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视域下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2023-10-19 01:15汪文龙
中国德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学段新课标

■ 汪文龙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将教育落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走出知识传授的学科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入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实践体验理解生命安全、健康的重要性,并收获保护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具体方法。

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永恒追求,做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重要意义。2021年10月,《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对践行“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服务学生生命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正式进入学校课程体系。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发布,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科素养、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等三个方面中均得到了一定体现。

《指南》和新课标的相继出台,对于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落实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指明了方向。

一、素养要求:指向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课标以课程育人为宗旨,强调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聚焦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新课标中,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以下四个核心素养的培养。

“法治观念”核心素养侧重于关注自然生命,突出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为让学生在此阶段能够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主动预防和远离危险,并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道德修养”及“责任意识”核心素养侧重于关注社会生命,突出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认知,并践行于实际行动之中,具备进行沟通与合作、处理和化解冲突、维护和保持良好社会关系的能力。

“健全人格”核心素养侧重于关注精神生命,重视心理的安全与健康。具体体现在引导学生自尊自信,正确认识自己,有效调控和管理情绪,悦纳自己;理性平和地与人交往,具备一定的同理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适应社会环境,确立健康的生活目标,具备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课程内容:面向学生的完整生活

课程标准是指导课程开展的国家政策性文件,也是把握课程教学中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和逻辑起点。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就必须关注他们完整的生活领域,让学生置身于自然、社会、文明和自我内心发展之中,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各种磨炼,理解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进而树立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形成与社会共生共长的适应能力。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在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育人对象的整体性设计。课程内容聚焦学生的完整成长过程,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原点,依据其与自身、自然、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的逻辑关系,从六个维度设置课程内容,指向完整的学生个体和完整的生活,让学生在完整的生活领域中健康成长。

三、学习主题:突出生命安全与健康内容

基于指向学生完整生活的课程设置体系,新课标在义务教育不同学段各设置五个教育主题。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主题贯穿到各个学段中,并对各个学段学习的主题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定,提出指导性的教学提示。(见表1)

表1 不同学段的五个教育主题

《指南》和新课标在内容上均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作出了规定。《指南》以更加详细的形式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内容,这些具体化的要求是对新课标主题学习的有效补充;而新课标则在规定内容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提示,对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落实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给予了指导性建议。两者相得益彰,为学校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生命观、健康观和养成良好文明行为提供了实践路径。

四、实践路径:构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新模式

结合《指南》和新课标的指导意见,中小学校以生命教育为引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学段学科间的横向衔接,建立多学科协同的共育体系,形成育人新模式,有效提升育人效果。

(一)构建持续性、进阶式的育人体系

《指南》明确指出,小学阶段主要采用基本知识介绍、具体技能训练和个人卫生习惯培养等方式;初中阶段注重讲解原理,强化健康行为养成的主动性。在能力层次上,主要是要求初中学生积极践行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意识和防护能力;在思想意识方面,进一步提出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新课标以更加细致的学段划分,对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要根据学生由幼儿向儿童转变的特点,让学生形成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协调发展的生活习惯。第二学段是低年段向高年段的过渡期,要加强学生安全自律意识,并让学生理解他人。第三学段是小学高年段,在这个学段中要重点关注提高学生控制情绪与抗挫能力。第四学段是衔接小学和高中的青春期,要开展青春期教育,帮助学生化解烦恼。

(二)构建活动性、体验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将教育落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走出知识传授的学科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入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实践体验理解生命安全、健康的重要性,并收获保护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具体方法。例如,在三年级“生命最宝贵”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模拟孕妈妈三分钟”活动,尽管模仿本身存在限制,体验效果会打一些折扣,但学生们通过体验切实感受到了孕妈妈的艰辛孕育过程。由此可见,教师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进行探究、体验、实践、感悟,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构建课程协同的共育体系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涵盖生命、安全、健康这三个相互支撑的领域,要使其真正、有效落地,需要构建若干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并将其贯穿于各学科及各领域的教育之中。由于学科特点不同,各学科在落实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上各有侧重。但道德与法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统整着道德、心理、法治、社会适应等多个领域,担当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因此,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势在必行。例如,在“安全护我成长”的单元教学中,针对“唐山打人事件”,设置了“暴力背后的拷问”这一议题,引导学生从法理、伦理、心理、道德及自我保护等方面进行学习和思考,组织学生从当事人、旁观者视角,讨论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从多维度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他们崇德向善的品格。

总之,《指南》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进入学校教育作出了具体要求和设计,新课标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根本指引,积极回应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其颁布和实施必将对促进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起到引领作用。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更应该以《指南》和新课标为指引,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将国家对中小学生实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相关要求扎实落地。通过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健康观、安全观,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学段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