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青
陈银淑(Unsuk Chin)毫无疑问是继尹伊桑后,在当代音乐界中最具影响力的韩国作曲家之一。她曾赢得多个作曲奖项,包括被称为“音乐诺贝尔奖”的格文美尔作曲大奖(Grawemeyer Award)、奥地利勋伯格大奖、摩纳哥皮埃尔王子基金会音乐作曲奖、韩国荷马艺术奖,她还是芬兰西贝柳斯大奖(Wihuri Sibelius Prize)首位来自东亚的获奖者。她的音乐受到法国电子音乐的影响,她对音色及和声有着十分敏锐的感受,并擅长通过器乐、人声及交响乐来营造新颖的音色和音响。
陈银淑1961年出生于韩国首尔,后移居德国柏林。她的父亲是一位教会牧师。她小时候曾自学钢琴,并在父亲的教堂里弹奏管风琴。她在回忆自己的早期音乐经历时谈道:“当时我的身边并没有什么音乐方面的资讯,既没有唱片,也没有电台,教堂里的音乐便成了我早期的音乐记忆。那个年代随处可以听到传统音乐。在我们家去往教堂的路上,住着一位萨满,她每天都风雨无阻地做着萨满教的宗教仪式。这些都成为我最早的音乐记忆。”
至于当代音乐,陈银淑是在就读大学的时候才开始接触的。当时音乐学院的年轻作曲家都十分向往美国或欧洲,尤其是德国,陈银淑也不例外。幸运的是,她得到了丰厚的奖学金,得以赴德国深造,并跟随二十世纪的作曲泰斗利盖蒂(Ligeti)学习作曲。对于她的这位恩师,陈银淑回忆道:“他是一位非同寻常的老师。他不会传授某种作曲技法给我。他的课十分自由,可以讨论一切问题,不仅是音乐,还有政治、科学等等。一节课常常是八小时,甚至更久。若是某位学生带来自己新写的作品,利盖蒂便会十分苛刻地提出意见,‘你如此具有天分,怎么会写出如此没有希望、未经推敲的曲子?’他的评论极为极端和尖锐,但那对当时的我而言是积极的影响,因为他让我的思维和眼界变得开阔。他常常对我们说,要寻找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虽然当时我并不能理解,但这对我的影响很长远,我至今仍然在寻找属于我自己的声音。”
陈银淑表示,自己的每一个创作灵感往往都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去酝酿和成长,然后一步步地在脑海里建立起整体的画面,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我在创作之前会先画一幅草图,可能是一些文字、节奏、和声、主题或想法,但绝非乐谱。当这些画面变得越来越清晰,在某个时间点,我便会对自己说,‘是时候开始动笔了’。然后我便会写下第一个音符。对我来说,落笔写下第一个音符是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事情。”她认为最开始的几个音符,或者乐谱首页的前几个小节,决定了整部作品的发展。她甚至说:“不是我,而是作品开始的几个小节‘创作’了余下的部分。”
陈银淑的音乐一直被认为十分欧洲化,直至几年前她开始为一些东方的乐器进行创作,例如为中国笙演奏家吴巍创作的《气》(?u)。她曾被问及为什么不考虑创作韩国传统元素的音乐,对此她回答道:“对我而言,沒有所谓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古典的界限,音乐就是音乐本身而已。我来自韩国,我也熟知韩国及其他国家的传统音乐,这些都是我音乐中的一部分。也许你无法直接感知到,但这些音乐作为一个整体,影响着我的创作。”
虽然陈银淑创作了多首器乐协奏曲,但往往浅尝辄止,鲜少为相同的乐器创作第二首协奏曲。她曾发誓拒绝创作第二首小提琴协奏曲,却因希腊小提琴演奏家莱昂尼达斯·卡瓦科斯(Leonidas Kavakos)的超凡演奏而甘愿破例,并专门为其量身定作了一首协奏曲。陈银淑说:“在创作这首作品前,我与音乐家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互动,我在脑海里以抽象的方式进行创作。但是这首《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一个转折点,因为我十分痴迷于卡瓦科斯的演奏,尤其是他演奏的贝多芬协奏曲和奏鸣曲。通过卡瓦科斯的演奏,我重新认识了贝多芬的音乐。贝多芬的大部分音乐材料和主题都十分简单明了,甚至不那么有趣,但是他从这些微小的细胞和主题出发,发展出了巨大的艺术作品。我希望在这部作品中利用细小的材料作深度的发展。我的其他作品通常蕴含了很多想法和色彩,也有多个乐章,但这一作品中只有一个乐章,这是我写过的最长的一个乐章。这些微小的细胞在整部作品中不断地重复,但每次出现都以不同的面貌,有时是浪漫的、具有旋律性的,有时是悲剧式的,有时又像是抽象的建筑。在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是小提琴的独奏声部,乐队只是赋予小提琴声部不同的色彩,更多的是扮演支撑的角色。只有在接近音乐中部的某处,乐队和小提琴才会‘各自为营’,构成一种争吵般的效果。”
陈银淑表示,自己的大部分创作灵感都来源于物理及生物的进化过程。“我作品中的某些音乐元素展现了自然现象、宇宙和人体之间的音乐性和诗意。《星之子的歌》(Le Chant des Enfants des Etoiles)来自我对科学、物理和天文的热爱。我总喜欢在完成每日的工作后,观看、阅读各种关于天文、星球以及宇宙历史的视频和书籍。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感到自己在书桌前创作时的痛苦不堪原来不过如此,遂能安心舒畅地进入睡梦。我们宇宙中的每个人,都来自一个星球,这是一个科学事实。我们人类都是星星的孩子,没有界限,也不应该被区别对待,即便我们的肤色、信仰、文化有所不同。我在想,也许有一天,韩国与朝鲜会建立更和谐的关系。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这部作品可以由韩国和朝鲜的合唱团共同演唱。”
《星之子的歌》是一部为童声合唱、混声合唱、管风琴及乐队而创作的大型作品,由韩国著名企业乐天集团及首尔爱乐乐团联合委约创作,于2016年由韩国指挥家郑明勋携首尔爱乐乐团、韩国国家合唱团及男童合唱团在首尔的乐天音乐厅首演。
连续敲打的排钟声响开启了这部长达三十多分钟的大型作品。陈银淑说:“这部作品以一个单音开启,逐步展开。我想在作品的某些瞬间构建出我想象中来自宇宙的声音,一种极为强大的声音,并非在音量上,而是充满力量。”首尔的《朝鲜日报》在首演后评论道:“音乐在开篇的几个小节便把听众带到了宇宙无尽的深渊中,整个音乐厅很快便充满了壮丽的回声,仿佛在太空中漫步,及至无限的宇宙。”
辉煌的管风琴,弦乐的泛音,竖琴、钢片琴和钟琴熠熠发光的色彩,构成了音色的基调,这是陈银淑音乐中最令人无法忽视的特征——五彩斑斓的音色。此外还有男童合唱团的天籁之声、女高音和男低音的合唱,以及交响乐团的调色,其多样性让人应接不暇。
作品由十二首歌曲组成,作曲家选择了十三首非常具有音乐性的诗,并从中汲取音乐上的灵感。在这些诗中,有关于宇宙诞生的,有关于人类的,还有关于永恒等不同主题的。说到声乐作品,作曲家坦言,不管是合唱还是任何人声的作品,要掌控好都并非易事,因为声乐一旦加入,便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我必须设法平衡人声和乐队的关系。我希望这是一部十分简单的作品,其和声与我其他作品相比较为简练,合唱的旋律也更加简单流畅。我希望即便是普通的听众也可以马上理解这部作品。”
对于这位能够在欧洲古典音乐界立足的亚洲女性作曲家而言,作曲并非乐事,更非易事。她常对年轻作曲家说:“作曲太难了,除非你是离了作曲就活不了了,否则还是干点别的吧!”在陈银淑的作品中,不管是理性主导的无标题音乐,如《钢琴练习曲》及多首器乐协奏曲,還是充满文学内涵及诗意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和《星之子的歌》,她对科学、宇宙、人类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世界和平、人类和解的憧憬,都凝聚在其音乐中。这让我们在聆听时,总能在纷繁复杂的丰厚音响中寻找到绚烂闪光的音色,重拾在当代音乐以及我们生活中“许久不见”的片刻梦幻与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