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武
在艺术起源学说中,有一种说法是:模仿是人类的本能和天性。其实,这种说法不仅适用于艺术起源领域,在人类日常行为和学习方面同样适用。可以说,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然后才是创新。模仿在同学们的小学阶段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里的课文、课外的经典作品都是学习写作的榜样。
如果仅仅提供一支笔、一张纸、一个题目就让同学们写作,这是有很大困难的,大脑空白、无话可写、不知如何下笔将会成为我们写作时的状态。仿写可以有效帮助那些尚未对写作形成系统思维模式的同学,可以模仿文笔优美且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逻辑思维、表达方式等,从而习得方法,获得感悟,并逐步规范写作模式,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那么,如何借助仿写训练进而逐步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呢?
一、仿写句段,规范写作语言
一篇作文是否出彩,与其语言有直接关系,优美流畅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都可以成为亮点。有不少同学写出的作文语言干瘪、内容空洞、缺乏文采,这主要因为不能自如流畅地运用语言,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无法学以致用。学习语言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组词、造句、阅读、背诵、仿写等,其中,仿写句段能使我们夯实基本功,逐步掌握语法规则,并规范写作语言。
(一)仿写句子,掌握多种句型
句子是篇章的基本构成单位,要读懂一篇文章,首先要读懂句子,同样的,要想写好一篇文章,首要的便是写好句子。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适合同学们仿写的句型,分析这些句型的特点,找到仿写的切入口,掌握句型的结构形式,进而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
例如,《荷花》一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几句话:“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作者在这个段落使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描述荷花的不同姿态。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个句式,从荷花的颜色、荷花的数量、荷花的形状等方面来进行仿写训练。通过仿写句子,学习和掌握多种句式的特点,并在写作文时灵活运用。
(二)仿写段落,树立分段意识
有的同学写出的作文一段到底,这是缺乏段落意识的表现,而开展仿写段落的训练,能使我们在写作时言之有序,树立分段意识,进而掌握常见的段落结构和写作方法。因此,我们要分析段落结构,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典型段落,如表达顺序鲜明的段落,表达方式特别的段落,结构形式清晰的段落,然后进行相应的仿写练习,这样,就能树立分段意识,掌握组句成段的规律,以及段落的构造和写作方法。
例如,《观潮》一文的第四自然段,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涨潮时的声响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同时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涨潮时壮观的场景。掌握了这个段落的写作特点后,同学们可以试着总结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按照时间顺序,写出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形态和颜色的变化,或者按照空间顺序(由近及远、由外到内、从左到右、从中心到四周)写出对某个场面或地方的观察。再如,《如海滨小城》一文中,第四、五、六自然段都是总分的段落结构,在学完这一课后,我们可以仿写总分结构段落。之后,再学习并列、连续、概括与具体等不同的段落结构形式,这样就能掌握基本的段落結构,在写作时较为合理地安排各段的具体内容。
二、仿写文章结构,学会构思选材
有的同学在初学写作时常常在苦思冥想后仍不知如何下笔,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不知道如何表达;有的同学写出的作文没有主次之分,对时间、空间、地点的表述混乱不清;还有的同学不会划分段落,将刻画不同人物、叙述不同事件、描写不同景色的内容放在同一个段落中。这些情况都反映出了大家没有掌握作文的结构,导致写出的作文结构混乱,主线不清晰。结构对于文章而言,就像人体的骨架,有了完整的结构,才能将各个段落、各种素材、各个句子连接起来,才能使文章的主旨明确、脉络清晰。因此,仿写文章结构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合理地构思作文框架和选择写作素材。
其实,文章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纳为两类,即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常常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如《鸟的天堂》,时间线索非常清楚;二是以感情的发展为顺序,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作者从依依惜别到立下誓言,感情发展的脉络非常明显;三是以认识的发展为顺序,如《奇妙的电脑》,从电脑的组成说到电脑的工作,再说到电脑的用途。横式结构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随着空间的转移来安排材料,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分别写了海面、海底、海滩、海岛;二是以材料的性质归类来安排材料,如《赵州桥》,分别从桥的历史、桥的结构、桥的外形、桥的意义几个方面来安排、组织材料。
以纵式结构的时间推移为顺序的仿写练习为例,同学们可以写自己周末到公园(动物园、游乐场)游玩的过程,先写上午的游玩内容,再写中午的安排或者下午的游玩内容,最后写自己游玩后的状态或感受。横式结构的以材质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素材,我们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某个植物,如从外形、特性、用途等方面来介绍它。
三、仿写文章立意,提高创新能力
开展仿写训练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是句段的仿写,比如,从一个比喻句到一个排比比喻句,从一个动作描写到一系列动作描写,从肖像描写到外貌描写,从场景描写到环境描写;之后是选材构思的仿写,比如,按照某种顺序来选择写作材料,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安排段落划分;接下来是立意的仿写,比如,说明某个道理,揭示某种思想,学习某个品质。立意的高低决定了文章的价值大小,人们在衡量或评价某篇文章的价值时,往往以立意为标准,但是同学们因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有限,在写作文时很难借助生活中的素材来表达情感或说明道理,因此,他们写出的作文通常没有深刻的立意。基于此,我们可以开展一些仿写文章立意的训练活动,这样,同学们就能在训练中掌握如何给文章立意,以及收集更丰富的写作材料,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例如,《落花生》这篇课文,作者讲述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是对一次家庭活动的记录,可以说是生活中非常平凡的一件事情,但是,作者通过家人的讨论传递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我们不能只注重外表,只讲体面,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做一个有用的人。平凡的事件中蕴含着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立意。根据这个立意,我们可以仿写,以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为素材,写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作文,作文的立意可以是“普通人也有闪光点”,也可以是“人人都是贡献者,每个人都不平凡”。再如,《匆匆》一文,作者借助燕子、杨柳、桃花等自然景物和太阳东升西落的日常景象来表现时间在悄无声息地流逝,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莫要虚度光阴。对于“珍惜时间”这个立意,同学们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们可以结合自己(家人、同学、朋友)的经历仿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通过仿写文章立意的练习,逐步学会如何在自己作文中以小喻大、见微知著,进而提升作文的内涵和水平。
仿写不是单纯地模仿,也不是简单地改几个词、几句话。对于缺乏写作方向、写作思路、写作素材、写作方法的同学来说,仿写是写作的第一步。在仿写中,我们能逐步掌握语言规范,锻炼语言应用能力,也能明确文章的结构,理清写作思路,进而有助于巧妙构思自己的作文,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内容的文章。我们相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仿写训练,大家都会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