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帆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西安 710300
高校实验室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工作的平台。目前,实验室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的基石,在高校中已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地位逐渐上升,已成为衡量高校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乃至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高校的一大支柱和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1]。
对于我国公办高校来说,由于建设和管理理念先进,资金、人才充裕,实验室建设做得比较好,不乏高质量高层次的实验室[2]。对于我国的民办高校来讲,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尤为重要,但是,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跟不上民办高校发展步伐,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仅用于一般的实验教学,与社会交流少;仪器陈旧,不能作为科研平台来使用;仪器利用率低,经费短缺,设备更新慢,配套服务跟不上等[3]。这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成为其发展瓶颈。
通过校企合作对实验室进行建设,能够弥补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的不足,彰显应用型大学的特色。文章首先分析我国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现状,研究如何将校企合作模式融入实验室建设。
对陕西省多所民办高校进行调研,得到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总体现状。
公办高校实验室的功能已偏向科学研究。在民办高校,一提起学校实验室,很多人会觉得是学生做实验的场所。很多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初衷确是如此。建设实验室纯粹是为了实践教学,方便教师和学生验证课程中的知识、操作课程中的实验内容。这导致民办高校实验室功能单一、运行模式落后。随着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入,实验室不仅是实践教学平台,还应是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是民办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基础。
实验室的投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实验室建设的水平。民办高校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学校建设投资大,导致资金不足。建设实验室时,很多民办高校不会加大投资购买先进的或者贵重的设备,造成民办高校实验室软件、硬件都比较落后,甚至连实践教学需求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更不用说开展科研或者服务社会了。
很多民办高校存在生师比偏高的情况,因此,学校不会将高水平人才或者高层次人才安排到实验室。实验室里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几乎没有。专职实验员队伍职称、学历结构偏低,部分民办高校实验室甚至成为学校安排低学历家属或留校生的地方。大部分专职实验员没有实践经验。
民办高校不少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实验教学内容甚至多年不变,难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相比,更是滞后。在实验教学方法上,不少教师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启发式的、探究式的、与行业实际相对应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应用较少。
总之,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高校教育经费扶持有限,加之民办高校自身筹集资金的资源不多、渠道有限,导致大多数民办高校对于实验室建设是说起来很重要,但是,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4],使得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投入、高水平人才引进严重不足,管理手段及教学内容落后[5]。资金的匮乏,加之理念的陈旧、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导致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落后,既影响了民办高校的科学研究,又严重影响了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育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功能的发挥。
要解决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必然要加大实验室建设投资,改善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人才。校企合作能够弥补民办高校资金、高水平人才等方面的不足,突破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瓶颈。
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理念、资金、软硬件等,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突破实验室建设瓶颈。
做事情,必须有先进的理念来指导,否则,结果容易偏离目标,甚至往错误的方向发展。所以,要突破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瓶颈,首先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实验室建设对学生培养、教师发展以至学校综合发展的重要性;应意识到实验室不仅是学生实验的场所,还应是科学研究、服务周边经济、服务社会的平台。
资金是学校实验室软硬件建设首要的、必不可少的资源,没有资金,一切建设都是空谈。对于民办高校来说,筹集资金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既然单打独斗困难大,可以结合学校的优势,寻找可以投资的合作单位。
实验室的软硬件,例如设备仪器、实验所需的应用软件等,需购买先进产品方能够满足实验室的需求;实验室人员队伍建设,既需要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也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而这也正是民办高校资金配备不足的地方。民办高校应该转变理念、筹集资金,不断更新软硬件,以满足实验室建设的需求。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帮助民办高校拓宽视野,了解社会行业的发展及需求;通过校企合作,能够解决实验室建设的现实问题,如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通过校企合作,能够解决实验室人员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所以,民办高校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实验室建设,是一种可行的策略和途径。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6]。
首先,校企合作适应了社会与市场的需要。学校通过企业反馈和需要,结合市场的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7]。
其次,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模式[7]。校企合作,做到学校与企业在信息、资源等方面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先进的设备,并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实现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节约学校与企业的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
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民办高校来说,实验室建设的质量关系到教学水平,所以,实验室建设应成为民办高校高度重视的工作。根据民办高校的发展状况及其实验室建设现状,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验室,是民办高校弥补自身条件不足、突破实验室建设瓶颈的非常重要的策略甚至战略。
本文基于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现状及企业的需求,研究、分析并归纳出以下两种适合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建设实验室模式:
1)将企业部分业务引进学校,建设实验室;
2)校企联合投资建设实验室。
企业需要创新型的高层次人才。而高校,不管是新思维、新理念的产出,还是人才的数量和层次,都可以弥补企业的不足。高校与企业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将企业一部分业务引进学校,例如:将设计、研发、试验、创新等业务引进学校,建设实验室。实验室可以采取以下运行方式。
1)企业投资,学校提供场地建设实验室。
2)实验室是企业设计、研发、试验的场所,也是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的平台。
3)可有偿聘请高校教师参与实验室的各类事务。
4)高校教师可在实验室从事相关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
5)实验室内所产生成果的所有权,可由高校和企业协商、通过协议方式来确定。
6)教师可带领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相关方向的科研或者实践、实训。
7)对于实验室的所有事务,企业与高校都应通过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或合同方式来确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这种模式有以下优势。
1)方便学生实习、实训,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够实现“真枪实弹”的实习或实训。学生在学校既能够按时上课,又有机会接受实际培训,或者在引进企业生产业务的实验室中工作。
2)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或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民办高校资金不足、实验室设备不足或者陈旧的问题。
3)能够在校园内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4)能够为师生提供创新、科学研究的实践或实验平台。理论从实践中来,理论又能够指导实践。这种模式能够使教师带领学生,以企业的实际工作为抓手进行创新或进行科学研究。
将企业引进学校的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双赢模式。
校企联合建设实验室,是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实验室,可以以学校为主体,也可以以企业为主体。
1)以学校为主体,校企联合建设实验室。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学科特色及其需求,寻找适合的企业,联合投资建设实验室。
2)以企业为主体,校企联合建设实验室。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和需求,寻找合适的学校,联合投资建设实验室。
不管是以学校为主体,还是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实验室,都可实施以下运行方案。
1)学校和企业根据各自的收益及发展,通过协商,且通过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或合同,确定以一定的投资比例来共同建设实验室。
2)共同建设实验室,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为了各自的发展和利益,但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高质量、高层次的实验室。
3)实验室运行时,学校和企业都将派遣管理、技术人员等任实验室的各种管理和技术等岗位,共同管理实验室,共同为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实践教学、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发挥而努力。
4)实验室产出的成果所有权,通过协商并采取有法律效力的方式来确定。
5)实验室既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企业进行创新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和企业合作进行科学研究的平台。
6)企业人员可通过实验室参与高校的实践教学;高校教师可通过实验室参与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企业和高校共同进行科学研究,促进高校的专业、学科建设,推动企业的创新。
7)有了企业和高校共同建设的实验室这个基地,企业和高校可增加交流,企业为高校教师提供实践交流,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高校为企业人员提供培训,提升企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
校企联合投资建设实验室模式,有以下优势。
1)学校或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2)校企联合投资建设实验室,能够弥补各自的不足,通过实验室建设来使自己快速发展。
3)学校教师、企业员工可通过实验室针对某一方向进行创新或者从事科学研究。
4)有了企业的参与,高校的实践和实验教学能够与行业企业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动手及实践能力。
5)有了高校的参与,企业能够较快地解决技术难题,业务流程可不断创新。
6)校企联合投资建设实验室,双方投资少、收益大,可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
总之,高校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和管理实验室,能够实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达到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共赢目标。
实验室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和依托,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高校实验、实践教学的水平。民办高校肩负培育应用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却因自身各方面条件的不足而影响实验室建设,其应该根据自身与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建立合作,弥补自身不足,突破目前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瓶颈,使实验室的软硬件能够满足培育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需要,让实验室真正成为民办高校办学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