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中心小学
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能,确立发展目标,形成核心素养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正如教育领域众多专家所强调的那样,真正的教育一定可以起到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管理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这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使其在小学这一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以自主为动力,提升管理效能,为其成长夯实基础。本文对如何实现有效的小学班级自主管理展开讨论,供大家参考。
自主管理模式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应该围绕素质教育、“双减”等最新的政策文件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事业根本任务,将自主管理作为小学生在各个学科实现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管理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少先队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班级的组织建设。在具体工作方面,教师需要以日常管理为抓手,深化班级管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真诚参与,热爱班集体,愿意为班级贡献力量,积极主动地发挥主人翁精神。
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工作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整体视角上,突破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实现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创新教师班级管理理念,探索适合学校及师生实际情况的自主管理方式,为全体小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经过长期的坚持,可以使小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的大环境下培养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约束、自主完善等意识和能力,使其在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上实现根本性转变与提升,为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做准备。
其次,学生自身成长方面的目标。班级自主管理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这既是班级自主管理应该达到的效果,也是班级自主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提升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班级自主管理中,教师需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带领学生展开经常性的总结,积累经验教训,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展开主动分析和认识,并在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改正、规范自身行为。这意味着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学生将因此找到适合自身成长的个性化路径与方法,并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受益无穷。
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推动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向:把握学生身心特点、加强策略方法研究、努力落实具体工作。
首先,在把握学生身心特点方面,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与发展规律,随着学生年龄和年级的提高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成长,避免出现揠苗助长的情况。
其次,之所以要加强对策略方法的研究,是因为小学生在不断成长进步,社会环境也在变化,学生会受到各种影响。所以,教师不能简单套用以往的班级自主管理工作模式和要求,需要在多种形式的研究中持续发现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让班级自主管理少走弯路。
最后,在具体工作的落实上要坚强有力。教师可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对具体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但不能走回头路,不能限制学生的自主管理。在落实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既定的规则、制度或方案,要与学生携手,直至把工作的落实直接交到学生的手里,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事务的热情,不能由教师决定一切。
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其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推动措施都比较清晰。但从教育实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如何看待班干部和少先队的作用。部分小学班主任对班干部和少先队员不够信任,没有与少先队组织密切合作,班干部的权限小,少先队组织也没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实际上,由班主任自己直接处理各项具体的班级管理事务,给予学生细致而微的自主管理指导,不仅效率较低,而且超出了班主任时间精力的可承受范围。
其次,有的教师对小学班级自主管理实施难度的估计不足,以为只要指导思想、措施等“对症”就能一帆风顺,无往不利。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小学生的心理、情感、精神都还不够稳定,容易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自制力方面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他们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出现反复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教师需要预测到这些情况,保持对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对学生要有一定的宽容,防止和处理因自主管理而出现的班干部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若缺少这种认识,班级自主管理会遇到很多障碍。
基于以上讨论可以得出有效的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理念。教师在推动自主管理的时候,不能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必须相信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为了避免参与过程中的“混乱场面”,班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角色比较尴尬,主要起到监督其他同学,执行教师要求的作用,一旦遇到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只能上报给教师。在其他同学心中,班干部似乎帮不到自己,反而经常“打小报告”,彼此间的关系因此变得不理想。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理念,让班干部明白他们的责任是帮助和服务同学,监督和规劝同学同样要以帮助同学为目的。在班级选拔出班干部之后,教师需要组织针对全体班干部的工作会议,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如何帮助同学。比如,学习委员发现有同学没有完成作业,想要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这时要做的不是马上“告老师”,而是规劝他放弃想法,了解他为什么没有写作业,同时号召其他同学一起帮助他补作业。这一过程不是替他写,而是帮他解决思维上的困难。
若班干部只有服务同学的意识但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这样仍然会难以顺利开展工作。同样,如果教师只是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但没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学生同样不知道从何下手,容易出现各种困难和冲突。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完善管理模式,使学生都能在这个模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我提升的途径。在这个模式中,教师需要让班干部和少先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让所有学生感到舒适而不是被束缚。为此,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了解沟通,将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融合到管理模式之中。
例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会议上,教师应该邀请班干部和少先队干部共同参加,明确各自的不同任务。班干部有服务同学的义务,具有监督、规劝、制止同学不当行为的权力;少先队员需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积极配合班干部的工作,帮助其他同学。另外,班干部和少先队员、少先队干部都要受到其他同学的监督,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明确上述原则后,教师需先制定针对班干部和少先队干部的班级制度,再组织全员专题班会,在上述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全员制度。这样能在公平、公正且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搭建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框架。
通过上述方法,班干部和少先队员能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自身作用,得到肯定和认可。因为是以对同学的服务为基础,所以既能够获得同学的尊重,又能充分展现自身的能力,得到同学、教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因为“打小报告”等因素而造成彼此之间的对立或冲突。这样一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成为班干部,积极加入少先队,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作为教师,应该培养和保护这种意识,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创造充足的机会和空间。
比如,在班干部选举和任命方面,小学低段应以教师提名、同学选举的方式进行,避免此时学生因为彼此不熟悉或不理解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而胡乱选择,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更为开放的班干部选举做准备;进入中段之后,学生有所成长,教师可以让大家尝试自主提名和选举;进入高段之后,教师应鼓励班干部在每次选举期间进行“述职”,说明自己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效果,请其他学生为其打分,同时作为其继续参与班干部选举的参考依据。除了班干部之外,其他学生也应该以小组形式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比如在卫生委员的带领下组成卫生小组,负责全班环境乃至个人卫生健康的监督、指导和帮助等。这样每一名同学在参与选举的时候都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对学生个人和班集体都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的成长,选举是选拔班干部的基本途径。但是,小学生还处于成长发展初期,选举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有些班干部的责任意识不强,对学生的“服务、监督”作用比较小,这样的班干部本来不太称职,却可能受到同学的喜爱。这是上文提到让班干部进行“述职”的一个重要缘由。因为通过述职,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全面地了解班干部的情况,在对比中做出更加符合班级发展需要的选择。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事项需要引起注意。例如,对于不同职位的班干部,选拔的方式和标准等应有一定的区别。班级文艺委员选举,除了让学生发表竞选演讲之外,还应该组织才艺表演,和文艺委员一起组成班级文艺小组的同学也要展示自己的才艺,大家一起投票选择,而且小组内成员之间的才艺要有一定的互补性,这样他们在协助教师组织班级文艺活动的时候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又如,教师可以给班干部设置一段考察期,判断班干部是否合适。
小学班级自主管理不仅要落实到各项班级活动中,还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管理中进行渗透。因为日常教学管理本身即为班级管理的一部分,两者密不可分。比如,有的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则需要分析他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听讲,是否出现交头接耳等现象。这些都是应该关注的问题,需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自制力。为了做到这一点,班主任需要和任课教师紧密配合,让班干部和课代表切实负起责任,在长期渗透中不断提升班级自主管理质效。
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共同商讨一份易于操作的课堂教学评价单,每天抽出一些时间组织“碰头会”,分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讨班级管理措施及其改进策略。对于学生而言,应该起到课代表作用。任课教师可以尝试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学习讨论会,由课代表负责协助教师总结近段时间课堂上发生过的典型和普遍问题,肯定大家所取得的进步和成长,鼓励代表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各自的学习成长计划,改正在课堂纪律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小缺点、小问题。这些会对班级自主管理质量的整体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提升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好机会,而且能够把自主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意识到自主管理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学习,还能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赋予学生在自主管理方面更为强大的进步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需要逐步拓展班集体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范围,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取得成长进步,并在班集体活动上充分展现出来。
同时,班集体活动也可以和各个课程的教学活动相融合。比如,小学科学教师可以组织参观动物园或植物园活动。此类活动可以视为有趣的班集体活动,教师可以尝试交给学生自己组织,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由班干部、课代表和少先队员起到维持活动纪律等组织作用。又如,学校或班级在重要节日期间的联欢会,文艺委员、文艺小组、音乐和美术课程的课代表需要勇于承担职责,负责节目的安排、审核、联欢会整体流程的制定等。而所有的班级活动都可以尝试制度化,设置一定的规则,长期开展下去,以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让班级变成快乐的大家庭。
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领域的成长情况如何,需要学生的自主感受和认识,也需要教师的评价与指导。小学生非常信任教师,尤其是在教师给予自身越来越大的自主管理权限情况下,他们会认为这是教师对自己的信任,会感受到自主管理的快乐和班级氛围的和谐与自由。此时,教师的评价需要有更高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在肯定学生的同时以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方式指出其目前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继续进步,让教师评价成为学生在自主管理方面的心理支撑。
但是,教师评价不能一味表扬,不能将心理支撑直接等同于积极正面的评价,需要完善评价的形式和批评的方式。比如,教师应尽可能在与学生单独沟通交流的时候批评学生,此批评是启发性的批评,要用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对于表现良好且有明显进步的学生,教师需要予以表扬和肯定,可以兼有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但物质奖励应该与学习有关,不能只考虑学生的个人喜好。
总之,自主管理是小学班级管理实现改革进步的根本途径。教师应该激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动力,使其为班级管理质效提供源动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相信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取得更好的班级管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