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志愿服务在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培育中的作用
——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

2023-10-21 11:33方燕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医患医学生志愿

方燕君,张 燕,曾 旸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00)

医师职业精神是重要的职业素养,是一种在职业认知、情感、意志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对职业理想与信仰的追求,是敬业与责任,需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培养[1]。医师职业精神培育是医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教育部和卫计委制订《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明确了对医师职业精神的教育要求[2]。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重要手段,医疗志愿服务是有特定专业指向的社会服务,能更好地磨砺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提升医学职业精神境界,从而转化为执业的行动自觉。目前,业界普遍认同医疗志愿服务对医学生在人文素养及职业精神方面的培育作用。丁玉兰认为,医学生参加医疗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提高服务意识,增强职业认同感,从而巩固医德信念,砥砺品性,进一步适应从业环境[3]。魏宇航指出,多种形式的医疗志愿者服务实践,有效促进了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4]。吴悦认为,医疗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由于随意性较强,失去了应有的连贯性和品牌效应,运动式的开展也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多样化开展,使志愿服务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广度和深度还不够[5]。进一步分析志愿服务发挥作用的机制根源,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体系化的服务模式的实证研究却较少。医学生参与医疗志愿服务的主体感受是改进和完善医学生医疗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依据。因此,我们开展了本项目的研究,希望通过对医学生参与医疗志愿服务的调查,揭示医疗志愿服务促进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形成的机制作用,在医疗志愿服务与医师职业精神培育之间找到融合的路径[6],促进医疗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更好发挥,提升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问卷星向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方向本科各年级学生发放电子调查问卷,要求在半个小时内独立完成,共回收368份问卷,筛选有效问卷338份,有效回收率为91.85%。其中,大一77人,大二91人,大三96人,大四64人,大五10人;参与过医疗志愿服务者 210人(62.13%),未参与者 128 人(37.87%)。338份有效样本量是分析项数量(29题)的11.66倍,样本量适中,符合统计学要求。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采用电子问卷,以年级、专业为单位随机调查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现状和参与医疗志愿服务情况,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通过文献梳理,结合对医学生、医疗志愿服务指导教师和医学教育专家的访谈,借鉴已有研究,从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7]三个维度编写“医学生医疗志愿服务状况与医师职业精神现状调查问卷”,并随机抽取20名本科生进行预调查,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筛选指标,确定正式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医师职业精神评价3个维度[7]16个项目(职业认知维度5个项目、职业情感维度5个项目、职业意志维度6个项目)和志愿服务主体感受13个项目,项目均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从1分~5分,评分越高代表认同程度越高。信度检验克朗巴赫系数为0.924,符合内部一致性要求,效度检验KMO值为0.882,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职业精神在医疗志愿服务参与因素上的比较

大五年级被调查者都参与过医疗志愿服务,无法进行数据比较。在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同一年级中进行比较发现,学生是否参与过医疗志愿服务,职业精神综合评分以及三个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一二三年级学生中,参与过医疗志愿服务的群体的职业精神综合评分以及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未参与者(见表1)。

表1 同年级内是否参与医疗志愿服务在职业精神评分上的比较

2.2 医学生对医疗志愿服务的不同体验与医师职业精神认同状况的相关性

数据显示,参加医疗志愿服务的学生,在增进医患沟通、加深基层了解、更富有爱心、提升职业价值感、更有成就感等方面的评分大于4分,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患者意识、提升职业兴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患者至上意识、坚定学习毅力、提升角色转变调适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大于3.6分且小于4分,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患者至上主体体验与职业认知维度无相关性外,其他均存在相关性(见表2)。

表2 医学生对医疗志愿服务的不同主体体验与医师职业精神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比较

2.3 医师职业精神认同与医疗志愿服务不同主体体验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将医师职业精神及各维度得分与医疗志愿服务不同主体体验得分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就感、医患沟通是职业精神认同的主要预测因子(P<0.05);爱心、对基层的了解是职业意志维度的主要预测因子(P<0.05);医患沟通、成就感是职业情感维度的主要预测因子(P<0.05);成就感是职业认知维度的主要预测因子(P<0.05)(见表3)。

表3 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各维度评分与医疗志愿服务不同主体体验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比较

3 讨论

综合上述分析得知,医学生参加医疗志愿服务,主体体验最为深刻的是更富有爱心(4.148±0.740),其次是提升职业价值感、增强了对基层的了解、更富成就感、增进医患沟通等。通过参加医疗志愿服务,让学生对基层的医疗状况有进一步的认识,真切感知到百姓对医疗服务的渴求,想要化身为爱的天使的冲动油然而生,更坚定了从医的意志。通过医疗志愿服务,与老百姓的近距离沟通,隐去了“医与患”的身份,是“满足与需求”“付出与收获”的关系。除却了金钱的关系,沟通更为顺畅,增进学生做好医患沟通的信心,同时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职业的荣誉感自然而然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职业情感得以唤醒和深化。通过医疗志愿服务,被老百姓需求、为老百姓解惑和指导帮助的神奇满足感,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满足,这小小的“虚荣心”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成就感,更认清治病救人、 追求卓越的使命担当。

3.1 在医疗志愿服务中实现被期待的满足,助推医学职业认知

医学职业认知是对事实的把握,即对自身、医学对象、医疗环境的认知[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有着更高的期待。健康中国愿景的提出,赋予医务工作者更高的使命担当。医学生要全面感知医学职业必须深入社会。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的大平台,多渠道链接社会资源,通过与企业、事业单位、政府社区或民间社会组织的合作,拓展服务基地,形成强大的实践服务网络,完善规范志愿服务治理模式[6]。医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医疗志愿服务过程中,通过接触不同的服务对象逐渐走进百姓生活,感知大众对医疗的期待,同时也收获在医疗志愿服务中被期待的满足感。情感导向认知[8],助力学生进一步理解“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真谛,助推医学职业认知。

3.2 在医疗志愿服务中重拾医患沟通的信心,融升医学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是事业精神的心理动力,是医师的态度和情绪[7]。当前,医学生对医学职业表现出的情感不足,更多源于医患关系的间接性矛盾[9]。这些矛盾来自媒体的宣传、师长的经验之谈、师兄师姐的描述等等,大概率非亲身之体验。体验出真知,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和培育[10],偏见或被刷新,冷漠或被融化,良知或被激燃。调查得知,从入学到大四,学生职业情感是逐年下降的,而在大五通过临床生产实习深度接触患者,职业情感有所回升。这很好地说明实践体验的重要性。志愿服务是基于自愿的前提,受众是需求服务的一方,没有了服务报酬支付的环节,供需双方沟通更为顺畅,能更好突显医学职业价值,有助学生改变记忆中刻板的医患关系形象,重拾医患沟通的信心,提升职业的信心和自信。医患行为关系的融洽导向医患关系的价值彰显[8],重建职业的荣誉与理想。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情感的走向,克服志愿服务活动随意化与粗放型的弊端,针对性地开展有助学生专业发挥,增进沟通技能的志愿服务,如慢病患者的随访、健康科普宣教等,助力学生提升医学职业情感。

3.3 在医疗志愿服务中真切感知民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坚定医师职业意志

职业意志是医师克服困难、严于律己的品质,是行为的直接动力[7]。意志的执行源于认知免于盲目,因此,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对我国的医疗现状有个较真实的了解,深入基层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基层医疗志愿服务是学生社会化的有效方式,能真切感知百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能加深对基层老百姓医疗保健现状的了解。百姓的疾苦也许就触动了学生内心深处的仁爱之门,仁爱之心油然而生,社会责任感、治病救人的使命感也就自然而然的武装了职业的情感。情感是意志的源泉[8],医学职业意志进一步的坚定无悔。医学院校应紧跟国家政策,发挥医学生专业优势,下沉基层社区进行医疗公益服务,形成服务品牌。如“三下乡”“残障儿童服务项目”“失独老人身心照料”“关爱癌症晚期患者”等活动品牌,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感悟生命的无常和医学的“无能为力”,倍感作为医者责任之重大,攻坚克难之使然,为未来职业生涯坚守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具有重要意义[11]。

4 结语

医疗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培养医学人才的有效载体之一[12],是医学生实践锻炼的重要平台,能够增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实践经验,发展医学生的综合素质[6]。通过医疗志愿服务,学生真切感知民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厘清了医患关系的间接性矛盾,获得了被期待的满足感,重拾医患沟通的信心,这些将直接影响医学生的职业认知、情感和意志,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形成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医疗志愿服务是培育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重要实践路径,医学院校要紧紧抓住医疗志愿服务对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形成的促进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医疗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规范化体系化的发展。医疗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被定位为社团活动或指令式行政化活动,而要上升到课程建设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医疗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紧跟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要求,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的实现[13]。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方燕君负责文章撰写、问卷设计、数据分析;张燕负责观点提炼,文章润色;曾旸负责课题设计。

猜你喜欢
医患医学生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