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红
当今社会,写作被认为是重要的技能。但是很多同学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对写作恐慌。他们能够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不能写出一篇语言流畅的作文,这一点让人颇感意外与可惜。实际上,作文是口头语言的延续,不过是将抽象化的语言换成文字罢了。但是“说”和“写”是两码事,“说”要简洁,力求将观点迅速呈现出来;而“寫”需要给人思考的空间,逐步体会作者表达的观点、描述的事物特征、故事的经过结果……因此,关于“写”的要求需要比“说”更高,表达更要灵动。但现实是,很多同学的作文鲜有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导致语言表达不够唯美,让人读后有如阅读记录工作的流水账一般,毫无吸引力。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加出众呢?答案就在于运用修辞手法,它被认为是能够体现语言表现力、呈现文采的重要方式。在我们小学阶段,修辞手法主要有拟人、比喻、排比等,在教材中分布广泛,很多经典段落都有类似的运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以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段落为例,帮助大家分析体会,旨在带给同学们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一、拟人修辞,让作文更生动
在我们看来,大自然的一切其实都是按照自己的生长方式呈现自己的特征,比方说“草”,在生活中,我们看见的“草”是怎样的呢?当然是绿茵茵的。但是,单纯地这样描写似乎显得生硬而无感染力。“草”作为春天里最突出的景物,难道不应该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吗?如果生硬地描述,如何呈现它背后隐藏着的春天的力量呢?不妨这样写:“春天到了,原来枯黄的草地上披上了一件青绿色的衣服。那些嫩嫩的青草啊,在微风下频频低头,似乎在和我们打招呼;那些稍长一些的草,在清风的轻拂下,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大家看这几句关于青草的描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的“草”人格化了,使其具有人的行为(“低头”“跳舞”)和人的情感(“打招呼”“欢乐”),让读者由衷地感受到青草无形中透露出来的旺盛的生命力。如果是濒临绝境的人品读到,肯定衍生出无穷的奋进力量。在同学们的教材中,就有这样的经典文段,不妨节录出来与大家共赏: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
这段写的是日出的场景,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它的每一次升起都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使然。 “慢慢努力上升”“冲破”“跳出了”这些描写都赋予太阳人的行为,显得真切动人。
那么,借鉴这样的修辞方式,我们写一段关于公园的一角,不妨这样来写:“春天到了,在公园的一角,鸟儿在树上唱起了动听的歌儿,树下的花儿啊,它们绽放出美丽的笑容,在和公园里的人们快乐地打招呼呢!”请大家认真品读,是不是充满趣味呀?拟人手法的运用,能够把我们带进一个情景交融的氛围中,感受到作文中那种充满生命的昂然姿态,这是多么有趣。
二、比喻修辞,让作文更灵动
比喻是同学们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写作中重要的描写方法。拟人是人格化,但比喻是抓住事物的相似点开展描写。比方说,“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这是直接的描述,站在语言的角度分析,此句毫无生动性,更激不起人的想象。但是,如果运用比喻修辞,就显得很不一样了。比方说:“弯弯的月亮像小小的船,它荡漾在无垠的星海之上。”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实际上意趣盎然:同学们请看前句,它抓住了月亮“弯”的特征,特意从生活当中的“船”入手,形象生动;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这艘“船”还荡漾在“海”上,而这个海就是苍穹之上的星辰大海,多么具有冲击力的想象啊。在我们的教材中,比喻修辞可谓常客,比方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观潮》: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是《观潮》中描写潮水奔涌而来的画面,但潮水来的时候有一个过程:先是翻滚,形成“水墙”,然后不断推进,就像战马一样,充满视觉冲击感;而声音呢?就像“山崩地裂”一样恢弘。这样描写不但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潮水来到的盛况,更聆听到潮水奔腾的雄壮,真是激动人心。可能受到了《观潮》的启发,一位同学在描写“山中泉水”时这样写道:“再走近一些,只见白色的清泉从山间流出来,那种清澈,就像是一条冰一样静止不动。山头的另一边则是水花飞溅,就像打铁时迸出的铁水,在阳光下闪闪烁烁。”静与动,两种状态的泉水都运用了比喻修辞,使其进入我们的脑海。实际上,拟人和比喻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立足于事物表面,让人在品读时多一份联想和想象,而排比修辞则有所不同。
三、排比修辞,让作文更律动
如果说,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式带给人更多的想象画面,那么排比是立足于文字特有的节奏,相比于拟人和比喻,它更多的是站在朗读的角度让人无形感受到音律的跳动。排比是连续使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短语结构组成的句子,这种句子让人读起来充满音乐的节奏,比方说在《我家乡的美》这篇作文中最后一段,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家乡是美的,月亮是如此的皎洁,小溪是如此的澄澈,山丘是如此的绵延,一切都让我魂牵梦绕。”他特意运用“……是如此的……”这样的排比句式,不但对全文的内容作了深刻总结,升华了主旨,更让人读后感受到节奏上的律动,充满语言趣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走月亮》也有这方面的运用,请看下面的片段:
月亮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段选取了月亮、山、树、大道、小路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月夜图,也创设了一个静谧、美好、祥和的境界;从音律上,节奏强劲,朗朗上口。
四、综合运用,让作文更有趣
以上是修辞手法的单独运用,而在实际情景中,单一的修辞手法要视实际情况而用,为了更好地、更全面地展现景物情态,同学们可以综合多种修辞方式,让作文更有灵性。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三月桃花水》
这一段描写综合了排比(连续使用三个“那……”的结构样式,朗读时很自然感受到排比句具有特有的律动)、拟人(水与麦苗谈心,两个事物都具备了人的情态,显得可爱十足)、比喻(把水撞击石块发出的叮当声比作车轮声,生动形象,让人不觉在脑海中模拟出这种独特的声音)等多种修辞方式,相比于单一的修辞方式,更有利于呈现作文的语言美,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值得我们在实际语境中借鉴。
判断一篇作文是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决于这篇作文的中心是否明确,结构是否清晰,逻辑是否有序,当然,还取决于文字是否优美。一篇语言优美的作文总能让人在阅读时多一份惊喜,久久回味其字里行间,诚如古人留下来的诗词歌赋一样,那些优美的诗句千年以来都在文人墨客的心里珍藏着,在充满无穷哲理的同时展现出来,于是,整篇文章都会瞬间灵动自然,这就是优美文字的魅力。当然,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同学们就要从经典段落中汲取灵感,立足修辞手法,开展模仿与创作,相信我们也能让自己的作文充满灵性而显得趣味十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