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构研究

2023-10-21 00:44仲崇利柴誉珊高慎波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仲崇利 柴誉珊 高慎波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这一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格局,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所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建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高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路径[2]。通过创新推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学生思想教育、学生思政队伍建设、日常管理服务的一体化、系统化和实效化,在完善体制机制中提升“三全育人”的效果、在落实立德树人中推进“三全育人”的发展、在多元主体协同中丰富“三全育人”的实践,切实将“三全育人”同“立德树人”联结互通,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清晰、目标明确、载体多元、实效显著,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主导等多重压力和挑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顶层设计不充分、协同性不够、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设计不充分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关育人方面的构建,没有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教育教学模式大改革等形式打破原有思想认识、工作摆位、精力投入等误区和偏隘,没有创新育人理念、构建创新模式、完善系统制度机制,无法规范和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同心同向、同力同行,整体规划性和一体推进性有待提高。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协同性不够

一方面,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普遍缺乏协同机制,专职机关部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各成体系、类型重复、相对分散,基层学院落实工作难度大、执行力不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常态化沟通和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相互融通不够。思政课教师往往更专注于自身课堂内容,而忽略了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基层辅导员虽然对学生的生活参与度更高,但缺乏一定理论基础,面对日常烦琐的学生工作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融合度不够,对于学生的整体把握不够全面。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效性不强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缺乏一定创新性,工作理念革新滞后,工作特色不明显、工作品牌不响亮。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结构性问题突出,工作主要以辅导员为主体,面对学生群体数量庞大,日常工作内容单一但工作量繁多,在教育上难以达到目前思想政治工作所需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高校其他思政工作者又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工作重叠度较高,面对全校涉及学生的各个部门工作,任务较重,但完成度不高。根据调研,有24.94%的受访师生认为存在教育实效性不强问题,排在第一位,其中“对学生的思想特征掌握不足”“教育模式和主流话语缺乏创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沟通不足”“思政工作人员、资源投入不足”等问题均占较高比例。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构的价值目标

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直接指向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建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现实诉求,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务实之举,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一)构建协同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

通过深化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凸显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联席会、研讨会、专题会等方式,在制定与学生有关的教育政策、开展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进行集体会商、统一规划,围绕日常思政、网络思政、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实践育人和就业创业以及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等内容,进一步研制方案、明确分工,一同部署、一体推进,在体制上实现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联动,切实打造特色鲜明、务实高效、师生共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二)完善整合贯通机制,增强大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

通过深化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打通学生日常管理堵点、打开盲点、填补缺点,促进教学、资产、后勤、公寓等与学生校园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高效化。全面推进学生管理系统与教务系统、研究生培养系统、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网络思政系统的深度融合和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三)健全需求统筹机制,提升大学生服务工作实效化

通过深化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动态把握新形势下学生需求变化,实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在对学生诉求统筹和分类的基础上,强化首问负责制,对涉及学生问题办理的部门权责和服务时间进行有效限制,形成学生服务工作机制的综合闭环系统,使涉及学生的矛盾和问题及时得到有效解决,确保学生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杜绝问题梗阻现象,全面提升服务学生的质量和水准,切实满足学生对美好大学生活的向往。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构的创新路径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创新建构一定要坚持育人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难点难题,以建立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以学生工作系统内部融通、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相互融通、贯通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局为支撑,以“聚焦化、系统化、实效化、信息化”为路径,重点着眼于“一体加强思想引领、协同推进日常思政、统筹完善评价机制、整合网络思政力量”四项工作重心,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强化顶层规划,一体强化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1.聚焦思想引领守正创新。以学校党委成立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为例,对全校学生工作协同推进,发挥其统筹引领作用,深入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实现全员参与、分层推进。强化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顶层构建,设计工作重点。学校面向每学年全体学生聚焦一个重点教育主题,配合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化教育内涵,拓展平台载体,强化育人特质。同时深化典型引领教育,开展国家、省、市、校多级学生先进典型,如每年评比大学生年度人物、大学生自强之星等选树宣传,发挥学生骨干朋辈教育功效。

2.聚焦理论武装多维共进。统一规划、部署和实施本专研学生理论武装工作,杜绝同质化、重复化、单一化,抓实各类师生理论学习平台建设,丰富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平台支撑,统合建立辅导员和学生的“双主体、同提升、互促进”平台。依托各级理论学习社团、主题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载体,在全校构建起校、院、班三级全覆盖的理论学习网络。在教学方面,选派思政课教师任兼职辅导员或到学工部门挂职锻炼,选派辅导员到马院参与集体备课,参加科研任务,适当承担学生思政课专题教学任务等。

(二)创新育人理念,系统拓展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1.深入开展整体性日常教育。积极践行“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离学生最近的教育”理念下的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落实辅导员“三个一”工作机制,即每学期前与学生谈心谈话一次、与学生家长沟通一次、给学生写一封信,形成学校、家庭和学生相连接的育人机制,及时精准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和务实性帮扶。强化大学生养成教育和实践教育,如开展早操早训、上好早晚自习、课前十分钟主题演讲等系列活动,创新开展优秀大学生红色之旅、“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各类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课堂理论传授和课外实践研学的有机结合。同时,发挥文化思政功能,用好校史馆,传承学校红色文化基因,办好大学生文化节、公寓寝室文化节等精品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化育人软环境。

2.全面拓展开放性育人路径。在资助育人方面,持续加大贫困学生扶持力度,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资助育人工作全过程,了解学生具体需求,及时开展学业资助、心理疏导,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在崇军育人方面,建立国防教育长效机制,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参观国防教育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国防在我心中”“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系列国防专题教育。组建研究团队,开展针对思想教育热点前沿问题、解决学生思想困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全面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

(三)统筹完善评价机制,切实强化工作效果考评

1.统筹优化教育实效评价。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按照“第二课堂成绩单”等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切实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抓手,通过学生总体成绩评价,反向验证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果,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不足并加以整改提升。

2.着力强化工作效果考评。建立多元多层、科学有效的学生思政工作测评体系,完善定量与定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机制,统筹做好全校日常思政工作一体化评价。进一步完善学生日常思政工作队伍考核评价,提升学生评价在考核中的比重,将考核结果与其职业发展、职称评聘等方面紧密衔接,提升队伍活力干劲,强化队伍作风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四)整合网络资源力量,全面提升网络思政功效

1.广泛提升沉浸式网络思政功效。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形主战场,按照统一规划、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原则,大力整合并推进各学生工作部门各级各类网络思政平台建设[3]。加强大学生原创网络文化精品创作与推广,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网络教育作品创作评选等系列活动,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黏合度,增强“两微一端”、校园网站、抖音、思政微课堂等网络阵地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度。

2.全力打造智能化网络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系统、“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管理系统、易班网络思政系统、学生公寓管理服务系统的引进、开发、建设、应用,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实现各系统的有机整合、资源共享,打造以“服务学生成长需求”为核心的学生“云成长”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实现一站式教育、管理、服务功能,推动网络工作水平全面跃升,建成网络思政全新格局[4]。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