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勤
江南宜兴自古以来就有着“中国陶都”的美誉,从7000多年以前就有着陶器的活动痕迹,明代的时候,紫砂艺术的兴起让茶文化和陶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更为瞩目的“壶茶同誉”。在今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能够感受到紫砂造型的丰富多彩以及不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紫砂匠人们自己情感的寄托,也传递着我们在艺术形式多元化表达方面的不同需求,通过紫砂艺术的包罗万象来展示出令人啧啧称赞的人文传承。
这组紫砂艺术作品《海棠套组》采用了筋纹器和组合的形式,来展示紫砂艺术的别样之美。众所周知,紫砂筋纹器在我们的紫砂成型工艺之中是比较难的,除了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之外,需要更好地把握其中整体的节奏和韵律,而筋纹组合就更加难以看到,特别是在追求效率的今天,紫砂筋纹杯子所耗费的时间和壶也不相上下,所以许多的紫砂艺人并不愿意尝试。此壶则是围绕海棠的形态来展开创作,把筋纹的设计很好地融入其中,呈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视觉体验,壶身的每一囊都饱满有力,宛如海棠花朵的形态,壶嘴小巧,半面贴合壶身,出水有力,与之相呼应的壶把则是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壶钮则是筋纹装饰,如同一个小小的花骨朵一般和壶身完美地融合起来。此套组还有一个公道杯和两只小杯共同组合而成,从形态的设计和抟制的手法来看,都采用了筋纹的手法来一脉相承地展示出作者对紫砂筋纹器的理解,共同组合成为一套非常实用也充满了艺术审美的作品。作者通过这样的设计,来展示出对紫砂筋纹器更为独特的理解,从整体上来看这组艺术作品《海棠套组》,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海棠花开的意境,体会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海棠所具有的独特文化符号和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而且筋纹器的呈现,更加地体现出作者精湛的技艺水准以及不断的专研技巧,能够达到如此的艺术境界,让我们有着更好的饮茶心得和人文体验。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这是唐代郑谷咏赞海棠的一首小诗,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于海棠的热爱和推崇。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传统观赏花卉之一,从先秦到两汉,从唐宋到明清,海棠尽管没有过多的娇艳,却被称为“花中之仙”,无数的文人墨客以海棠为题材,或留下画卷,或者以诗词歌之,令人缠绵悱恻,无限感慨。正如最为有名的李清照诗词之中描绘的那样,“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而紫砂作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以海棠为题材的创作也不甚枚举,最为鲜明的代表就是筋纹器,它聚焦于海棠花的形态特征,以局部之美而窥见全局之美,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艺术精品。这组艺术作品《海棠套组》正是作者对于海棠有着别样的情怀,于是在经过长期的临摹和不断的实践之后,终于抟制而成的一组于朴素之中见真谛的精品力作。通过这样看起来简洁实用的套组,能够带给我们广大壶友更为舒适自如的使用功能,同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之中,摩挲筋纹宛如看到海棠花在雨中娇羞而望一般,令人心旷神怡,感悟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
综上所述,紫砂筋纹器作为造型艺术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技艺的繁复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美学的抽象概括和具象表达,具有非常传统的文人气息,而海棠这样的花卉非常适合采用紫砂材质来凸显出它的天生丽质和人文蕴藏,更好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紫砂艺术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