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3-10-23 07:35李倩李亚玲通讯作者方丹王嘉琪
中国商论 2023年19期
关键词:服务业浙江省发展

李倩 李亚玲(通讯作者) 方丹 王嘉琪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试点实验室之江实验室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室 浙江杭州 310000)

1 引言

现代服务业是促进国民经济稳固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劳动就业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2]。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将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促进服务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是新时代的要求。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先发地,借助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新经济,2022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2万亿元,对全省生产总值贡献达28.1%。浙江也深化服务业改革,积极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率先在电商、物流、贸易、金融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如阿里巴巴、物产中大等,对服务业转型升级有溢出带动作用[3]。为了更好发挥浙江自身的优势,全面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分析了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通过梳理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瓶颈和问题,以提出促进现代服务业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建设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2 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2.1 现代服务业范围界定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被提出,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正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表述,并沿用至今[4]。根据2012年《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的定义,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四新、三高、两少”是现代服务业区别于传统服务业的显著特征[5]。

目前,我国尚未对现代服务业的统计口径和行业范围给出权威标准,研究学者对现代服务业的范围界定也尚未达成统一[6-8]。通过参考《“十三五”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和《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结合浙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本文对现代服务业统计范围采取了较为宽泛的界定标准,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行业分类标准筛选出10个行业门类作为现代服务业,其中包括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房地产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2 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2.2.1 规模总量持续增长,区域集聚示范效应显现

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202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2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54.3%,稳居全国前四水平。浙江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从2012年的4.7∶49.6∶45.8调整为2022年的3.0∶42.7∶54.3,第三产业比重提升8.5个百分点,于2015年完成了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的转变,服务业成为浙江省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2014年以来,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从2014年的11409.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6966.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4%,与全省GDP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相比高出3.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的占比逐年上升,由2014年占比28.5%增加到2021年的36.7%,在浙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愈加显著。2014—2021年,现代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占比分别为63.4%、36.6%,其中生活性服务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略高于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政策引导推动下发展成效显著,2021年增速打破下降趋势,同比增长率回弹至12.8%。现代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增速近年来有所放缓,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步提升的趋势。

浙江省因地制宜发展块状经济,各类专业市场亮点纷呈,各地区独具特色的服务业产业得到一定的发掘和发展。从2021年现代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分布情况来看,杭州、宁波的法人单位数居全省前列,分别为24.5万个和12.9万个,整体占全省总量的52%。各地市的经济发展重心有所差异,但总体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法人单位数占比均高于30%。杭州市法人单位数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28.4%和18.6%;舟山市和衢州市法人单位数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占比较高,分别为16.8%、11.2%;金华市与其他地市相比,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优势较大,法人单位数占比为11.0%。浙江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服务业高能级平台,从产业集群到特色小镇,行业专业化多样化聚集步伐加快。义乌小商品市场、海宁皮革市场、绍兴轻纺市场等享誉国内外;杭州为打造现代服务业标杆城市,围绕八大重点产业积极布局千亿产业园区;宁波、舟山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海空联动发展塑造出新优势。

图1 2014—2021年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及同比增长

图2 浙江省2021年现代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

2.2.2 行业结构升级优化,高技术服务业引领作用明显

浙江现代服务业不仅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也大幅提升,内部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对比2014年和2021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内部结构可以看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由11.4%上涨到17.5%,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上涨了0.9%,科学技术服务业增加了0.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比出现了明显降低,由12.1%下降到8.4%。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积极响应“互联网+”战略行动,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经济社会转型机遇,高技术服务业迎来了飞速发展,2014—2021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8%,分别高出现代服务业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近年来,浙江省积极促进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主动能。

2.2.3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就业成效显著

现代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浙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量从业人员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2017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近年来,浙江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形势总体稳中向好,就业环境逐步改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已演变为“三、二、一”模式,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更加匹配。

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就业人员数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从2014年的469.7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755.6万人。2014年以来,现代服务业就业人员数年均增长率达4.9%,总体高于其他产业,充分显示了现代服务业产业的活力。从现代服务业内部分行业的从业人员数据来看,行业就业人员总数在不断扩大(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除外)。从增速来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最快,2019年末该行业实现就业人数67.1万,相比2014年,增长33.8万人,年均增速为12.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排在第二位,2019年末实现就业人数82.3万,相比2014年增长37.0万人,年均增速同样超过10%。

表1 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分行业就业人数 (单位:万人)

图3 2014年(内环)和2021年(外环)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分行业产业增加值占比情况

从2019年浙江省各市现代服务业分行业就业人数可以看出,浙江省各市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在不同行业领域占比有较大差异。浙江省总体就业人员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较多,占服务业整体的20.8%,其次为教育行业占比为18.9%。杭州市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人员最多,2019年就业人员为26.3万人占浙江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就业人数的75.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在杭州市GDP中的占比逐年增加,为杭州市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主力军。宁波市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比本市总服务业就业人员的29.74%。嘉兴市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比加大,占比本市总服务业就业人员的24.68%。舟山市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员占比高达19.44%。不同地市的就业与其经济发展重心有较大相关性,发展较好的行业能为本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3 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3.1 现代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均衡、现代化程度不一

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行业发展失衡的现象。浙江现代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区域差异与各市GDP保持高度一致性,呈现东北部高于西南部的趋势,杭州和宁波两地主导地位显著。但现代服务业法人单位排名第一的杭州(47.3万个)是舟山市的14.0倍、丽水市的13.9倍,其中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法人单位数杭州和舟山相差近30倍。一方面,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数字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存在较大差异是造成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根据浙江省经信厅和省统计局对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发展情况的评估,第一梯队的杭州市以137.2分断层第一,而舟山(69.8分)和丽水(67.3分)的数字经济发展仅达到杭州一半的水平。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也是导致各地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的内在因素。其中全省创新资源在杭州集聚明显。杭州具备浙江大学、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成为最具吸引力和最具活力的创新高地和创业沃土。

3.2 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有待加强

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支撑,在服务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信息化、智能化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9]。近年来,浙江省智能技术和产业蓬勃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在智能核心技术供给方面仍相对薄弱。在硬件层面,智能芯片设计能力较为先进,但高端制程制造、高端封测等环节仍较为缺乏。智能芯片配套支撑产业呈现小而散的格局。在软件层面,以系统软件为代表的卡脖子领域,缺乏超前研发布局。在算法层面,尽管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在自然语言处理、商品推荐、语音识别等领域积累较为深厚,但在大型预训练模型、强化学习等领域,与国际尚存在差距。整体而言,浙江省内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生态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各企业间的技术协同、产品的互联互通和上下游的互动仍需要进一步打通。

3.3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

本文将现代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其中生产性服务业面向生产端,具有信息、技术密集的特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在数据分析、过程优化、实时监控等方面进行赋能,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生活性服务业面向的是更广大的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其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不言而喻,如智能客服、智能推荐、智能设计等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的需求。行业的转型升级对交叉领域的人才需求是巨大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服务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应信息与通信技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科学决策能力,同时对行业知识具备专业的了解。例如,医学人工智能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浙江省多数院校尚未完全进行跨学科专业与课程的设计,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渗透较少,难以满足培养医学与人工智能复合知识背景人才的需求。

3.4 传统治理模式滞后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取代一些岗位,同时也催生出新的业态,带来新机遇。浙江是平台经济大省,涉及重点网络交易平台500余个,电商经营主体2000万家。平台经济蓬勃兴起、纵深发展,但问题不断凸显,如平台垄断现象、纠纷取证困难,以及平台类型复杂等都为监管带来重重困难。平台经济的高度集中使大量个人数据被少数企业掌握,催生了“大数据杀熟”“诱导消费”“隐私挖掘”等乱象,深度冲击了社会管理秩序,为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挑战。近年来,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业态蓬勃发展,在满足群众需求、拉动消费、促进灵活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虚假宣传、套路促销、流量造假、隐晦售假、服务违约等乱象,亟待治理。根据浙江省市场监管管理局数据,2022年立案查处价格欺诈、无底线营销等突出问题案件达3136件。除了网络直播外,网约车、网络货运等新业态也存在着治理主体不清晰、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治理难点。因此,亟须补充多元化的监管和治理模式,构建系统、全面的技术治理体系。

4 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4.1 突出政府战略统筹作用,强化顶层设计

突出政府战略引导地位和统筹协同作用。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关键目标和实践路径,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战略方向和行动指引。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统计范围界定,明确细分领域的分类框架,建立完善的统计数据汇聚渠道及核算方式,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多源数据融合,提升现代服务业统计数据丰富程度。通过专项资金、惠企补贴、奖惩激励等外部性补偿工具降低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门槛,引导更多传统企业、中小型企业等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发、智能服务产品转化量产等生产环节当中。全力支撑杭州、宁波、温州、金义等区域服务业经济圈高质量协同发展,打造一批省级高能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加快实现人工智能与现代服务业“双赋能”。充分发挥杭州、宁波等重点城市的“领头雁”带动作用,挖掘一批国家级服务业示范企业,为全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浙江样板。

4.2 建立高质量韧性人才供给机制,提升创新活力

构建“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完善以跨学科专项研究任务为牵引的学术训练和实训实践环节设计,借助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等,加快培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优人才,推动温台地区国家职业教育高地试点建设,实现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人才供给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聚焦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关键环节,明确产业全链过程中在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等方面的资源需求,深入贯彻实施“鲲鹏行动”“百院千企引万才”行动等重点人才计划,提高现代服务业“各类”“各层”“各种”人才供给韧性和可持续性。

依托“浙里人才之家”等重大应用平台,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动态管理机制,探索利用重大技术联合攻关、交叉类研究项目等方式,吸引来自不同学科领域骨干力量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新型研究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载体,突破行业壁垒、学科界限的约束,形成“交叉融合、集成创新、持续攻关”的常态化运行机制。

探索以技能要素为核心的人才评价制度和奖励机制,引导企业对技能要素、创新性劳动的认可,建立以政府表彰为引领、行业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力度。探索建立智能服务业人才分类评价体系,畅通职业发展和职称晋升渠道。

4.3 健全新一代信息技术攻关体系,深化技术赋能

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建立全国乃至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以继续深化杭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为抓手,全力支持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联盟。发挥省内龙头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的创新引领优势,由企业联合研究机构、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以需求为牵引,加强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研发联合攻关,破除智能技术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两张皮”现象,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

聚焦现代服务业智能化建设,打造“智能技术+数字平台”工具支撑体系,加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多元主体网状联结机制,破除传统服务业中垂直分工的组织管理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产业链上下游多元主体间实现共享共赢。鼓励掌握先进技术、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带头构建平台型生态体系,增强技术、品牌、渠道等重点要素跨地区、跨行业整合能力,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引领产业链深度融合和高端跃升。

4.4 拓展现代服务业智能化应用场景,突出示范效应

围绕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建设,通过数实融合、数字孪生等智能工具推动服务业企业在产品开发上从传统功能输出型向复合智能引导型,加快拓宽服务边界,重构产业经济服务模式,有效提高现代服务业生产链柔性和供应链敏捷性。鼓励省内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立足自身禀赋优势,率先在电商、物流、教育、医疗等数字化基础较好的行业开展应用试点示范,激发高新技术的集群式创新能力,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浙江品牌”。

依托浙江省产业大脑数据中枢和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加快实现现代服务业产业数据潜力释放,利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智能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开放利用,探索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情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发展。

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浙里康养”和“浙里善育”等重大应用建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与生活服务场景的融合发展,丰富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数字文旅、数字体育等行业智能化服务业供给,不断拓展数字生活消费空间。

4.5 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治理模式,推动技术向善

打造企业、行业、政府等多元主体参与、多措并举、协同共治的治理模式,解决新一代信息技术使用中的安全、隐私、伦理等问题。企业层面,加强现代服务业企业自律管理,提升创新活力。对内主动寻求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例如制定伦理准则、研发技术治理工具等,加强内部审查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对外把握好市场动态,明晰国家调控政策,积极提升自身实力,力求自身的长久发展。行业层面,推动构建现代服务业规范发展的标准体系。鼓励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现代服务业智能化技术标准与行业自律公约,建立有序开放的平台生态,加强公众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平台企业的监督,提升平台企业合规经营的公开度与透明度。政府层面,积极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治理的规则体系,健全公共数据安全制度体系。政府应持续完善技术研发过程的伦理规范,避免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隐私问题和算法开发中的偏见问题,强化产品与服务的质量监测和使用评估,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应用落地中的风险治理。

猜你喜欢
服务业浙江省发展
《初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