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 要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巧妙设疑,帮助学生突破困境,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
关键词 文言文 设疑 实效
在文言文教学中巧妙设疑,能让教学更加高效,学生轻松探得文言文深刻内涵,厚积文学知识,增强文化素养。现以《北冥有鱼》教学为例,谈一谈具体运用方法。
一、设疑导学,轻装上阵
高效的教学应衔接得当,合理串联“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让初中文言文教学更高效,教师首先应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前,以导学为目标设疑。在导学中,为真正探出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虚实,使其轻装上阵,教师应注意把控设疑难易程度,避免使难度较低的疑问让学生降低警惕、过于放松,更杜绝以难度较高的疑问打击学生自信、增强其“畏难”情绪的问题。
《北冥有鱼》文言文导学中,要以“欣赏文言文”“认识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培养文言语感”为重点,可设以下疑问:①朗读和梳理文本内容,文本大致可分为几个层次?②你发现了哪些文言词语和句式?③作者笔下的鲲鹏是什么样的形象?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有什么特色?
学生带着疑问提前阅读文言文,感受其内容,预测其内涵,还能在教师“设疑”基础上继续生成和提出疑问,为集中学习做准备。“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密切衔接在一起,使“设疑”与“解惑”高度连贯,促进高效教学。
二、设疑激趣,乐中求学
文言文是相对于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白话文”来讲的一种语言文化,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语言环境相距甚远,极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形成“文言文学习难于上青天”的刻板印象,缺少学习兴趣。因此,想要使初中文言文教学更高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文言文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和快乐。教师可挖掘文本趣味,结合其“趣”处设疑,然后以趣味形式展现疑问,引导学生展开趣味探索。
《北冥有鱼》教学中,“鲲”“鹏”形象均富有趣味,特别是“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等句。教师可由此切入,设下列疑问:世界上真的有“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鱼吗?鹏的背同样“不知其几千里也”,鹏的背到底有多大?如“垂天之云”一般的“翼”长什么样子?鲲和鹏到底是什么样?学生带着疑问想象鲲鹏形象,可以先分享个人想法。之后,可组织“绘画接龙”趣味活动,由教师画下第一笔,学生接龙画出心目中的鲲和鹏,回应疑问。从想象到绘画,均充满无尽乐趣。学生回应疑问,可充分感受文言文内容之趣,助其达到“乐中求学”状态。
三、设疑增思,解读文本
学生“乐中求学”后,教学应以“深思”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其解读文本,理解文言文说理方法,与作者深度共鸣。此时设疑,教师应以“增思”为主要目的。由于学生思维发展逻辑为“螺旋上升”式,教师还应使疑问具有递进性。
《北冥有鱼》全文简短,层次分明,递进式“设疑”有利于教学展开。比如:鲲是什么?鹏是什么?如何理解自“鲲”向“鹏”的变化?“不知其几千里也”是什么意思?“其翼若垂天之云”是什么意思?鹏为什么要“徙于南冥”?南冥在哪里?鹏在徙于南冥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鹏能看到怎样的景象?作者在最后感慨的内容是什么?在作者笔下,“鹏”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北冥有鱼》有什么现实意义?
学生可根据教师所设疑问,在层层递进的阅读中,展开循序渐进的思考。为促进思考,使其结果具有参考价值,学生可自主查阅课外资料,分析教材注释,建立合作小组。在思考结果的展示中,学生可以借用《北冥有鱼》原文,建构自己的语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个性差异,学生分析事物的角度大相径庭,因此会在不同角度思考教师所设疑问,表达个性观点。教师所设疑问越多,学生观点交流与碰撞越多,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文本的多角度解读,将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从“表象阅读”过渡到“领会内涵”,体悟庄子思想。
四、设疑翻转,深化思维
设疑之权不仅属于教师,也属于学生。学生理应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主人,在设疑中拥有话语权。学生结合自身困惑先设疑后解惑,既能使其理解文言文内容,还能使其形成“善学”品质。教师可使设疑翻转,在学生对文言文建立一定认知后,鼓励其分享困惑,提出疑问,将“学生之问”与“课堂之疑”有机结合。基于学生所问,教师可继续设疑,通过用疑问回应疑问的方式,能深化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潜力,让教学在自主学习与释疑中变得高效。
阅读《北冥有鱼》,学生常见疑问如下:北冥是什么地方?之前也常听到鲲和鹏,像“鲲鹏展翅”“鹏程万里”,世界上真的有鲲鹏吗?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便是使其翻转设疑。之后,教师“设疑”可围绕以下内容展开:关于北冥,有哪些资料?历史上有对鲲和鹏的记录吗?这一“设疑”结束,学生自然能建立查资料、翻史料等意识,有据可依地消除疑惑,同时扩大知识视野。
五、设疑拓展,延伸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学生阅读课内的简易文言文,但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不应止步于此,而是要基于学情适当拓展,增加教学广度,让学生能延伸学习。“设疑”拓展可达到此目的。教师可收集课外文言文资源,在其与教材简易文言文间建立联系,然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消除新的疑问。
《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集释》,具有“譬喻”特点,而在庄子筆下,还有很多因“譬喻”而使说理动人的文言文,如《庄子送葬》《秋水》等。教师可选取其片段,与《北冥有鱼》整合为群文,设以下疑问:在《庄子送葬》和《秋水》中,隐含着哪些道理?《庄子送葬》和《秋水》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与《北冥有鱼》有哪些异同?结合《庄子送葬》《秋水》与《北冥有鱼》写作手法,如果让你围绕“适时清醒和保持疏通有助于处理消极情绪”这个道理补充一个小故事,你有怎样的想法?
疑问兼具递进性与拓展性,拓宽学生思维广度,在归纳文言文“譬喻说理”写作手法的同时,用同样的手法说明道理,既深化对文言文的理解,又拓展写作能力,在读写结合中促成文言文高效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设疑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意义重大。教师要以设疑导学,使学生轻装上阵;以设疑激趣、增思,让学生在“乐”中求学,自觉解读文本;以设疑翻转,鼓励学生设疑,使其善于学习;以设疑拓展,使学生能够延伸学习。这样,巧妙设疑,文言文教学自然会更高效。
[作者通联:安徽宿州市泗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