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23-10-23 05:51刘培玉
家长 2023年23期
关键词:幻灯片文稿技能

刘培玉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十一小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日益凸显。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小学生在数字时代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以传授知识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更难以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求。在这个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备受关注。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鼓励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因此,本文探讨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地应用项目式学习活动法开展教学,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项目式学习活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价值

(一)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首先,项目式学习活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问题的提出、解决和实际应用的全过程。这种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更有动力去探索信息技术的奥秘。

其次,项目式学习活动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了学习的实际性和可操作性。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活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了他们内在的潜能,为其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教育基础。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

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学习社群的一部分,追求共同目标。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共享知识、经验和资源的平台。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互帮互助、交流探讨,共同面对项目中的挑战。这不仅促进了信息技术知识的传递,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互相支持和启发的氛围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信息技术概念,并通过协同探究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经验不仅有助于项目的成功完成,还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式学习活动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技能,为他们未来的成功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并非仅是传统的知识接受者,更是问题解决者和创新者。在解决复杂的问题和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积极探索不同的途径,从而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促使他们深入理解技术的应用和潜力,不仅学习如何使用工具,还思考为何选择特定工具、如何优化设计、如何克服挑战等方面的问题。这种主动思考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包括技术操作能力、信息获取和评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创造的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不再局限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并拓宽自己的学习路径。这种积极性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还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基础。因此,项目式学习活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项目式学习活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预设问题

创设情境和预设问题是项目式学习活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关键步骤,这些步骤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并解决实际问题。在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的“演示文稿展成果”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创设情境和预设问题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习的重要工具。创设情境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背景和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情境可以是为学校举办的特殊活动创建一篇演示文稿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明确的任务。预设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如何使演示文稿更具吸引力,应该如何设计幻灯片布局以传达信息等问题,引导学生考虑演示文稿的设计、内容和效果。在项目开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共同制定项目任务和主题。这种协作讨论有助于学生互相启发,产生多样性的创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创设情境和预设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进行调整。在小学五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和问题应该具体而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应该具有挑战性,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二)异质分组,合理分工

在项目开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幻灯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回顾和复习,包括如何使用幻灯片软件,如何插入图片、文字撰写、布局设计、插入动画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目的是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参与项目。

在知识回顾之后,教师应评估学生在“幻灯片”方面的熟练程度,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测验或口头讨论等方式完成。学生也可以自行评估自身对每个技能的掌握程度。自我评估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技能水平,以更好地分组。基于学生的自我评估结果和其他相关因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包括技术水平各异的学生,这是异质分组的关键,有助于学生互相补充,提高合作效率。例如,每个小组可以包括一名高度熟练的学生、一名熟练的学生和一名需要提高的学生。这样的组合有助于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技术专业知识,并鼓励学生互相教导和学习。

小组划分成功后,教师应明确项目的任务和分工,给每个小组指定特定的项目任务和主题。例如,一个小组可以负责制定整个演示文稿的大纲和主题,一个小组可以负责选择和编辑图片,另一个小组可以负责文本内容的创作。分工应根据学生的技能和兴趣合理安排,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明确项目任务和小组分工后,学生应开始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确保每个小组按照任务分工进行学习,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在详细分组和分工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技能,提高合作效率,同时也有机会学习和分享知识。这种异质分组和合理分工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其信息技术素养。

(三)生主师导,协作交流

在项目开始前,教师可以组织一堂课程,回顾关于“幻灯片”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演示如何使用幻灯片软件,包括插入图片、文字撰写、布局设计、插入动画等操作。回顾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展示如何打开幻灯片软件、如何创建新的幻灯片项目。

(2)演示如何插入图片,并讲解如何选择和编辑合适的图片。

(3)示范文字撰写和格式设置,以确保文本内容清晰易读。

(4)讲解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标题、正文、页脚的安排。

(5)展示如何添加动画效果,以增强演示文稿的吸引力。

教师可以引导各小组在回顾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思考项目的任务和主题,并提供一些示例主题,如学校活动、科普知识、文化传统等,以启发学生的想法。学生小组根据讨论确定一个项目任务,如制作一份关于学校活动的演示文稿。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确定组内分工,如一名学生负责制作幻灯片的布局,另一名学生负责撰写内容,第三名学生负责添加图片和动画效果。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教师起到监督和支持的作用,定期与学生小组“会面”,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给予学生答疑解惑,提供反馈和建议,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教师需鼓励学生小组之间的协作和交流,进行定期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进展,并互相学习。教师还可以提供协作工具,如在线协作平台或共享文件夹,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在项目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对他们的演示文稿进行评估,包括评估内容的质量、设计的创新性以及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教师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演示稿,并鼓励他们在未来的项目中继续努力。

通过以上步骤,教师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发挥了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合理分工、协作交流,确保他们充分发挥潜力,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这个过程有助于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自主探究,迭代设计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一个关键阶段是自主探究和迭代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问题,不断改进项目内容,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问题,以确保自主探究有方向。例如,在“演示文稿展成果”项目中,学生需要先定义演示文稿的主题和目标受众,再开始收集与项目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采访老师等方式获取相关资料。在这个阶段中,学生需运用之前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处理和管理资源,如使用幻灯片软件创建幻灯片、编辑图片和文本、添加动画和效果,以提升演示文稿的质量。最后进行实验和测试,尝试不同的方法和设计,找出哪些效果更好。学生可能会创建不同版本的幻灯片,并测试观众的反应,根据反馈进行改进。

学生根据收到的反馈对演示文稿的内容进行修订,优化布局,改进动画和效果,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迭代设计,使项目更具吸引力。这个过程可能会经历多个循环,需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还会记录设计决策、改进过程和结果,以在将来的项目中应用经验教训。

修订之后,学生需向同学、老师或其他受众展示自己设计的演示文稿,这是项目的高潮,也是学生展示自身自主探究和迭代设计成果的机会。

通过自主探究和迭代设计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完成了一个项目,还培养了信息技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主动定义问题、积极收集信息、运用技术工具、倾听反馈、不断改进设计,最终呈现更满意的成果。这个过程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和其他领域中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

(五)成果展示,评价反思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成果展示、评价和反思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有助于学生分享他们的工作成果,接受反馈,反思项目。以下将详细讨论这个过程。

在项目完成后,学生需要展示小组合作成果。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口头演示是其中一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向同学和教师展示他们的演示文稿,解释主题、内容和设计选择。另外,学生的演示文稿可以在学校的展览栏中进行展示,供其他同学和家长参观,也可以通过数字分享的方式,将演示文稿通过电子邮件、在线共享平台或学校网站分享给更多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成果展示的目标是突出学生的创意、技术能力和对主题的深入理解。

评价是确保学生取得了学习目标并取得了进步的关键步骤。评价可以由教师、同学以及学生自己进行。评估演示文稿中的信息是否准确、完整和清晰,确保学生理解和传达了正确的知识;评价演示文稿的外观、布局、图形和动画效果是否吸引人并有效地传达信息以及是否符合设计原则;考查学生使用幻灯片软件的技能水平,包括插入图片、文字撰写、布局设计、插入动画等。对口头演示的评价包括表达清晰度、自信度和演讲技巧,以及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与观众沟通。同学之间的互评也可以视为一种有益的评价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发展。

在项目结束后,学生有机会反思整个项目式学习活动中自身的表现,能从项目中学到更多,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应该思考自身在项目中取得的成功,包括技术技能的提升、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等;应该识别、定位在项目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以及是如何克服的;应该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自身学习思路,以及在将来的项目中如何应用在此次经历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成果展示、评价和反思,学生不仅展示了自身的学习成果,还提升了批判性思维、自我管理和自我改进的能力,这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项目式学习活动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带来了新的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其核心素养。我们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在“演示文稿展成果”项目中,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究等方式,取得了显著的学习成果。因此,项目式学习活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幻灯片文稿技能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水幕幻灯片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实现幻灯片的缩放功能
画唇技能轻松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