治疗,能改善认知功能,恢复神经功能,同时还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丁螺环多巴胺精神分裂症
正确面对焦虑
焦虑症应用安定片联合盐酸丁螺环酮辅助治疗的效果分析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贪婪的多巴胺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丁螺环酮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轻中度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