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红色课堂融入学生骨干生涯教育的现实意义、境遇与路径
——以广西国门为个案

2023-10-21 00:44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界碑国门生涯

周 园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中,不断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根据文化的产生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相对应的多元性和广博性特点,传扬当地红色文化,用好当地红色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门红色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深挖国门红色文化内涵,夯实国门红色文化研究,打造国门红色文化名片,有助于提升国门红色文化知名度,最大化释放国门红色文化的辐射效应,对于推进新时代学生党员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聚焦于地方性红色文化,反思当前高校学生骨干生涯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境遇,探索国门红色课堂融入学生骨干生涯教育的实践路径,为改革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生涯发展提供一条可参考的道路。

一、国门红色课堂融入学生骨干生涯教育的现实意义

生涯教育是一种旨在帮助个体进行未来生涯发展规划的教育过程,其要求不仅要实现学科教育,还要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发展潜能。学生骨干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学生骨干生涯教育是在生涯教育框架下针对骨干群体的具体实践,它强调要重点面向学生骨干,培养领导能力、影响力和发展能力,为其今后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红色课堂作为一种塑形凝神的教育宣传方式,将红色资源融入学生骨干生涯教育中,能够提高学校生涯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更好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一)学生骨干生涯教育中树立正确历史观的主要抓手

从纵向维度看待历史,就是从时间维度去把握历史脉络。一座座巍然耸立的国门,是一个国家领土主权的神圣象征、国家之间陆路交通的重要门户。国门口岸的封闭与开放镌刻着历史的沧桑变化,体现着国家历史发展的脉搏。从横向维度看待历史,就是从空间维度去理解历史发展。国门红色课堂是一种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育形式,通过带领学生骨干参观红色历史地点、举办主题讲座和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骨干深入了解国家独立、革命斗争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骨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其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引导他们奋发有为、为祖国未来发展做出自身贡献。

(二)学生骨干生涯教育中夯实民族观念基础的有效载体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全球化的冲击、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分裂主义抬头等问题凸显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成效和问题显现。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需要我们全面夯实民族观教育工作基础,充分利用国门、界碑等有效载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得到全方位熏陶和教育。国门红色课堂作为学生骨干生涯教育的一部分,其为学生骨干提供了学习红色文化和相关历史的机会,它不仅能帮助学生骨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强化他们的国家认同感,还能夯实民族观基础,培养学生骨干的文化自信。同时,由于国门红色课堂通常是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这对提升学生骨干的认知、感知和情感体验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为其生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三)学生骨干生涯教育中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阵地

探寻国门的红色文化基因,是时代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涵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方式。因此将国门红色课堂融入学生骨干生涯教育中去,有助于夯实学生骨干的政治立场,坚定其政治信念,使之深入体会国门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广西为例,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频繁往来,贸易额急剧上升,对于边境、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都极具挑战[2],而以防城县第一个党支部——东兴支部、中越友谊公园、侨批馆、大清国五号界碑、一河分两国的中越界河北仑河、历经沧桑的中越北仑河大桥等为载体,开展国门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能够引领学生骨干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精神,将这种情感融入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四)学生骨干生涯教育中培育文化观的现实需要

广西作为边疆地区,自秦始皇统一岭南以来,就一直承担守护国土、护卫国境线的职责。界碑、关楼、炮台,是昭示国家主权的形象化符号,是边疆地区特殊的历史载体,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功能。桂西南沿中越边境线的靖西、龙州、那坡、大新、宁明等地,是壮族聚居程度最高的地区,靖西壮族人口占到99%以上。生活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生产技艺、生活风俗和民间信仰,构成了特色鲜明的边贸民族文化[3]。通过创设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骨干身临其境体会和感受国门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二、国门红色课堂融入学生骨干生涯教育的现实境遇

(一)价值观多元化影响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是由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在2O世纪40 年代提出,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学生骨干作为普通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可模仿可学习的身边榜样,无论是在现实社会里还是虚拟网络中都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受到多元化思想冲击,学生骨干理想信念教育的总开关存在松懈。与此同时,部分学生骨干可能持有与红色教育及国门红色课堂不完全一致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骨干表达了对红色教育的偏见或怀疑,就有可能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

(二)生涯发展问题认知上“朋辈效应”发挥甚微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当前学生骨干自我认知模糊不清,价值观养成的定盘星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生涯教育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角色,确立人生发展目标和规划,是重要的生涯探索和建立阶段。学生骨干无论是在思想政治觉悟还是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均在普通学生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高校中先进性、思想性的特殊群体,但由于个人定力不足使其在同辈群体中未能形成持续有效的影响力。当前学生骨干生涯教育需要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实现育人目的的多元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道德建设,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三、国门红色课堂融入学生骨干生涯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以课程育人的第一课堂为抓手巩固学生骨干生涯教育

作为学校学生骨干今后亦是社会的储备人才,必须具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素养,该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大学生获取有关历史问题、民族关系、国家安全、文化观念等信息的渠道越发多样和便捷,容易造成主流价值观念模糊、概念不清、立场不定,须通过有效途径凝聚其共同体意识。例如开设国门红色课堂专题学习研讨。学生骨干队伍中大部分都具备党员身份,通过主题教育适时开展内部专题学习交流和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加强其党性教育,强化党员身份意识,从而统一思想,巩固生涯教育作用。打造全方位立体化教育,首先要以课程育人的第一课堂为抓手。开设不同专题的国门红色课程学习研讨会,邀请边防部队教官、口岸检查员、边境商贸工作者等,从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富民兴边等多方面对学生骨干进行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的时事解读,立足中国国情,把握当今时代特点。此外,还应借助网络技术手段,创新国门红色课程开展形式,以“党课开讲啦”活动为载体,综合运用党课云直播、情景党课、微党课、党课青年说等沉浸式教育模式,让学生骨干全身心投入到情景党课学习中去。比如,可以开发设计“对党忠诚情景党课”“壮语温党史”“边境国门我来守”等诸多特色化的课程,并群策群力,设计制作“我是党员我先上”“边境线上的红色娘子军”等微党课。这样可以更好地传播党的声音,增强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活动形式的开展,既体现了学生骨干党课教育的灵活性和时代性特点,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学生骨干国门红色教育效果,极大提升了学生骨干的国门、国民和国防意识。

(二)以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为载体创新学生骨干生涯教育

高校须推动理论思政向实践思政的创新性转化,引导学生骨干投身到国情的“万花筒”、知识的“试金石”、人才的“炼丹炉”的基层社会中,培养其宽广的知识视野、世界视野和历史视野,在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中培育核心价值观,提升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例如开展国门红色课堂主题党团活动。界碑是祖国领土的象征,是区分国与国之间疆域的重要标志,也是各国之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重要体现,是文化符号更是历史符号。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广泛开展以国门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带领学生骨干到广西东兴国门景区参观“大清国五号界碑”“码头风云界碑广场界碑”“1369(1)号界碑”“1369(2)号越方界碑”等,并仔细讲述界碑背后的历史发展、典型英雄事迹和历史故事,从而引导学生骨干深刻体会界碑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这对筑牢他们的爱国情怀、提升骨干生涯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借助重大纪念日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将主题党团活动迁到国门现场,以一个节日一个主题活动采取固定时段和频率对学生骨干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深化责任与担当,提升全体人民的共同体意识。另外,参与边防部队巡边活动、参与勘界并清洗界碑,不失为强化国家身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手段。

(三)以组织育人的第三课堂为载体强化学生骨干生涯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要“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发挥地方单位、企业、部队在强化学生骨干生涯教育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形成学校和社会有机统一的教育合力,共同为立德树人服务。例如成立国门红色课堂学习教育基地。与内地高校相比,地处边疆地区的民族院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环境,利用国门红色课堂更有助于开展学生生涯教育活动。可按照供需结合的方式打造广西边境专属的红色教育模式。建立由政府、部队、企业共同管理,以国门、界碑、口岸、互市为对象,参观、培训、调研、体验为内容的学习教育基地,形成生涯教育与历史事件、革命人物、民族团结与改革开放的深度对话,深刻体悟时代变迁和国家发展变革,真正给学生骨干带来触及思想、深入灵魂的反思与感悟。如广西靖西市南坡乡组织了5 次“国门党校”培训班,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储备48 名优秀党建教师,明确组织机构、培训计划、管理制度等,并依托市委党校、市党员教育中心等平台,为党员提供多样化的国门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另外,还针对高校成立爱国主义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对于高校学生骨干生涯教育而言,也应积极带领他们参与国门党校培训活动,积极利用“第三课堂”的优势,对于学生骨干进行党史国情、革命斗争历史的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国门红色教育示范区的教育效应,让学生骨干在“理论学习+现场实习”相结合的学习实践中,感受到伟大国门红色文化背后的民族情怀,这对于提升学生骨干生涯教育效果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界碑国门生涯
走出国门的“中国造”
千顷月季喜“出嫁”飘洋过海出国门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何国门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月嫂变“金”嫂 走出国门也吃香
精神成长的10块界碑(3)
精神成长的10块界碑(1)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