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玮 梁栋 文孝霞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重庆 400074
OBE 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即“以产出为导向”)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大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之一[1]。该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着眼于培养学生能力、面向市场需求的一种具有较强灵活性的教育理念。车辆工程专业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能主动适应国家、地方行业经济与科技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掌握车辆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车辆工程相关行业从事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以及项目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3]。为了能更好地达到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在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素养两方面的综合能力,我们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OBE理念为核心,对车辆工程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入改革。
根据重庆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最新培养方案要求,本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国家、地方与行业经济与科技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掌握车辆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车辆工程相关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领域从事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以及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紧密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确立“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培养规格。按照“定位、内涵、优势、特色”原则,构建基于通识教育模式的“厚基础、宽口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以本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为主线,加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相继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协作、多平台联动的立体化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不断改进实现“层次化”培养要求,并由学校组织培养方案的修订审查。
本专业最新版培养方案中,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占比>15%,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学分占比>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类学分占比>20%,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占比>15%,各类型课程占比均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根基。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上,我们侧重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建构,紧密围绕本专业教学宗旨,突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与毕业设计要求紧密联系。同时,我们对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建立了学习成绩统计表。
根据专业认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最新状况,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本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在2014 年进行了修订,主要涉及课程体系、课程修读要求、所含专业方向与特色、学时学分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等相关方面。为确保修订工作的高效高质量完成,我们制定了明确的修订原则:
1)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深造等不同要求,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层次清晰、模式多元、制度配套、保障有力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2)体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结合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 年)》为指导,按照专业认证对课程的要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体系的全面梳理和整体优化。
在修订原则的基础上,修订计划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人才个性化培养等诸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定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深化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加强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促进本科教育国际化的指导原则、促进校企合作等修订方针,对课程设置要求进行了具体细化,具体包括:高度重视学生数理基础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加强了社会实践环节,课内外互补,增强实效性;确保了实践环节的学时和质量,明确了4 个素质拓展学分的获取途径,等等。
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融合,结合专业特点和车辆学科相关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相关行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于2018 年进行培养方案修订:
1)成立以院长为负责人,由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全面组织和负责完成修订培养方案任务,制定有效机制,保证培养方案修订质量;
2)按照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具体规划,并制定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将本专业建设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通过不断发展与改进,2019年本专业已获批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注意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需求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修订,在此基础上由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最后报学校审批通过后实施。
修订过程中,充分吸收企业与行业专家的意见,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评价与改进等方面的建议。
1)培养方案修订时,以座谈或通信的形式向用人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根据座谈调查结果和平时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在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加以体现。
2)利用学校招聘会的机会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通过对企业招聘人员的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状况。
3)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深入用人单位进行调研,直接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评价与改进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4)利用教师平时出差、开展企业合作项目等各种机会对企业进行调研。该项工作由相关专业教师不定期进行,主要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表现,以及企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新需求。
本专业原则上每四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和修订。每次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都要召开全院大会,组织教师对调整情况进行研讨,探讨调整措施对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培养方案调整情况对相关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本门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任课教师还要根据课程大纲制定教学进度表,按照教学进度表进行教学工作,这些措施加深了教师对自身责任与毕业要求关系的理解。编写教学大纲时考虑行业专家、知名校友以及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由系主任组织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研讨制定,再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并报送学校职能部门批准执行。
在新学期开学时,学院各教研室检查任课教师的备课资料、课程授课计划等是否满足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院期中进行课堂教学听课检查,教学督导组不定期听课检查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学院采取这些措施来保证各项教学工作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执行,为达成既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奠定了基础。
本专业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了实践教学标准,注重过程考核,明确了具体形式、内容和学时安排。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合计35.75 学分,占总学分的21.03%。
本专业遵循“学科交叉、夯实基础、强化应用、注重创新”的实践教学理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业务应用能力为核心,建立了“四平台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平台”是指专业基础、专业综合、科技创新和业务应用实践平台,各平台教学资源融合共享。
1)专业基础实践平台由重庆交通大学计算机中心和学院工程实训与交通装备制造实验室构成,主要承担工程基础类课程的实践教学。
2)专业综合实践平台由车辆与轨道交通装备实验室、机电控制与自动化实验中心组成,主要承担本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工程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教学。
3)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可为本专业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进行个性化发展提供实验条件。
4)业务应用实践平台由校内外学生实习基地组成,为大四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使其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研发、管理等环节,为学生走向社会、择业就业搭建桥梁。
“四层次”是指认知与基础、综合与分析、设计与创新、业务与应用,主要体现实践教学项目或内容的梯级渐进层次,培养学生解决车辆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反映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1)认知与基础。以工程基础类课程实验和认知训练为主,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及实际基本技能。
2)综合与分析。以专业基础类课程实验、专业类课程实验为主,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与创新。以车辆工程综合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各种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车辆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4)业务与应用。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为主,通过参与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实践训练以及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训练,在实际项目驱动下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其树立职业道德,增加社会阅历,拓宽知识面。
重视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作为学校整个教学系统中两个并列的子系统,处于同等重要地位,两者有机联系,并互相支撑。在学生培养中,强调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既重视理论教学,又强化实验教学;既注重传授知识,更强调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
设计类实践环节主要由两项车辆工程综合创新实践训练组成,车辆工程综合创新实践训练是对相关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深化,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所修理论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绘图、文献资料查阅、运用相关标准与规范、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提高非常有益。
重庆交通大学依托车辆工程专业这一学校重点专业,根据国家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对本专业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大纲编写、工程实践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使他们更适应行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